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水筋和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26111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挡水筋和加湿器。该挡水筋包括筋板(1),筋板(1)包括:导流结构(2),位于筋板(1)的底部,并与筋板(1)的周壁(3)连接;进水口(4),设置在导流结构(2)的中部;水雾出口(5),位于筋板(1)的顶部,并与进水口(4)相对设置,导流结构(2)朝水雾出口(5)突出,并将回流的水柱向筋板(1)的周侧导流;第一流通通道(6),第一流通通道(6)对应导流结构(2)设置在筋板(1)的周壁(3)上。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挡水筋,能够有效防止挡水筋降低加湿器的加湿量,提高加湿器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湿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挡水筋和加湿器
技术介绍
加湿器在加湿过程中,需要雾化器振起水柱,并将振起水柱所形成的水雾从水箱风道吹出,从而对空气进行加湿。在雾化器振起水柱后,一部分水柱成为水雾并行水箱风道吹出,另一部分则形成水柱回流至加湿器水槽内。由于振起的水柱会垂直落入加湿器水槽内,因此容易发出噪音,影响加湿器的使用体验。现有的加湿器为了防止此种问题,在加湿器内部设置有挡水筋,挡水筋的底部具有进水口和与进水口连接并下凹的导流板,在水柱回流时可以有效降低噪音。但该导流板将回流水导流至进水口位置,使得水柱回流的方向与振起水柱的方向发生了重合,回流的水柱容易将振起的水雾压回水槽,从而导致水雾无法从水箱风道吹出,使得加湿器的加湿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挡水筋和加湿器,能够有效防止挡水筋降低加湿器的加湿量,提高加湿器的工作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挡水筋,包括筋板,筋板包括:导流结构,位于筋板的底部,并与筋板的周壁连接;进水口,设置在导流结构的中部;水雾出口,位于筋板的顶部,并与进水口相对设置,导流结构朝水雾出口突出,并将回流的水柱向筋板的周侧导流;第一流通通道,第一流通通道对应导流结构设置在筋板的周壁上。作为优选,导流结构呈喇叭状,且导流结构沿靠近水雾出口的方向逐渐收缩。作为优选,导流结构具有外凸的锥形导流面。作为优选,筋板的侧壁上具有位于第一流通通道上侧的第二流通通道。作为优选,第二流通通道从第一流通通道向上延伸。作为优选,第二流通通道为上小下大的梯形开口。作为优选,第二流通通道的宽度小于第一流通通道的宽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包括水箱风道、雾化器和挡水筋,该挡水筋为上述的挡水筋,挡水筋设置在雾化器和水箱风道之间,挡水筋的水雾出口与水箱风道的进口连接。作为优选,第一流通通道的底部与雾化器的振起水柱根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mm0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挡水筋包括筋板,筋板包括:导流结构,位于筋板的底部,并与筋板的周壁连接;进水口,设置在导流结构的中部;水雾出口,位于筋板的顶部,并与进水口相对设置,导流结构朝水雾出口突出,并将回流的水柱向筋板的周侧导流;第一流通通道,第一流通通道对应导流结构设置在筋板的侧壁上。该挡水筋通过导流结构对回流水柱进行导流,使得回流水柱通过筋板周侧的第一流通通道回流至加湿器水槽内,避免了回流水将雾化器振起的水雾压回加湿器水槽的问题,避免了加湿器加湿量的降低,提高了加湿器的工作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挡水筋的结构图;图2是根据图1的A-A处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图1的仰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挡水筋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筋板;2、导流结构;3、周壁;4、进水口 ;5、水雾出口 ;6、第一流通通道;7、第二流通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挡水筋包括筋板1,筋板I包括导流结构2、进水口 4、水雾出口 5和第一流通通道6,导流结构2位于筋板I的底部,并与筋板I的周壁3连接;进水口 4设置在导流结构2的中部;水雾出口 5位于筋板I的顶部,并与进水口 4相对设置,导流结构2朝水雾出口 5突出,并将回流的水柱向筋板I的周侧导流;第一流通通道6对应导流结构2设置在筋板I的周壁3上。