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盖式包装盒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023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生产开盖式包装盒的包装盒成型模具,由上模组件(1)、下模固定组件(2)、盒盖模组件(5)、盒底模组件(6)、活动模架组件(4)、弹性导柱装置(3)等组成,下模固定组件(2)在上模组件(1)下侧,盒盖模组件(5)、盒底模组件(6)在下模固定组件(2)上侧、并设有折叠包装盒周边的机构,活动模架组件(4)在下模固定组件(2)的下侧,弹性导柱装置(3)上端固定在盒底模组件(6)上、下端固定在下模固定组件(2)上,在上模组件(1)、活动模架组件(4)作用下实现一次成型制作,因此具有可一次成型,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等特点,适用于流水线生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生产开盖式包装盒的一次成型的开盖式包装盒成型模具。二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使用的纸板的开盖式包装盒多数为手工作业生产,如针剂包装盒,其盒体不标准,易损坏,外观效果差,生产效率低,并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极易污染,但因其使用方便,易包装,故仍沿用至今。近几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可以生产制造抽屉式针剂包装盒,这种包装盒使用不方便,易破损针剂,再加上盒芯使用塑料托盘,带来白色污染,故不受制药厂和医疗单位欢迎,同时,难以实现自动化流水作业。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生产开盖式包装盒的成型模具,可将预先印刷、模切制作好的纸板盒坯一次折叠成型,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易于工厂流水线作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由上模组件、下模固定组件、盒盖模组件、盒底模组件、活动模架组件、弹性导柱装置等组成。上模组件安装在制盒机的机械手上,下模固定组件安装在制盒机的机架上、并在上模组件下侧,盒盖模组件安装在下模固定组件上侧面上、上模组件下侧,盒底模组件安放在下模固定组件上侧面上、上模组件下侧,活动模架组件安装在制盒机的气缸上、下模固定组件的下侧、并与下模固定组件滑动联接,在盒底模组件与下模固定组件之间装有弹性导柱装置。上模组件由连接套、盒盖上模板、盒底上模板等组成,盒盖上模板、盒底上模板分别固定在连接套的两侧,盒盖上模板与盒底上模板相互平行,呈阶梯式布置,盒盖上模板在盒底上模板的上侧。下模固定组件由导柱、固定模板、定位架、长边顶板I等组成。导柱固定在固定模板的左、右两端的下侧,定位架固定在固定模板的上侧面、开盖式包装盒盒坯(见图13)的F1面和F2面的位置处,定位架的作用是将盒坯定位,并在折叠过程中将盒坯的F1面和F2面预折。长边顶板I为2件、分别固定在固定模板的上侧面、盒坯的C面和E面处,长边顶板I的作用是顶推在盒底模组件上的长边折边装置折叠盒坯的C面和E面,同时在盒底模组件上长边折边装置的耳折板的扶持下将盒坯的F2面和F3面扣折。盒盖模组件的作用是实现对盒盖周边的折叠,它是由盒盖下模板、短边折边装置、长边折边装置等组成。盒盖下模板的两短边端、盒坯的G1面处装有短边折边装置,实现对盒坯的G1面的折叠。盒盖下模板的长边端、盒坯的D面处装有长边折边装置,实现盒坯D面的折叠。盒底模组件的作用是实现对盒底周边的折叠,它是由盒底下模板、短边折边装置、长边折边装置等组成。盒底下模板的两短边端、盒坯的G2面处装有短边折边装置,实现对盒坯G2面的折叠。盒底下模板两长边端、盒坯的C面和E面处装有长边折边装置,在下模固定组件的长边顶板I的作用下,实现盒坯C面和E面的折叠。短边折边装置由短边折边板、弹性回位装置等组成。短边折边板通过弹性回位装置安装在盒盖下模板、盒底下模板的短边端上。长边折边装置由长边折边板、弹性回位装置、耳折板等组成。长边折边板通过弹性回位装置安装在盒盖下模板、盒底下模板的长边端上,耳折板固定在长边折边板的短边两端上。活动模架组件由活动模板、长边顶板II、短边顶板、导套等组成。导套固定在活动模板的左、右两端,长边顶板II、短边顶板固定在活动模板的上侧面上,长边顶板II在盒盖模组件的长边折边装置下侧,短边顶板在盒盖模组件和盒底模组件的短边折边装置的下侧。工作时,长边顶板II顶推盒盖模组件的长边折边装置、短边顶板顶推盒盖模组件和盒底模组件的短边折边装置完成盒坯上相对应的周边的折叠。