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角度冲击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9352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02:08
在至少一个说明性实施例中,一种成角度冲击工具可包括:把手组合件,其沿着第一轴延伸且支撑马达,所述马达包含经配置以围绕所述第一轴旋转的轴杆;及工作附接件,其耦合到所述把手组合件。所述工作附接件可包括:冲击机构,其包含经配置以围绕不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二轴旋转的砧座及经配置以围绕所述第二轴旋转以将冲击负载周期性地递送到所述砧座的锤状物;齿轮组合件,其经配置以将旋转从所述马达的所述轴杆传递到所述冲击机构的所述锤状物;及外壳,其支撑所述冲击机构及所述齿轮组合件。所述外壳可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的第一分割平面分割使得所述外壳包含第一及第二外壳区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成角度冲击工具对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本申请案为2011年2月23日申请的第13/033,241号美国专利申请案(标题为“直角冲击工具(Right Angle Impact Tool) ”)的部分接续,所述专利申请案的全部揭示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成角度冲击工具且更特定来说,涉及用于此类工具的工作附接件外壳。
技术介绍
用于拧紧及松开紧固件的许多动力工具在配合在狭窄空间中时具有困难。明确来说,现有冲击工具可能归因于工具头及输出传动装置的大小及/或定向而无法到达某些紧固件。相比之下,无法配合在狭窄空间中的许多工具可能无法有效及/或安全地实现紧固件的抒紧及松开。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已提出各种冲击工具。冲击工具一般包含耦合到冲击机构的马达,所述冲击机构将由所述马达提供的转矩转换成一系列强有力的旋转式吹动,所述一系列强有力的旋转式吹动被从一或多个锤状物引导到与冲击工具的输出传动装置整体形成(或以其它方式驱动其旋转)的砧座。在成角度冲击工具中,输出传动装置通常围绕不平行于马达轴的输出轴旋转,所述马达的输出轴杆围绕所述马达轴旋转。支撑所述输出传动装置、冲击机构及现有成角度冲击工具的其它传动列组件的外壳通常具有“蛤壳”构造,其中外壳沿着平行于所述工具的输出轴及马达轴两者的分割平面(例如,类似于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图4、7及10中的横截平面的分割平面)分割成两个区段。然而,所述外壳的此“蛤壳”构造可导致各种传动列组件的较差对准,以及组装及/或维修成角度冲击工具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一个方面,一种成角度冲击工具可包括:把手组合件,所述把手组合件沿着第一轴延伸且支撑马达,其中所述马达包含经配置以围绕第一轴旋转的轴杆;及工作附接件,其耦合到所述把手组合件。所述工作附接件可包括:冲击机构,其包含经配置以围绕不平行于第一轴的第二轴旋转的砧座及经配置以围绕所述第二轴旋转以将冲击负载周期性地递送到所述砧座以引起所述砧座围绕第二轴的旋转的锤状物;齿轮组合件,其经配置以将旋转从所述马达的轴杆传递到冲击机构的锤状物;及外壳,其支撑所述冲击机构及所述齿轮组合件。所述外壳可沿着垂直于第二轴的第一分割平面分割使得所述外壳包含第一外壳区段及第二外壳区段。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可平行于第一分割平面。第一轴可位于第一分割平面中。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轴可与第一分割平面间隔开。第一轴可在(i)沿着第二轴的砧座的位置与(ii)第二轴与第一分割平面相交的点之间与第二轴相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分割平面可在(i)沿着第二轴的砧座的位置与(ii)第二轴与第一轴相交的点之间与第二轴相交。第一及第二外壳区段还可沿着垂直于第一轴的第二分割平面分割。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外壳区段可通过多个紧固件可移除地耦合到第一外壳区段。所述多个紧固件中的每一者可延伸通过形成在第二外壳区段中的对应孔隙且可接纳在形成在第一外壳区段中的对应钻孔中。形成在第二外壳区段中的对应孔隙中的每一者可从第二外壳区段的外部轮廓凹进,使得将第二外壳区段可移除地耦合到第一外壳区段的多个紧固件中的每一者不延伸超过第二外壳区段的外部轮廓。所述成角度冲击工具可进一步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定位在所述第一外壳区段与所述第二外壳区段之间以在所述第二外壳区段通过多个紧固件可移除地耦合到第一外壳区段时提供流体密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壳区段可经形成以包含沿着第一轴延伸的第一钻孔、沿着第二轴延伸的第二钻孔及沿着平行于第二轴的第三轴延伸的第三钻孔。第三钻孔可定位在第一钻孔与第二钻孔之间且与第一及第二钻孔两者重叠。冲击机构可定位在第二钻孔中。齿轮组合件可至少部分定位在第一及第三钻孔内。