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包括转环式转子机构、储气机构和隔瓦机构,所述转子发动机共有进气压缩冲程和做功排气冲程两个冲程,两个冲程分别在发动机中两个独立的腔体中完成,活塞等构件在运转时做圆周运动,具有较高的机械效率,发动机运行时,新鲜空气通过发动机的总进气口进入发动机,先由压缩用转环对其做功,使其进入储气室形成高能空气,完成进气压缩冲程,再由隔瓦机构导入发动机的做功用活塞室使高能空气与燃油混合燃烧推动做功用转环做功,燃烧后的废气通过做功用活塞室的总排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转环式转子发动机运转平稳可靠,能量利用率高,节能环保,使用范围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动力机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技术介绍
1794年,英国人斯特里特第一次提出了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概念。1833年,英国人赖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烧压力推动活塞做功的设计。1876年,德国专利技术家奥托运用罗沙的原理,成功制造了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单缸、卧式、3.2千瓦(4.4马力)的四冲程内燃机,该内燃机仍以煤气为燃料,采用火焰点火,转速为156.7转/分,压缩比为2.66,热效率达到14%。1883年,戴姆勒创制成功第一台立式汽油机。即使最简单的四缸活塞式发动机也至少有40个运动零件,包括活塞、连杆、凸轮轴、气门、气门弹簧、摇臂、正时皮带、正时齿轮和曲轴等。转子发动机中所有零件均沿一个方向持续旋转,不需要像传统发动机中的活塞那样剧烈地变换方向,可通过利用定向旋转配重物来消除震动,可是由于它燃料经济性较差、低速扭矩低、排气性能不理想,三角形的转子在气缸中运动磨损很大,转子与气缸体的密封不好容易窜气,因此压缩比不高不能采用压燃式,因而不能使用柴油燃料,该发动机燃烧室的结构形状不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造成排放的废气中有较多有害物质,还易造成三元催化器中毒失效,对环境影响很大。而针对以上出现的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技术在保留了往复活塞式发动机优点的基础上,解决了往复式活塞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震动的问题和构件较多容易出故障的问题。在目前的文献论述中,针对以上问题都没有提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也没有检索到对解决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的剧烈震动的问题和发动机自身结构缺陷的冋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四冲程发动机在运转时活塞剧烈的变换方向且消耗巨大的能量,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使进气压缩冲程和做功排气冲程分别通过不同机构同步进行且活塞等构件在运转时都做圆周运动的高效节能的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并且发动机自身结构简单。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包括转环机构、储气机构和隔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环机构总成包括做功用转环、压缩用转环、做功用活塞室和压缩用活塞室,所述做功用转环和压缩用转环分别安装在做功用活塞室和压缩用活塞室内,所述储气机构总成为储气缸体,所述储气缸体由两个结构形状相同的I号储气室和2号储气室构成,所述隔瓦机构总成包括活塞隔瓦、排气阻隔片和进气阻隔片,所述活塞隔瓦用来控制两个相连活塞室间的通断且其侧棱上有端面,所述进气阻隔片安装在做功用活塞室与储气缸体的连接处,所述排气阻隔片安装在压缩用活塞室与储气缸体的连接处,所述做功用活塞室、做功用转环、活塞隔瓦和进气阻隔片共同形成了容积可变的燃烧室,所述做功用转环上的做功用活塞转到做功用活塞室的进气口的位置时,所述储气缸体所连的喷油器、火花塞根据传感器提供的正时信号完成喷油和点火。本技术所述的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其所述压缩用转环由压缩用活塞和齿轮环构成,所述做功用转环由做功用活塞和齿轮环构成,所述做功用活塞室附有进气口、总排气口和齿轮环口,所述压缩用活塞室附有总进气口、排气口和齿轮环口,所述压缩用活塞室的两端都有一个用于与活塞隔瓦的侧面紧密贴合的断面,所述做功用活塞室的两端都有一个用于与活塞隔瓦的侧面紧密贴合的断面,所述储气缸体一端与压缩用活塞室的排气口相连且其连接端口处装有用于控制通断的排气阻隔片,所述储气缸体的另一端与做功用活塞室的进气口相连且其连接端口处装有用于控制通断的进气阻隔片,所述做功用转环和压缩用转环分别安装在做功用活塞室和压缩用活塞室内且两个转环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压缩用转环上的压缩用活塞的侧面与压缩用活塞室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做功用转环上的做功用活塞的侧面与做功用活塞室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活塞隔瓦的轴装配在做功用活塞室和压缩用活塞室的中间,所述活塞隔瓦上有用于与做功用活塞的切割面和压缩用活塞的切割面紧密贴合的端面,所述活塞隔瓦的两个侧面与相邻的两个压缩用活塞室的断面和相邻的两个做功用活塞室的断面都紧密贴合,所述的做功用转环、压缩用转环、活塞隔瓦、排气阻隔片和进气阻隔片上都附有齿轮,所述所有齿轮都由做功用转环上所附齿轮环驱动且皆可作为动力输出端。