该挡水筋通过导流结构2对回流水柱进行导流,使得回流水柱避开进水口 4并沿着导流结构2的导流面向筋板的周侧流动,并通过筋板周侧的第一流通通道6回流至加湿器水槽内,而非是从位于导流结构2中间位置的进水口 4回流至加湿器水槽内,从而避免了回流水将雾化器振起的水雾压回加湿器水槽的问题,避免了加湿器加湿量的降低,在降低加湿器工作噪音的同时提高了加湿器的工作能效,实现了用较低的整机功率达到较高的加湿量,避免了以往为实现大加湿量而不断提高功率所带来的控制器使用寿命降低、温升测试不合格等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结构2呈喇叭状,且导流结构2沿靠近水雾出口 5的方向逐渐收缩,使得振起水柱可以从位于导流结构2的收缩中心位置处的进水口4进入到挡水筋内,并形成水雾。喇叭状结构的导流面,也使得回流水柱落下时更加容易被导流结构2导流至周侧。此外,第一流通通道6同时作为第二流通通道使用,可以通过设计第一流通通道的形状、尺寸和位置,避免在挡水筋内形成湍流导致的水雾从第一流通通道泄露的问题,又使得挡水筋对水雾起到一个集成作用,防止振起的水雾扩散外泄,使得更多的水雾从水箱风道吹出,起到增大加湿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通通道6的底部位于导流结构2的底壁下侧,使得气流可以顺畅地流入挡水筋内。同时,气流在进入挡水筋内后,由于第一流通通道6对应导流结构2设置,因此气流会在导流结构2的导流作用下,向挡水筋上方偏转,从而可以带动水雾上行,进一步地增加进入水箱风道内的水雾量,提高加湿器的加湿量。优选地,导流结构2具有外凸的锥形导流面,可以使得导流结构2对于气流的导向和回流水的导向都更加顺畅。筋板I的侧壁上具有位于第一流通通道6上侧的第二流通通道7,第二流通通道7从第一流通通道6向上延伸。第二流通通道7对于挡水筋的进气起到补充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加湿器水位较高时将第一流通通道6液封导致的水箱下水异常,从而确保加湿器在低水位和高水位都能正常工作,提高加湿器的使用安全系数。第二流通通道7与第一流通通道6衔接,使得挡水筋的进气更加连贯,避免了加湿器水位变化对挡水筋进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优选地,第二流通通道7为上小下大的梯形开口,且第二流通通道7的宽度小于第一流通通道6的宽度。第二流通通道7的宽度小于第一流通通道6的宽度,可以在保证挡水筋的进气流畅的同时,保证挡水筋的结构强度,防止挡水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由于强度较低而容易发生变形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加湿器包括水箱风道、雾化器和挡水筋,该挡水筋为上述的挡水筋,挡水筋设置在雾化器和水箱风道之间,挡水筋的水雾出口 5与水箱风道的进口连接。雾化器所生成的振起水柱经挡水筋后,生成的水雾送入水箱风道内参与加湿,回流的部分水柱进入挡水筋,然后在挡水筋的导流结构2的导流作用下,从挡水筋的四周流回至加湿器水槽内。优选地,第一流通通道6的底部与雾化器所生成的振起水柱根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mm。由于雾气一般在振起水柱1mm以上激发,因此将第一流通通道6的底部设置成在振起水柱根部往上1mm左右,不仅可以使得第一流通通道6处的进风不干扰振起水柱的成雾,而且可以把极大部分雾气吹出,减少能量损耗,提高加湿效率。该结构与导流结构2相结合,可以使整个挡水筋形成一种集雾状态,促使水雾经过水箱风道吹出,进一步提升加湿器的加湿性能。当然,以上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挡水筋,其特征在于,包括筋板(I),所述筋板(I)包括: 导流结构(2),位于所述筋板⑴的底部,并与所述筋板⑴的周壁(3)连接; 进水口(4),设置在所述导流结构(2)的中部; 水雾出口(5),位于所述筋板(I)的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挡水筋,其特征在于,包括筋板(1),所述筋板(1)包括:导流结构(2),位于所述筋板(1)的底部,并与所述筋板(1)的周壁(3)连接;进水口(4),设置在所述导流结构(2)的中部;水雾出口(5),位于所述筋板(1)的顶部,并与所述进水口(4)相对设置,所述导流结构(2)朝所述水雾出口(5)突出,并将回流的水柱向所述筋板(1)的周侧导流;第一流通通道(6),所述第一流通通道(6)对应所述导流结构(2)设置在所述筋板(1)的周壁(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华胡晓波侯剑飞杨一琬王金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