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损耗抑制的LED逻辑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229860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损耗抑制的LED逻辑门控制系统,由前端整流滤波电路,与前端整流滤波电路相连的变压电路,均与变压电路相连接的微调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与微调电路相连的逻辑控制电路,与逻辑控制电路相连的输出电路,以及在变压电路和微调电路之间连接有线性驱动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电压检测电路与逻辑控制电路之间还设置有损耗抑制电路;所述的损耗抑制电路由抑制芯片U3,三极管VT7,三极管VT8,三极管VT9等组成;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极性电容C6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损耗抑制电路,使LED系统的驱动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ED驱动系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损耗抑制的LED逻辑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LED灯作为新型节能光源,以其环保、节能、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已经被人们广泛接纳和采用。由于LED是特性敏感的半导体器件,又具有负温度特性,因此在应用过程中,LED电压检测电路对于促使LED处于稳定、可靠的工作状态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使用的LED驱动系统容易受到系统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干扰,影响系统正常驱动LED灯,导致LED灯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活动,并且还影响LED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的LED驱动系统容易受到系统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干扰,造成驱动不稳定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的基于损耗抑制的LED逻辑门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现实:一种基于损耗抑制的LED逻辑门控制系统,由前端整流滤波电路,与前端整流滤波电路相连的变压电路,均与变压电路相连接的微调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与微调电路相连的逻辑控制电路,与逻辑控制电路相连的输出电路,串接在变压电路和微调电路之间的线性驱动电路,以及串接在电压检测电路与逻辑控制电路之间的损耗抑制电路组成。所述的损耗抑制电路由抑制芯片U3,三极管VT7,三极管VT8,三极管VT9,正极顺次经电阻R24、电阻R27后与三极管VT8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3后与电压检测电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N极经电阻R16后与抑制芯片U3的SW管脚相连接、P极顺次经电阻R26、二极管D12、电阻R17、极性电容C12后与抑制芯片U3的SENSEl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1,正极经可熔电阻R25后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8后与三极管VT8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1,正极与二极管Dll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抑制芯片U3的IN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3,P极与抑制芯片U3的COMP管脚相连接、N极经可变电阻R20后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3,负极经电阻R18后与抑制芯片U3的PWM管脚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9后与三极管VT9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4,P极经极性电容C9后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顺次经电阻R22、二极管D14后与抑制芯片U3的VDD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6,以及P极经电阻R21后与三极管VT8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逻辑控制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15组成;所述三极管VT7的发射极与极性电容C12的正极相连接、其集电极则与二极管D13的P极相连接,三极管VT8的集电极接地;所述抑制芯片U3的SENSE2管脚与二极管D12与电阻R17的连接点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其PWM管脚还同时与二极管D16的N极和二极管D15的P极相连接。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正极与变压电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9后与驱动芯片U2的INl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ll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0,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2的INl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正极与驱动芯片U2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7,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2,N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9,正相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4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5,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14和电阻R15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lO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2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家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lO的N极与微调电路相连。所述的前端整流滤波电路由熔断器FU,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电容Cl组成;电容Cl串接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熔断器FU设置在二极管桥式整流器U的一个输入端上。所述的变压电路由变压器T,设置在变压器T原边上的原边电路,以及设置在变压器T副边上的副边电路组成;所述原边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VTl ;电阻Rl与电容Cl相并联,其一共同端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共同端同时与三极管VTl的基极和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l和电阻R2的连接点与变压器T原边的同名端相连,三极管VTl的发射极与变压器T原边的非同名端相连;所述副边电路由稳压二极管D1,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l的P极相连、另一端经电容C2后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l的N极和微调电路相连的电阻R3,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l的N极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变压器T副边的同名端和电压检测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3组成;所述稳压二极管Dl的P极还与变压器T副边的非同名端相连、其N极还与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微调电路包括电阻R4,电容C5,电阻R5,二极管D3 ;电容C5与电阻R4相并联,其一共同端与稳压二极管Dl的N极相连,另一共同端同时与二极管DlO的N极以及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电阻R4和电容C5和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逻辑控制电路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P极同时与电压检测电路以及逻辑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的电压检测电路由检测芯片U1,三极管VT2,电阻R7,二极管D2,电阻R6,电容C4组成;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3的P极连接,发射极与检测芯片Ul的FB管脚相连,基极经电阻R7、二极管D2、电阻R6后与检测芯片Ul的VFF管脚相连;电容C4的一端与检测芯片Ul的VCC管脚相连,另一端与变压器T副边同名端相连;所述检测芯片Ul的CT管脚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GND管脚接地;所述检测芯片Ul的VFF管脚还经电阻R24后与电容ClO的负极相连接。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由非门IC1,非门IC2,非门IC3,非门IC4,与非门IC5,异或门IC6,电阻R8,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组成;非门ICl的输入端与电阻R5相连,其输出端经非门IC2、电阻R8、二极管D6后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同时二极管D6的输出端还与与非门IC5的一个输入端相连;非门IC3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3的P极相连,输出端与与非门IC5的另一输入端相连;二极管D4的P极与非门IC3的输入端相连接,其N极分别与二极管D5的N极和异或门IC6的一个输入端相连;与非门IC5的输出端经非门IC4后与异或门IC6的另一输入端相连;所述非门IC4的输出端和异或门IC6的输出端均与输出电路相连,电阻R8和二极管D6的连接点与输出电路相连;所述二极管D4的N极还与二极管D15的N极相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由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组成;二极管D7的N极与电阻R8和二极管D6的连接点相连接,其P极则与非门IC4的输出端相连接;二极管D8的N极与二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损耗抑制的LED逻辑门控制系统,由前端整流滤波电路,与前端整流滤波电路相连的变压电路,均与变压电路相连接的微调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与微调电路相连的逻辑控制电路,与逻辑控制电路相连的输出电路,以及串接在变压电路和微调电路之间的线性驱动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电压检测电路与逻辑控制电路之间还设置有损耗抑制电路;所述的损耗抑制电路由抑制芯片U3,三极管VT7,三极管VT8,三极管VT9,正极顺次经电阻R24、电阻R27后与三极管VT8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3后与电压检测电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N极经电阻R16后与抑制芯片U3的SW管脚相连接、P极顺次经电阻R26、二极管D12、电阻R17、极性电容C12后与抑制芯片U3的SENSE1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1,正极经可熔电阻R25后与三极管VT7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8后与三极管VT8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1,正极与二极管D11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抑制芯片U3的IN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3,P极与抑制芯片U3的COMP管脚相连接、N极经可变电阻R20后与三极管VT9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3,负极经电阻R18后与抑制芯片U3的PWM管脚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9后与三极管VT9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4,P极经极性电容C9后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顺次经电阻R22、二极管D14后与抑制芯片U3的VDD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6,以及P极经电阻R21后与三极管VT8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逻辑控制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15组成;所述三极管VT7的发射极与极性电容C12的正极相连接、其集电极则与二极管D13的P极相连接,三极管VT8的集电极接地;所述抑制芯片U3的SENSE2管脚与二极管D12与电阻R17的连接点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其PWM管脚还同时与二极管D16的N极和二极管D15的P极相连接;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三极管VT6,正极与变压电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9后与驱动芯片U2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0,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2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正极与驱动芯片U2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7,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3,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2,N极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9,正相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4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5,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14和电阻R15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10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2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5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家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10的N极与微调电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明方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颉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