本技术提出一种全新的内燃机模式,采用了节能高效的旋转式运动,不论发动机有几缸,都可以较普通发动机以更高的转速平稳的运转,且发动机震动更小,因其做功原理与四冲程发动机一致但采用圆环式的转子,因而不需利用连杆与凸轮等结构将输出的力量转向,所以减少了运转时能量的耗损,使其具有四冲程传统发动机的高燃烧率却比传统四冲程发动机在运转时更平稳且高效节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的C-C断面图。图4是图2的E-E展开图。图5是本技术中活塞隔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排气阻隔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进气阻隔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一个压缩用活塞室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B-B断面图。图10是本技术中一个做功用活塞室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D-D断面图。图12是本技术中压缩用转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中做功用转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中一个储气缸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活塞隔瓦,2为做功用转环,3为压缩用转环,4为做功用活塞室,5为压缩用活塞室,6为储气缸体,7为进气阻隔片,8为排气阻隔片,9为齿轮环,10为做功用活塞,11为压缩用活塞,12为进气口,13为总排气口,14为总进气口,15为排气口,16为I号储气室,17为2号储气室,18为齿轮环口,19为做功用活塞的侧面,20为做功用活塞的切割面,21为压缩用活塞的侧面,22为压缩用活塞的切割面,23为活塞隔瓦的侧面,24为活塞隔瓦的端面,25为喷油嘴和火花塞,26为做功用活塞室内壁,27为压缩用活塞室内壁,28为压缩用活塞室断面,29为做功用活塞室断面,30为I号进气口,31为2号进气口,32为I号排气口,33为2号排气口,34为活塞隔瓦齿轮,35为排气阻隔片齿轮,36为进气阻隔片齿轮,37排气阻隔片通气孔,38进气阻隔片通气孔,39为活塞隔瓦的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如图所示,一种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包括转环式转子机构、储气机构和隔瓦机构。所述转环式转子发动机包括进气压缩冲程和做功排气冲程,进气压缩冲程和做功排气冲程由转环机构完成。所述转环机构包括做功用转环(2)和压缩用转环(3),所述做功用转环(2)上的做功用活塞(10)的侧面(19)与做功用活塞室(4)的内壁(26)紧密贴合,所述压缩用转环(3)上的压缩用活塞(11)的侧面(21)与压缩用活塞室(5)的内壁(27)紧密贴合,所述做功用转环(2)上的做功用活塞(10)的两面有用于与隔瓦侧棱端面(24)紧密贴合的做功用活塞切割面(20),所述压缩用转环(3)上的压缩用活塞(11)的两面有用于与隔瓦侧棱端面(24)紧密贴合的压缩用活塞切割面(22),所述压缩用转环(3)和做功用转环(2)的虚拟中心轴位于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包括转环机构、储气机构和隔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环机构总成包括做功用转环(2)、压缩用转环(3)、做功用活塞室(4)和压缩用活塞室(5),所述做功用转环(2)和压缩用转环(3)分别安装在做功用活塞室(4)和压缩用活塞室(5)内,所述储气机构总成为储气缸体(6),所述储气缸体(6)由两个结构形状相同的1号储气室(16)和2号储气室(17)构成,所述隔瓦机构总成包括活塞隔瓦(1)、排气阻隔片(8)和进气阻隔片(7),所述活塞隔瓦(1)用来控制两个相连活塞室间的通断且其侧棱上有端面(24),所述进气阻隔片(7)安装在做功用活塞室(4)与储气缸体(6)的连接处,所述排气阻隔片(8)安装在压缩用活塞室(5)与储气缸体(6)的连接处,所述做功用活塞室(4)、做功用转环(2)、活塞隔瓦(1)和进气阻隔片(7)共同形成了容积可变的燃烧室,所述做功用转环(2)上的做功用活塞(10)转到做功活塞室(4)的进气口(12)的位置时,所述储气缸体(6)所连的喷油器、火花塞(25)根据传感器提供正时信号完成喷油和点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南南,
申请(专利权)人:陈南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