第二外壳区段可经形成以包含沿着第二轴延伸的第四钻孔及沿着第三轴延伸的第五钻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附接件可进一步包括多个销,所述多个销各自延伸到形成在第一外壳区段中的对应钻孔中且延伸到形成在第二外壳区段中的对应钻孔中,使得所述多个销小使第四钻孔与第二钻孔对准且使第五钻孔与第三钻孔对准。第一外壳区段可经形成以包含朝向第二外壳区段突出的肩部,且第二外壳区段可经形成以包含朝向第一外壳突出的唇缘。所述唇缘可啮合所述肩部,使得第四钻孔与第二钻孔对准且第五钻孔与第三钻孔对准。在一些实施例中,齿轮组合件可包含定位在第一外壳区段的第一钻孔中且经配置以围绕第一轴旋转的第一锥齿轮,及定位在第一外壳区段的第三钻孔中且经配置以围绕第三轴旋转的第二锥齿轮,其中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咬合。第一钻孔可包括邻近的第一及第二钻孔区段。第二钻孔区段可具有小于第一钻孔区段的直径且可定位成比第一钻孔区段更接近第三钻孔。第一钻孔区段可由第一外壳区段的第一内表面约束,且第二钻孔区段可由第一外壳区段的第二内表面约束。第一锥齿轮可包含轴杆,所述轴杆沿着第一轴延伸且包括邻近的第一及第二轴杆区段。第二轴杆区段可具有大于第一轴杆区段的直径。第一轴杆区段可定位在第一钻孔区段内,且第二轴杆区段可定位在第二钻孔区段内。轴承可支撑第一锥齿轮围绕第一轴旋转且啮合第一轴杆区段及第一内表面两者。所述轴承可邻接第二轴杆区段及第二内表面两者以对准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附接件可通过多个紧固件可移除地耦合到把手组合件。所述多个紧固件中的每一者可延伸通过形成在第一外壳区段中的对应孔隙且可接纳在形成在把手组合件中的对应钻孔中。沿着轴延伸的每一对应钻孔可安置成与第一轴成锐角。根据另一方面,工作附接件可包括经配置以耦合到包含可旋转输出轴杆的机动工具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经形成以包含:(i)第一钻孔,其沿着第一轴延伸;(ii)第二钻孔,其沿着垂直于第一轴的第二轴延伸;及(iii)第三钻孔,其沿着垂直于第一轴的第三轴延伸,第三钻孔定位在第一钻孔与第二钻孔之间且与第一及第二钻孔两者重叠。所述工作附接件可进一步包括接纳在壳体的第二钻孔中的冲击机构,所述冲击机构包含经配置以围绕第二轴旋转以将冲击负载周期性地递送到砧座以引起所述砧座围绕第二轴的旋转的锤状物。所述工作附接件可进一步包括至少部分接纳在壳体的第一及第三钻孔中的齿轮组合件,其中所述齿轮组合件经配置以耦合到机动工具的可旋转输出轴杆,使得所述输出轴杆围绕第一轴的旋转驱动锤状物围绕第二轴的旋转。所述工作附接件可进一步包括壳盖,所述壳盖通过多个紧固件可移除地耦合到壳体以围封第二及第三钻孔,其中壳盖沿着垂直于第二及第三轴的第一分割平面邻接壳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盖还可沿着垂直于第一轴的第二分割平面邻接壳体。第二分割平面可定位在第三轴与经配置以耦合到机动工具的壳体的一端之间。【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描述的概念作为实例而非限制在附图中予以说明。出于说明的简单及清楚起见,图中说明的元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举例来说,为清楚起见,一些元件的大小可相对于其它元件夸大。此外,在认为适当的情况下,已在图中重复参考标记以指示对应或类似元件。详细描述特定参考附图,其中:图1为成角度冲击工具的一个说明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为图1的成角度冲击工具的分解图;图3为图1的成角度冲击冲击的工作附接件的分解图;图4为沿着图1中的线4一4截取的图3的工作附接件的横截面图;图5A到5J为图1到4的成角度冲击工具的冲击循环;图6为成角度冲击工具的工作附接件的另一说明性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角度冲击工具,其包括:把手组合件,其沿着第一轴延伸且支撑马达,所述马达包含经配置以围绕所述第一轴旋转的轴杆;工作附接件,其耦合到所述把手组合件,所述工作附接件包括:壳体,其经形成以包含:(i)第一钻孔,其沿着所述第一轴延伸;(ii)第二钻孔,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二轴延伸;及(iii)第三钻孔,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三轴延伸,其中所述第三钻孔定位在所述第一钻孔与所述第二钻孔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钻孔及所述第二钻孔两者重叠;冲击机构,其接纳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钻孔中,所述冲击机构包含经配置以围绕所述第二轴旋转以将冲击负载周期性地递送到砧座以引起所述砧座围绕所述第二轴的旋转的锤状物;齿轮组合件,其至少部分接纳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钻孔及所述第三钻孔中,所述齿轮组合件经配置以将旋转从所述马达的所述轴杆传递到所述冲击机构的所述锤状物;以及壳盖,其通过多个紧固件可移除地耦合到所述壳体以围封所述第二钻孔及所述第三钻孔,所述壳盖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二轴及所述第三轴的第一分割平面邻接所述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A·赛思L·J·泰勒M·T·麦克朗K·J·齐默
申请(专利权)人:英古所连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