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9640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0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包括后支架主体;后支架主体为一中空结构,在后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分布有车桥连接孔及纵梁连接孔,在后支架主体的下端具有一控制臂连接端;所述车桥连接孔一共有八个,分布在通孔的四周,且通过两根加强筋板相连接;所述纵梁连接孔一共有六个,每两个为一组,分布在所有车桥连接孔的两端及上端,且所有纵梁连接孔均位于后支架主体的边缘位置,位于上端的两个纵梁连接孔之间还具有一安装孔;所述控制臂连接端为管状结构,在控制臂连接端的背面的上端位置具有一连接孔;所述后支架主体的背面还具有数个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后支架的整体重量由原先的30.75kg减轻为22.2kg,减重率达到27.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轻量化也广泛应用到普通汽车领域,在提高操控性的同时还能有出色的节油表现。汽车的油耗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排量和汽车的总质量,在保持汽车整体品质、性能和造价不变甚至优化的前提下,降低汽车自身重量可以提高输出功率、降低噪声、提升操控性、可靠性,提高车速、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量、提升安全性。有研究数字显示,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若滚动阻力减少10%,燃油效率可提高3%;若车桥、变速器等装置的传动效率提高10%,燃油效率可提高7%。汽车车身约占汽车总质量的30%,空载情况下,约70%的油耗用在车身质量上。因此,车身变轻对于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车辆控制稳定性、碰撞安全性都大有裨益。对于越野指挥军车中用于连接纵梁、车桥及控制臂用的后支架,其本身为一中空结构,由于其连接用的通孔比较多,因此为了保证后支架的强度,会设置若干的加强筋来增强其结构强度,例如在后支架中心孔的四周设置有加强筋,位于下端的两个纵梁连接孔的加强筋一直延伸至车桥连接端等,加强筋的分布不合理,导致需要的加强筋的数量变多,相应的后支架的重量也会变重,另外,在后支架的中心部位还具有一与纵梁上的圆孔的相对应的圆形通孔,车桥连接孔均分布在该圆形通孔的四周,并且车桥连接孔与圆形通孔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相应的圆形通孔上也需要一根独立的加强筋,最重后支架的整体重量达到了30.75kg。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在保证后支架整体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能够减轻后支架的重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一后支架主体;所述后支架主体为一中空结构,在后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分布有车桥连接孔及纵梁连接孔,在后支架主体的中部位置具有一与纵梁上的圆孔相对应的通孔,在后支架主体的下端具有一控制臂连接端;所述车桥连接孔一共有八个,分布在通孔的四周,且通过两根加强筋板相连接,其中,有六个车桥连接孔每三个为一组,分布在通孔的两端,另外两个车桥连接孔位于通孔的下端,位于同一车桥连接孔组中的三个车桥连接孔自上而下依次分布在通孔的侧端,且位于两端的车桥连接孔组中的中间部位的车桥连接孔的边缘均与通孔接触,同时位于下端的两个车桥连接孔的边缘均与通孔接触;所述纵梁连接孔一共有六个,每两个为一组,分布在所有车桥连接孔的两端及上端,且所有纵梁连接孔均位于后支架主体的边缘位置,位于上端的两个纵梁连接孔之间还具有一安装孔;所述控制臂连接端为管状结构,在控制臂连接端的背面的上端位置具有一连接孔;所述后支架主体的背面还具有数个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一共有三个,分别位于通孔的上端、通孔的一侧以及通孔的下端。进一步的,所述车桥连接孔与加强筋板的连接具体为:位于同一组中的三个车桥连接孔通过同一根加强筋板相连接,同时位于下端的两个车桥连接孔分别与相应的靠近的车桥连接孔组的加强筋板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后支架主体整体由高强高韧铁基复合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合理的分布加强筋的位置来减少加强筋的数量,从而达到减少后支架的重量,同时在保证后支架整体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在后支架的背面开数个凹槽来进一步的减轻后支架的重量,并通过增大通孔的口径来减轻后支架的重量,而且通过车桥连接孔与通孔相接触,通过这样的结构从而可以去除原先通孔所需要的独立的加强筋,从而减轻后支架的重量,最终使得后支架的整体重量由原先的30.75kg变为22.2kg,减重率达到27.8%。