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连体坡瓦和檐瓦,为硅酸盐水泥等材料压制成形的板状物,由相互连接的板瓦部和筒瓦部组成;板瓦部截面为弧形的凹槽,筒瓦部截面为弧形的拱面;板瓦部和筒瓦部为横向连接,连体坡瓦的横截面呈S形;坡瓦纵向的一端设有凹槽,为纵向承接部。该仿古连体坡瓦将传统的板瓦和筒瓦结合成一体,减少接缝,施工方便,防水性强、强度高、寿命长、不易破损、无污染、低能耗、价格便宜,其施工后与传统古建筑屋面和屋脊在外观上具有极高的相似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仿古建筑部件,具体涉及一种仿古连体坡瓦和檐瓦。
技术介绍
古建筑用瓦是由板瓦、筒瓦顺序搭接而成,传统工艺是先将板瓦凹面向上一块一块延房顶坡面紧密排列好后,再将筒瓦凹面向下依次搭接在相邻两块板瓦凹槽内。该方法工序繁多、效率低,且接缝处较多,防水性不好。此外,传统坡瓦为粘土烧制,制作过程产生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仿古连体坡瓦和檐瓦,其施工方便、高效、防水性好、环保且造价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如下技术手段:一种仿古连体坡瓦,由硅酸盐水泥等材料压制成形的板状物,由相互连接的板瓦部I和筒瓦部2组成;该板瓦部I为截面为弧形的凹槽,该筒瓦部2为截面为弧形的拱面;板瓦部I和筒瓦部2为横向连接,坡瓦的横截面呈S形;该坡瓦纵向的一端设有凹槽,为纵向承接部3。如上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优选地,所述板瓦部I的外沿内侧设置至少两个凸部作为坡瓦横向搭接的支撑点4,该支撑点的高度低于该板瓦部外沿的高度。如上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优选地,所述承接部3位于筒瓦部区域的凹槽底部设置钉孔5。如上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优选地,所述板瓦部I凹槽的弧形角度为15°?190。。如上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优选地,所述筒瓦部2拱面的弧形角度为15°?190。。如上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优选地,所述板瓦部I和筒瓦部2的宽度相同,均为0.05 ?0.3mο如上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优选地,所述板瓦部I与筒瓦部2的长度相同,均为0.1 ?2m0如上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优选地,所述纵向承接部3为板瓦部端部和筒瓦部端部向下方凹陷形成,其纵向长度为0.01?0.2m,凹陷的深度为0.001?0.03m。如上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优选地,所述仿古连体坡瓦各部分的厚度基本一致,为0.005 ?0.1m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仿古连体檐瓦,该檐瓦的瓦体采用如上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结构,同时在所述仿古连体坡瓦相对于所述纵向承接部3的另一端设置勾头滴水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仿古连体坡瓦和檐瓦将传统的板瓦和筒瓦结合成一体,减少接缝,施工方便,承接部的凹槽和钉孔设计使坡瓦固定更稳固,加长的承接部凹槽使该坡瓦具有比传统坡瓦更好的防水性。由于采用水泥压制成型,减少了烧制砖材对环境的污染,且价格较低。该仿古连体坡瓦施工后与传统古建筑屋脊在外观上具有极高的相似度。【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仿古连体坡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延A方向的仰视图。图3为两块仿古连体坡瓦纵向搭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两块仿古连体坡瓦横向搭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的仿古连体檐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延B方向的仰视图。图7为仿古连体坡瓦与仿古连体檐瓦纵向搭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两块仿古连体檐瓦横向搭接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两块仿古连体坡瓦与两块仿古连体檐瓦搭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仿古连体坡瓦和檐瓦如图1和图2所示,该仿古连体坡瓦由相互连接的板瓦部I和筒瓦部2组成。