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道民专利>正文

侧面发光的雷达感应平面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3047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照明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侧面发光的雷达感应平面灯,包括壳体、透光组件、光源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及底盖,所述外壳中心具有中心孔,所述透光组件由所述中心孔的内侧向外伸出,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绕所述中心孔内侧设置的灯带以及设于所述灯带上的LED灯,所述底盖固定于所述外壳内侧用于固定所述透光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固定于所述底盖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LED灯带及LED灯设置在外壳侧壁内侧,这样,侧面发出的光经透光组件使光线变得均匀,不会出现中央暗影的问题,而且这种侧面发光的雷达感应平面灯外观看上去更美观,产品品质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侧面发光的雷达感应平面灯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雷达感应灯一般是正面发光,正面发光用于平面灯会在平面灯中央出现暗影问题,导致发光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侧面发光的雷达感应平面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雷达感应平面正面发光时发光不均匀,出现中央暗影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侧面发光的雷达感应平面灯,包括壳体、透光组件、光源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及底盖,所述外壳中心具有中心孔,所述透光组件由所述中心孔的内侧向外伸出,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绕所述中心孔内侧设置的灯带以及设于所述灯带上的LED灯,所述底盖固定于所述外壳内侧用于固定所述透光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固定于所述底盖上。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面框、外壁以及内壁,所述中心孔设于所述面框中心,所述外壁绕所述面框外边缘设置,所述内壁位于所述外壁内侧,所述内壁与所述中心孔边缘之间有间距,所述灯带设于所述内壁内侧。可选地,所述透光组件包括透光罩以及依次设于透光罩内侧的导光板以及反光片,所述透光罩、所述导光板及所述反光片均由所述中心孔的内边缘处向外伸出且卡于所述中心孔处。可选地,所述底盖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面框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于电源驱动模块、雷达感应模块、电解电容以及光控头,所述电源驱动模块与所述雷达感应模块设于所述底盖内侧,所述电解电容设于所述底盖外侧,所述光控头设于所述外壁内侧,所述电解电容及所述光控头与所述电源驱动模块及所述雷达感应模块电线连接。可选地,所述光控头为光敏电阻。可选地,所述LED灯为SMT封装器件。 可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底盖外侧的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具有底板及位于所述底板两侧的连接板,所述外壳内侧相对设有两卡槽,所述U型支架的两连接板分别卡于所述卡槽内,所述U型支架的底板中心设有与外部支承面固定连接的固定孔。本技术中,将LED灯带及LED灯设置在外壳侧壁内侧,这样,侧面发出的光经透光组件使光线变得均匀,不会出现中央暗影的问题,而且这种侧面发光的雷达感应平面灯外观看上去更美观,产品品质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面发光的雷达感应平面灯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壳与光源组件连接示意图;11-外壳;111-面框;112-外壁;113-内壁;114-中心孔; 12-底盖;21-透光罩; 22-导光板;23-反光片; 31-灯带;32-LED灯; 41-电源驱动模块;42-雷达感应模块;43_电解电容;44-光控头; 50-U型支架;51-底板;511-固定孔; 52-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面发光的雷达感应平面灯,主要应用在环境照明,尤其是智能、节能型照明,其包括壳体组件、透光组件、光源组件以及控制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外壳11及底盖12,外壳11呈环状,其中心具有中心孔114。透光组件由中心孔114的内侧向外伸出,光源组件包括绕外壳11侧壁内侧设置的灯带31以及设于灯带31上的LED灯32,底盖12固定于外壳11内侧用于固定透光组件,控制组件固定于底盖12上。本实施例中,将灯带31及LED灯32设置在外壳11侧壁内侧,这样,侧面发出的光经透光组件使光线变得均匀,不会出现中央暗影的问题,而且这种侧面发光的雷达感应平面灯外观看上去更美观,产品品质更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外壳11也可以呈方形或其它多边形或异形。参照图2,外壳11包括面框111、外壁112以及内壁113,中心孔114设于面框111的中心,外壁112绕面框111外边缘设置,内壁113位于外壁112内侧,内壁113与中心孔114边缘之间有间距,即是内壁113不是沿中心孔114的边缘设置的,而灯带31设于内壁113内侧。本实施例中,透光组件包括透光罩21以及依次设于透光罩21内侧的导光板22以及反光片23,透光罩21、导光板22及反光片23均由中心孔114的边缘处向外伸出且卡于中心孔114的内边缘处。而内壁113不是沿中心孔114的内边缘设置,也是为了便于透光罩21、导光板22及反光片23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底盖12盖设在反光片23外侧,并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与面框111固定连接。这样,透光罩21、导光板22及反光片23即通过底盖12固定,避免透光罩21、导光板22及反光片23于外壳11中脱落。紧固件为螺钉。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包括设于电源驱动模块41、雷达感应模块42、电解电容43以及光控头44,电源驱动模块41与雷达感应模块42设于底盖12内侧,电解电容43设于底盖12外侧,光控头44设于外壁112内侧,电解电容43及光控头44与电源驱动模块41及雷达感应模块42电连接。光控头44用于识别环境光线的强弱;而雷达感应模块42用来识别物体是移动的还是静止的。在白天,由于受光控头44的控制,雷达感应平面灯处于关闭状态,雷达感应平面灯是熄灭的;当天色变暗,光控头44启动雷达感应模块42工作,当人体或其他物体(如汽车等)靠近雷达感应平面灯时,自动亮灯,一旦物体离开或静止5至20秒左右,雷达感应平面灯自动熄灭或处于暗亮状态。本实施例中,光控头44为光敏电阻。光控头44也可以设在底盖12的外侧。本实施例中,LED灯32为SMT封装器件。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还包括位于底盖12外侧的U型支架50,U型支架50具有底板51及位于底板51两侧的连接板52。底板51与连接板52 —体成型。外壳11内侧相对设有两卡槽(图中未示出),U型支架50的两连接板52分别卡于卡槽内,U型支架50的底板51中心设有与外部支承面固定连接的固定孔511。具体地,底板51中部呈圆盘状,固定孔511设于圆盘上,通过圆盘结构,增大底板安装面积,从而使雷达感应平面灯安装更牢固。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侧面发光的雷达感应平面灯,包括壳体、透光组件、光源组件以及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及底盖,所述外壳中心具有中心孔,所述透光组件由所述中心孔的内侧向外伸出,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绕所述中心孔内侧设置的灯带以及设于所述灯带上的LED灯,所述底盖固定于所述外壳内侧用于固定所述透光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固定于所述底盖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发光的雷达感应平面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面框、外壁以及内壁,所述中心孔设于所述面框的中心,所述外壁绕所述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面发光的雷达感应平面灯,包括壳体、透光组件、光源组件以及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及底盖,所述外壳中心具有中心孔,所述透光组件由所述中心孔的内侧向外伸出,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绕所述中心孔内侧设置的灯带以及设于所述灯带上的LED灯,所述底盖固定于所述外壳内侧用于固定所述透光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固定于所述底盖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道民
申请(专利权)人:钟道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