将后支架主体整体通过高强高韧铁基复合材料制成,可以将后支架的力学性能提高50%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的背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的示意图可知,本专利技术的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包括一后支架主体2。后支架主体2为一中空结构,在后支架主体2的中部位置具有一与纵梁上的圆孔相对应的通孔4,且该通孔4能够覆盖住纵梁上的圆孔,在后支架主体2的外壁上分布有车桥连接孔3及纵梁连接孔1,在后支架主体2的下端具有一控制臂连接端5。车桥连接孔3一共有八个,分布在通孔4的四周,其中有六个车桥连接孔3每三个为一组,分布在通孔4的两端,另外两个车桥连接孔3位于通孔4的下端,位于同一车桥连接孔组中的三个车桥连接孔3自上而下依次分布在通孔4的侧端,且位于两端的车桥连接孔组中的中间部位的车桥连接孔3的边缘均与通孔4接触,同时位于下端的两个车桥连接孔3的边缘均与通孔4接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大通孔4的口径来减轻后支架的重量,而且通过车桥连接孔3与通孔4相接触,通过这样的结构从而可以去除原先通孔4所需要的独立的加强筋,从而减轻后支架的重量。八个车桥连接孔3通过两根加强筋板11相连接,其连接结构具体为:位于同一组中的三个车桥连接孔3通过同一根加强筋板11相连接,同时位于下端的两个车桥连接孔3分别与各自相应的靠近的车桥连接孔组的加强筋板11相连接。通过合理的分布加强筋的位置来减少加强筋的数量,从而达到减少后支架的重量。纵梁连接孔1一共有六个,每两个为一组,分布在所有车桥连接孔3的两端及上端,且所有纵梁连接孔1均位于后支架主体2的边缘位置,位于上端的两个纵梁连接孔1之间还具有一安装孔12。控制臂连接端5为管状结构,其具有一个贯穿控制臂连接端5整体的控制臂连接孔6,在控制臂连接端5的背面的上端位置具有一连接孔10。在后支架主体2的背面还具有数个凹槽,凹槽一共有三个,分别为凹槽A7、凹槽B8及凹槽C9,其中凹槽A7位于通孔4的上端,并位于上端的两个车桥连接孔3及上端的两个纵梁连接孔1之间,凹槽B8位于通孔4的一侧,凹槽C9位于通孔4的下端,并位于控制臂连接端5的上端。通过三处凹槽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减轻后支架整体的重量。后支架主体整体由高强高韧铁基复合材料制成,通过这种材质制得的后支架可以使得后支架的力学性能提高50%以上。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后支架主体;所述后支架主体为一中空结构,在后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分布有车桥连接孔及纵梁连接孔,在后支架主体的中部位置具有一与纵梁上的圆孔相对应的通孔,在后支架主体的下端具有一控制臂连接端;所述车桥连接孔一共有八个,分布在通孔的四周,且通过两根加强筋板相连接,其中,有六个车桥连接孔每三个为一组,分布在通孔的两端,另外两个车桥连接孔位于通孔的下端,位于同一车桥连接孔组中的三个车桥连接孔自上而下依次分布在通孔的侧端,且位于两端的车桥连接孔组中的中间部位的车桥连接孔的边缘均与通孔接触,同时位于下端的两个车桥连接孔的边缘均与通孔接触;所述纵梁连接孔一共有六个,每两个为一组,分布在所有车桥连接孔的两端及上端,且所有纵梁连接孔均位于后支架主体的边缘位置,位于上端的两个纵梁连接孔之间还具有一安装孔;所述控制臂连接端为管状结构,在控制臂连接端的背面的上端位置具有一连接孔;所述后支架主体的背面还具有数个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越野指挥军车轻量化后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后支架主体;所述后支架主体为一中空结构,在后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分布有车桥连接孔及纵梁连接孔,在后支架主体的中部位置具有一与纵梁上的圆孔相对应的通孔,在后支架主体的下端具有一控制臂连接端;所述车桥连接孔一共有八个,分布在通孔的四周,且通过两根加强筋板相连接,其中,有六个车桥连接孔每三个为一组,分布在通孔的两端,另外两个车桥连接孔位于通孔的下端,位于同一车桥连接孔组中的三个车桥连接孔自上而下依次分布在通孔的侧端,且位于两端的车桥连接孔组中的中间部位的车桥连接孔的边缘均与通孔接触,同时位于下端的两个车桥连接孔的边缘均与通孔接触;所述纵梁连接孔一共有六个,每两个为一组,分布在所有车桥连接孔的两端及上端,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永锋李强周鑫龚新路毛嘉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汤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