板瓦部I为截面为弧形的凹槽,筒瓦部2为截面为弧形的拱面。板瓦部I和筒瓦部2为横向连接,坡瓦的横截面呈S形。坡瓦纵向的一端设有凹槽,为纵向承接部3,另一端为纵向搭接部8。板瓦部I凹槽的弧形角度为80°,筒瓦部2拱面的弧形角度为160°。板瓦部I和筒瓦部2的宽度相同,均为0.1lm;板瓦部I与筒瓦部2的长度相同,均为0.38m。仿古连体坡瓦各部分的厚度基本一致,为0.015m。在板瓦部I和筒瓦部2表面可压制横向装饰条纹7,以使坡瓦外观与传统坡瓦更相似。纵向承接部3为板瓦部端部和筒瓦部端部向下方凹陷形成,纵向承接部3的纵向长度为0.07m,相对于板瓦部和筒瓦部其余部分,向下凹陷的深度为0.015m。纵向承接部3位于筒瓦部区域的凹槽底部设置钉孔5,用于将坡瓦固定在屋架檩条上。如图3所示,安装时,一坡瓦的搭接部8搭接在另一坡瓦的承接部3上,形成坡瓦纵向连接。承接部3凹槽的设置使相邻坡瓦的连接紧密,防水性增强。板瓦部I外沿内侧设置至少两个凸部作为坡瓦横向搭接的支撑点4,该支撑点的高度低于板瓦部外沿的高度。如图4所示,安装时,一坡瓦的筒瓦部2搭接在另一坡瓦的横向搭接的支撑点4上,形成坡瓦横向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上述坡瓦的基础上,于搭接部8加设勾头滴水6即构成仿古连体檐瓦。该勾头滴水6可参照传统勾头滴水的外形结构。如图7-9所示,该仿古连体檐瓦与仿古连体坡瓦的纵向搭接以及仿古连体檐瓦之间的横向搭接方式与上述仿古连体坡瓦的纵向、横向搭接方式相同。仿古连体坡瓦和檐瓦可用模具将硅酸盐水泥等材料压制成形。由于将板瓦和筒瓦结合成一体,减少接缝,所以该仿古连体坡瓦具有比传统坡瓦更好的防水性,且施工方便。由于采用水泥材质,减少了烧制砖材对环境的污染。以上是对本技术的描述,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仿古连体坡瓦,其特征在于:其是由硅酸盐水泥材料压制成形的板状物,由相互连接的板瓦部(I)和筒瓦部(2)组成;该板瓦部(I)为截面为弧形的凹槽,该筒瓦部(2)为截面为弧形的拱面;板瓦部(I)和筒瓦部(2)为横向连接,坡瓦的横截面呈S形;该坡瓦纵向的一端设有凹槽,为纵向承接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瓦部(I)的外沿内侧设置至少两个凸部作为坡瓦横向搭接的支撑点(4),该支撑点的高度低于该板瓦部外沿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3)位于筒瓦部区域的凹槽底部设置钉孔(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瓦部(I)凹槽的弧形角度为15。?190。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瓦部(2)拱面的弧形角度为15。?190。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瓦部(I)和筒瓦部(2)的宽度相同,均为0.05?0.3m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瓦部(I)与筒瓦部(2)的长度相同,均为0.1?2m。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承接部(3)为板瓦部端部和筒瓦部端部向下方凹陷形成,其纵向长度为0.01?0.2m,凹陷的深度为0.001 ?0.03m。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古连体坡瓦各部分的厚度基本一致,为0.005?0.lm。10.一种仿古连体檐瓦,其特征在于:该檐瓦的瓦体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仿古连体坡瓦结构,同时在所述仿古连体坡瓦相对于所述纵向承接部(3)的另一端设置勾头滴水出)。【专利摘要】一种仿古连体坡瓦和檐瓦,为硅酸盐水泥等材料压制成形的板状物,由相互连接的板瓦部和筒瓦部组成;板瓦部截面为弧形的凹槽,筒瓦部截面为弧形的拱面;板瓦部和筒瓦部为横向连接,连体坡瓦的横截面呈S形;坡瓦纵向的一端设有凹槽,为纵向承接部。该仿古连体坡瓦将传统的板瓦和筒瓦结合成一体,减少接缝,施工方便,防水性强、强度高、寿命长、不易破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古连体坡瓦,其特征在于:其是由硅酸盐水泥材料压制成形的板状物,由相互连接的板瓦部(1)和筒瓦部(2)组成;该板瓦部(1)为截面为弧形的凹槽,该筒瓦部(2)为截面为弧形的拱面;板瓦部(1)和筒瓦部(2)为横向连接,坡瓦的横截面呈S形;该坡瓦纵向的一端设有凹槽,为纵向承接部(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聚星复合材料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