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体与底框可分离的方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33638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舱体与底框可分离的方舱,包括舱体、底框,多个拉紧把手、数组对接板、数组导向装置和舱体与底框连接密封装置,多个拉紧把手垂直均布在舱体下端四周的外侧面和底框四周的外侧面上,数组对接板分别设置在舱体和底框的纵向两端下侧,导向装置分别设置在舱体和底框的四角上,舱体与底框连接密封装置设置在方舱内,位于舱体下侧周边和底框上侧周边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解决了体积较大的设备进出方舱的难题。数组对接板兼顾了舱体和底框连接的辅助定位与固定的功能,拉紧把手用使用快捷方便,导向装置可保证舱体下落和底框连接的位置准确性,舱体与底框连接密封装置兼顾了方舱的气密、保温和三防等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方舱,特别涉及一种使用时可分成上下两部分的方舱,属于方舱

技术介绍
方舱是用于地质勘探、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军队野战等需在野外作业、作战运输车辆上的厢体设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方舱为代表的特种车辆的功能不断增加,方舱作为运输和工作的载体经常需要安装一些体积较大的设备,或一些使用时需移出舱外,工作完毕后又能收藏于舱内的大型设备,而这些设备无法通过舱门进入舱内固定,给方舱的正常使用带来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舱体与底框可分离的方舱,便于方舱装卸、存放大型设备,并可兼顾气密、保温、三防等要求。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舱体与底框可分离的方舱,包括舱体和底框,所述舱体由两侧的纵向舱壁和两端的横向舱壁围合而成,并通过顶盖封顶;底框四角分别设有标准集装箱角组件;还包括多个拉紧把手、数组对接板、数组导向装置和舱体与底框连接密封装置,多个拉紧把手垂直均布在舱体下端四周的外侧面和底框四周的外侧面上,数组对接板分别设置在舱体和底框的纵向两端下侧;拉紧把手包括把手体组合、挂环和挂钩,所述挂钩垂直固定在舱体下端外侧上,把手体组合中部垂直固定在底框外侧面上,且与把手体组合上侧的挂钩位置对应,舱体和底框连接成一体时,把手体组合上端的挂环扣在挂钩上;对接板分别设置在纵向舱壁和底框连接部位的两端,导向装置分别设置在舱体和底框的四角上,舱体与底框连接密封装置设置在方舱内,位于舱体下侧周边和底框上侧周边之间。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舱体与底框可分离的方舱,其中每组对接板包括一对平面相对设置的L形板,一块L形板固定在舱体纵向一端下侧,另一块L形板固定在底框纵向一端上侧,舱体和底框连接成一体时,每组对接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前述的舱体与底框可分离的方舱,其中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柱和两块导向板,所述导向柱垂直固定在底框角部上,两块导向板一上一下分别水平固定在与导向柱位置对应的舱壁角部上。前述的舱体与底框可分离的方舱,其中舱体与底框连接密封装置包括舱体下侧周边向下延伸的一圈凸台,底框上侧周边向下凹陷的一圈止口,固定在凸台与止口之间的密封条;舱体和底框连接成一体时,舱体下侧周边的一圈凸台嵌在底框上侧周边的一圈止口中,密封条上下侧分别抵靠在凸台下侧和止口上侧之间。凸台侧面和止口侧面均为倾斜结构。前述的舱体与底框可分离的方舱,其中密封条包括固定在凸台下侧横置的T形密封条,固定在止口上侧的空心密封条,舱体和底框连接成一体时,T形密封条的短边内侧封住舱体的凸台下侧与底框的止口上侧之间的空隙,T形密封条的长边下侧抵靠住空心密封条上侧。本技术结构简单,解决了体积较大的设备进出方舱的难题。本技术的数组对接板兼顾了舱体和底框连接的辅助定位与固定的功能,拉紧把手用于舱体和底框连接时,使用快捷方便。在舱体与底壁合拢时,导向装置可保证舱体下落和底框连接的位置准确性。舱体与底框连接密封装置兼顾了方舱的气密、保温和三防等要求。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舱体与底框连接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放大图;图3是图2的I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本技术如何快速分离与合拢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舱体1、底框2、多个拉紧把手3、4组对接板4、4组导向装置5和舱体与底框连接密封装置6,舱体I由两侧的纵向舱壁11和两端的横向舱壁12围合而成,并通过顶盖13封顶;如图2所示,顶盖13的纵向两侧均为斜角,是为了适应铁路运输穿过隧道的需要。