上模组件通过其连接套安装在制盒机的机械手上,并依靠机械手实现定位和作业,下模固定组件通过其固定模板安装在制盒机的机架上、并在上模组件的下侧,盒盖模组件安装在下模固定组件的固定模板上侧、上模组件的盒盖上模板下侧,盒底模组件安放在固定模板的上侧,上模组件的盒底上模板下侧,活动模架组件通过其导套和下模固定组件的导柱的配合与下模固定组件滑动联接,活动模架组件通过其活动模板安装在制盒机的气缸上。弹性导柱装置的上端与盒底模组件的盒底下模板联接,弹性导柱装置的下端固定在下模固定组件的固定模板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把按一定尺寸模切、印刷、涂胶后的盒坯放在下模固定组件的固定模板上的定位架上定位,并在盒盖模组件和盒底模组件的上侧。操纵机械手,将上模组件定位下压,由上模组件的盒底上模板将盒坯的B面(即盒底面)压至盒底模组件的盒底下模板上,此时通过定位架、对盒底的F2面及盒盖的F1面进行预折叠。机械手带动上模组件继续下压,直至盒盖上模板压在盒盖模组件的盒盖下模板上,此时盒底下模板也继续下移,并压缩弹性导柱装置,并在下模固定组件的长边顶板I的作用下完成对盒底长边的C面、E面、F2面、F3面的折叠,再操纵制盒机的气缸,使活动模架组件沿下模固定组件的导柱上升,活动模架组件的长边顶板II先顶着盒盖模组件的长边折边装置,短边顶板再顶着盒盖模组件、盒底模组件的短边折边装置完成其余各周边的折叠。实现了整个盒坯的折叠成型,再操作气缸和机械手、并在弹性导柱装置的作用下,各组件回位,同时各长、短边折边装置在其各自的弹性回位装置作用下回位。当盒坯为图14形式时,即盒盖、盒底的短边需要折叠成双层,如图14中的H1面和H2面向内翻折并分别与G1面和G2面叠靠时,则短边折边装置为双折结构,可由短边折边板、弹性回位装置、导向块、导向弹片、内翻板等组成,短边折边板的一端通过弹性回位装置安装在盒盖下模板、盒底下模板的短边端上,短边折边板的另一端、盒坯的H1面、H2面处装有弹性回位装置、导向块、导向弹片、内翻板。导向块的下端固定在短边折边板上,内翻板通过弹性回位装置与短边折边板联接、并在导向块的两侧。导向弹片的下端固定在短边折边板上,导向弹片的上端压在内翻板上。活动模架组件上升时,短边顶板顶着短边折边板对G1面和G2面进行折叠,H1面和H2面在导向块的作用下,进行第一次预折,短边顶板继续沿短边折边板外侧上移,顶着内翻板将H1面和H2面进行第二次折叠,使H1面、H2面压在G1面、G2面上,完成了双折作业。由上可见,由于本技术设置了折边装置,可实现对包装盒盒坯周边的折叠成型,因此本技术具有可一次折叠成型,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等特点,易于工厂流水线生产开盖式包装盒。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上模组件示意图;图4为弹性导柱装置示意图;图5为下模固定组件示意图; 图6为活动模架组件示意图;图7为盒盖模组件示意图;图8为图7仰视图;图9为图7的M向视图;图10为图8的N向视图;图11为盒底模组件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仰视图;图13为盒坯示意图;图14为周边为双折的盒坯示意图。五、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以对周边为双折的盒坯进行折叠成开盖式包装盒为例,其盒坯见图14所示。本技术由上模组件1、下模固定组件2、盒盖模组件5、盒底模组成件6、活动模架组件4、弹性导柱装置3等组成。上模组件1由连接套12、盒盖上模板11、盒底上模板13等组成。盒盖上模板11、盒底上模板13分别固定在连接套12的两侧,并相互平行、呈阶梯式布置,盒盖上模板11在盒底上模板13的上侧,其高度差为开盖式包装盒的净高度。下模固定组件2由导柱21、固定模板22、定位架24、长边顶板I23等组成。导柱21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盖式包装盒成型模具,其特征是它包含有上模组件(1)、下模固定组件(2)、盒盖模组件(5)、盒底模组件(6)、活动模架组件(4)、弹性导柱装置(3);上模组件(1)安装在制盒机的机械手上,下模固定组件(2)安装在制盒机的机架上、并在上模组件(1)下侧,盒盖模组件(5)安装在下模固定组件(2)上侧面上、上模组件(1)下侧,盒底模组件(6)安放在下模固定组件(2)上侧面上,上模组件(1)下侧,活动模架组件(4)安装在制盒机的气缸上、下模固定组件(2)的下侧、并与下模固定组件(2)滑动联接,在盒底模组件(6)与下模固定组件(2)之间装有弹性导柱装置(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芝吴修文郭红玉王军马堪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泰安市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