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装置及包含其的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9751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包含其的电子设备。该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输入模块和指纹识别模块;其中,指纹识别模块包括:电介质层,电介质层包括网格状凹槽,网格状凹槽内填充有导电材料;多条驱动通道和多条感测通道,分别收容于网格状凹槽内,并位于电介质层的同一表面上,驱动通道沿第一维方向连续设置,感测通道包括多个感测单元,多个感测单元沿与第一维方向相交的第二维方向分段设置,驱动通道和感测通道配合形成多个识别单元;搭桥模块,搭桥模块与网格状凹槽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以及导电模块,导电模块设置于网格状凹槽与搭桥模块之间,用于电连接感测单元与搭桥模块,以形成连续的感测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指纹识别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包含其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存储有大量个人信息等重要资料,其安全性变得更为重要。目前多使用口令、图形等形式来实现对其电子设备的密码保护,即用户通过预先输入数字、字母及其组合的口令,或者通过输入特定的图形至电子设备,来设定个人密码保护;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再次输入这些口令或图形,电子设备通过与预设口令或图形的比较,鉴定用户身份的合法性,以此保护用户的隐私。然而,对于口令、图形等加密方式,用户需记住设定的密码,此外,在公共场合,还存在密码泄露的危险;而为提高安全性,往往需要增加口令和图形的复杂度,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用户记忆的难度,造成安全与易用之间的冲突。手指表面皮肤凹凸不平的纹路由嵴线图形组成,指纹识别即是利用指纹唯一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来实现身份识别,且指纹无需用户记忆,并便于携带。目前的指纹识别方式主要有图像特征识别、激光特征识别和滑动电容传感。图像特征识别和激光特征识别分别利用可见光和激光途径将指纹嵴线信息提取、并利用算法进行特征分析,识别不同个体;两种方法均需要如CCD探头、激光发生器等较复杂的空间结构,不适于轻薄化的应用。而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的结构为硅基材结构,其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为ITO结构,即将导电材料直接涂覆于基底之上形成导电图案,使得导电材料使用量大,且容易磨损;此外,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导电材料为氧化铟锡,氧化铟锡中的铟为稀有金属且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轻薄化的指纹识别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而习得。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输入模块和指纹识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包括:电介质层,所述电介质层包括网格状凹槽,所述网格状凹槽内填充有导电材料;多条驱动通道和多条感测通道,所述多条驱动通道和所述多条感测通道分别收容于所述网格状凹槽内,并位于所述电介质层的同一表面上,所述驱动通道沿第一维方向连续设置,所述感测通道包括多个感测单元,所述多个感测单元沿与所述第一维方向相交的第二维方向分段设置,所述驱动通道和所述感测通道配合形成多个识别单元;搭桥模块,所述搭桥模块与所述网格状凹槽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以及导电模块,所述导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网格状凹槽与所述搭桥模块之间,用于电连接所述感测单元与所述搭桥模块,以形成连续的所述感测通道;其中,每条所述驱动通道与每条所述感测通道的宽度均不大于100 μ m。于一个实施例中,相邻所述识别单元之间的最大距离不大于100 μ m。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介质层包括依次叠置的基底和基质层;所述网格状凹槽开设于所述基质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表面上;所述搭桥模块设置于所述基底靠近所述基质层一侧的表面上;所述基质层上设有窗口,所述导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窗口中。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介质层包括依次叠置的基底和绝缘层;所述网格状凹槽开设于所述基底靠近所述绝缘层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绝缘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绝缘块;所述多个独立的绝缘块覆盖所述驱动通道;所述搭桥模块设置于所述多个独立的绝缘块之上、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表面;所述导电模块设置于所述多个独立的绝缘块两侧。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介质层包括依次叠置的基底和绝缘层;所述网格状凹槽开设于所述基底靠近所述绝缘层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绝缘层包括多个独立的绝缘块;所述多个独立的绝缘块覆盖所述驱动通道;所述搭桥模块设置于所述多个独立的绝缘块之上、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表面;所述导电模块设置于所述多个独立的绝缘块两侧。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桥模块的高度小于10 μ m。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桥模块为一条线段,或者为两条线段之间通过至少一条连接线相连组成的结构。于再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搭桥模块为一条线段,则所述导电模块设于所述一条线段的两端;如果所述搭桥模块为两条线段之间通过至少一条连接线段相连组成的结构,则所述导电模块设于所述两条线段上。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模块为金属网栅,所述金属网栅由金属线条组成,所述金属线条的宽度为500nm?5 μ m。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还包括多条引线,每一条所述驱动通道和每一条所述感测通道分别电连接一条所述弓I线。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条引线为网格状凹槽结构,或者为凸起的网格状导电线或导电线段。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格状凹槽的网格形状为规则网格或者随机网格。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格状凹槽底部为“V”字形,或“W”字形,或弧形,或波浪形的微型槽。 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指纹识别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采用凹槽状的金属网格结构,将导电材料填充在凹槽内,即节省了导电材料又能提高指纹识别装置的防划抗刮能力;并且填充的导电材料主要为金属银等,价格便宜、降低了制造成本。此外,该指纹识别装置采用单层导电结构实现指纹信息的识别,降低了指纹识别装置的厚度;同时,鉴于指纹纹路间的平均距离为ΙΟΟμπι,故驱动通道和感测通道的宽度均不大于100 μ m,以及驱动通道和感测通道配合形成的相邻识别单元之间的距离也不大于ΙΟΟμπι,提高了指纹识别的精度;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选用厚度薄的基底本体、基质层、绝缘层及搭桥模块,进一步降低了指纹识别装置的整体厚度,满足产品轻、薄的需求。【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指纹识别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指纹识别模块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指纹识别模块在另一分辨率下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指纹识别模块的驱动通道和识别通道一种导电图案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的指纹识别模块的驱动通道和识别通道另一种导电图案示意图;图7A至图7C为图3所示的指纹识别模块的搭桥模块的不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A至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输入模块和指纹识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包括:电介质层,所述电介质层包括网格状凹槽,所述网格状凹槽内填充有导电材料;多条驱动通道和多条感测通道,所述多条驱动通道和所述多条感测通道分别收容于所述网格状凹槽内,并位于所述电介质层的同一表面上,所述驱动通道沿第一维方向连续设置,所述感测通道包括多个感测单元,所述多个感测单元沿与所述第一维方向相交的第二维方向分段设置,所述驱动通道和所述感测通道配合形成多个识别单元;搭桥模块,所述搭桥模块与所述网格状凹槽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以及导电模块,所述导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网格状凹槽与所述搭桥模块之间,用于电连接所述感测单元与所述搭桥模块,以形成连续的所述感测通道;其中,每条所述驱动通道与每条所述感测通道的宽度均不大于100μ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晟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