底框2四角分别设有标准集装箱角组件21,便于整体吊装方舱。如图1和图3所示,多个拉紧把手3等间隔垂直均布在舱体I下端四周的外侧面和底框2四周的外侧面上,拉紧把手3包括把手体组合31、挂环32和挂钩33,所述挂钩33垂直固定在舱体I下端外侧上,把手体组合31中部垂直固定在底框2外侧面上,且与其上侧的挂钩33位置对应,舱体I和底框2连接成一体时,把手体组合31上端的挂环32扣在挂钩33上;舱体I和底框2分离时,只需向上扳动把手,把手体组合31上端的挂环32就脱开挂钩33,使用非常方便快捷。4组对接板4分别设置在纵向舱壁11和底框2连接部位的两端上,其中,每一侧的纵向舱壁11两端分别设置一组对接板4,每组对接板4包括一对平面相对设置的L形板41,一块L形板41固定在舱体I纵向一端下侧,另一块L形板41固定在底框2纵向一端上侧,舱体I和底框2连接成一体时,每组对接板4通过紧固螺钉43连接。对接板4起到舱体I和底框2连接的辅助定位作用。如图2所示,4个导向装置5分别设置在舱体I和底框2的四角上,导向装置5包括导向柱51和两块导向板52,导向柱51垂直固定在底框2角部上,两块导向板52 —上一下分别水平固定在与导向柱位置对应的横向舱壁12角部上,确保舱体I和底框2的连接正确无误,为拉紧把手3的挂环32扣在挂钩33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如图3所示,舱体与底框连接密封装置6设置在方舱内,位于舱体I下侧周边和底框2上侧周边之间,包括舱体I下侧周边向下延伸的一圈凸台14,底框2上侧周边向下凹陷的一圈止口 22,固定在凸台14与止口 22之间的密封条,凸台14侧面和止口 22侧面均为倾斜结构,这种结构起到舱体I的凸台14进入底框2的止口 22时的导向作用,便于凸台14嵌在止口 22中。密封条61包括固定在凸台14下侧横置的T形密封条61,固定在止口22上侧的空心密封条612,舱体I和底框2连接成一体时,T形密封条61的短边内侧封住舱体I的凸台14下侧端面与底框2的止口 22上侧端面之间的空隙7,T形密封条61的长边下侧抵靠住空心密封条62上侧,满足方舱的气密、保温和三防等要求。舱体I下和底框2分离时,先卸下连接每组对接板4的紧固螺钉43,然后逐个打开拉紧把手3,再将吊索与底框2四角的标准集装箱角组件21连接,然后慢慢将舱体I吊起至一定高度,控制舱体I的位置,使舱体I内的导向板52缓慢离开底框的导向柱51,接着将舱体I放于地面上,就可在底框2上安装或卸下大型设备。舱体I下和底框2合拢连接时,先将舱体I从地面上吊起一定的高度,然后将其吊在底框2上方,控制舱体I的位置后缓慢下降,使底框2的导向柱51缓慢插入舱体I内的导向板52中,接着将舱体I四周的多个拉紧把手3全部扣合锁紧,再将4组对接板4分别插入紧固螺钉43并拧紧,就可将方舱整体吊装在运载车辆上进行运输。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舱体与底框可分离的方舱,包括舱体和底框,所述舱体由两侧的纵向舱壁和两端的横向舱壁围合而成,并通过顶盖封顶;底框四角分别设有标准集装箱角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拉紧把手、数组对接板、数组导向装置和舱体与底框连接密封装置,多个拉紧把手垂直均布在舱体下端四周的外侧面和底框四周的外侧面上,数组对接板分别设置在舱体和底框的纵向两端下侧;拉紧把手包括把手体组合、挂环和挂钩,所述挂钩垂直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舱体与底框可分离的方舱,包括舱体和底框,所述舱体由两侧的纵向舱壁和两端的横向舱壁围合而成,并通过顶盖封顶;底框四角分别设有标准集装箱角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拉紧把手、数组对接板、数组导向装置和舱体与底框连接密封装置,多个拉紧把手垂直均布在舱体下端四周的外侧面和底框四周的外侧面上,数组对接板分别设置在舱体和底框的纵向两端下侧;拉紧把手包括把手体组合、挂环和挂钩,所述挂钩垂直固定在舱体下端外侧上,把手体组合中部垂直固定在底框外侧面上,且与把手体组合上侧的挂钩位置对应,舱体和底框连接成一体时,把手体组合上端的挂环扣在挂钩上;对接板分别设置在纵向舱壁和底框连接部位的两端,导向装置分别设置在舱体和底框的四角上,舱体与底框连接密封装置设置在方舱内,位于舱体下侧周边和底框上侧周边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曹亮王振孙思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