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线注塑零件的致密注塑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打磨;B、剥外护套;C、剥头、压接;D、中子注塑:将所述导线和所述端子固定,并且将所述导线与端子用作为中子的塑料粒子做第一次的紧密包覆;E、两次注塑:将经步骤D处理后的导线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含所述端子,首先对包含端子的部分进行一次注塑,一次注塑时将所述端子及所述中子包覆,再对另外一部分进行二次注塑,二次注塑时将所述导线及所述中子包覆,至此形成所要加工的带线注塑零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在一次注塑前增加中子注塑工序,以有效消除注塑体与导线间存在的缝隙,确保气密性试验满足相应技术要求,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线注塑零件的致密注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线注塑零件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线注塑零件的致密注塑方法。
技术介绍
带线注塑零件根据其结构的复杂程度或尺寸大小,需要一次、二次或多次地注塑才能完成制造。如一种汽车控制系统用的线束注塑零件,常规的制造工艺流程为:开线→打磨→剥头→压接→一次注塑→二次注塑→外形及尺寸检验→气密性试验。按照上述工艺流程制造的带线注塑零件,存在的最大缺陷是:注塑体与导线间残留细微的缝隙,当产品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时常因发现泄漏现象而遭报废,成品的合格率仅为80%左右。不仅生产效率极为低下,而且导致原材料的大量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线注塑零件的致密注塑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成品合格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线注塑零件的致密注塑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打磨:将距待加工导线的第一端固定距离处的光滑表面摩擦粗糙;B、剥外护套:将从所述导线的第一端至由所述步骤A打磨处的导线上的外护套剥离,直至露出内芯线;C、剥头、压接:将由步骤B后外露的所述内芯线外皮剥离,露出芯线后,将端子压接在所述导线上;D、中子注塑:将所述导线和所述端子固定,并且将所述导线与端子用作为中子的塑料粒子做第一次的紧密包覆;E、两次注塑:将经步骤D处理后的导线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含所述端子,首先对包含端子的部分进行一次注塑,一次注塑时将所述端子及所述中子包覆,再对另外一部分进行二次注塑,二次注塑时将所述导线及所述中子包覆,至此形成所要加工的带线注塑零件。优选的,所述步骤E中的二次注塑:采用两侧进胶的方式进行注塑。优选的,在进行所述步骤A之前,先从长导线上按需要裁定出固定尺寸的部分导线,将所述部分导线作为所述待加工导线。优选的,在步骤E后,还需对所述带线注塑零件进行外形及尺寸检验。优选的,在外形及尺寸检验合格后,再对所述带线注塑零件进行气密性检验。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带线注塑零件的致密注塑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在一次注塑前增加中子(即塑料粒子)注塑工序,以有效消除注塑体与导线间存在的缝隙,确保气密性试验满足相应技术要求,使后续的一次注塑与二次注塑均在中子注塑后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注塑和二次注塑将中子注塑部分完全包裹在内,由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结合体。本专利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成品合格率已由原来的80%左右,骤然提升到了99%以上。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带线注塑零件的致密注塑方法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二次注塑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导线2摩擦部3外护套剥离部4端子5中子注塑部6一次注塑部7二次注塑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线注塑零件的致密注塑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图1中箭头走向为注塑时的步骤进程)1)定长:先从长导线上按需要裁定出固定尺寸的部分导线,将部分导线作为待加工的导线1;2)打磨:将距导线1的第一端固定距离处的光滑表面利用砂轮进行摩擦,使形成摩擦部2,即将此处的导线表面变粗糙;3)剥外护套:将从所述导线的第一端至由所述步骤2)打磨处(即摩擦部)的导线上的外护套剥离,直至露出内芯线,形成外护套剥离部3;4)剥头、压接:将由步骤3)后外露的所述内芯线外皮剥离,露出芯线后,将端子4压接在导线1上;5)中子注塑:将导线1和端子4固定,并且将导线1与端子用作为中子的塑料粒子做紧密包覆,形成中子注塑部5,中子注塑部5包含了导线1和端子4;6)一次注塑:将经步骤5)处理后的导线1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含所述端子,首先对包含端子的部分进行一次注塑,即图1中的一次注塑部6,一次注塑时将端子4及中子包覆,一次注塑部6为成型后的连接器口部对配部位;7)二次注塑:再对导线1的另外一部分进行二次注塑,即图1中的二次注塑部7,二次注塑时将导线1及中子包覆,二次注塑部7为成型后的连接器捏手部分,至此形成所要加工的带线注塑零件;由图1可以明确看出一次注塑部6和二次注塑部7两者包含了中子注塑部5;见图2所示,在进行二次注塑时采用两侧进胶的方式进行注塑,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二次注塑后经常出现的露底问题;8)对所述带线注塑零件进行外形及尺寸检验;9)在外形及尺寸检验合格后,再对所述带线注塑零件进行气密性检验。进行注塑时所需要注意的注塑参数为:1)树脂温度为260°~300°;2)干燥温度为70℃~95℃;3)干燥时间2~5小时;4)注塑压力35~125bar;5)注塑所用模具温度45℃~105℃。以上注塑参数完全按照树脂物性表的规定严格执行,使材料的致密度最高。另外,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在试模时,采用产品称重的方法。加到产品重量没有变化的第二个时间点,第二个时间点即为保压时间。通过以上这些方法,保证产品的致密度,从而达到气密性不泄露。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带线注塑零件的致密注塑方法,其采用在一次注塑前增加中子注塑工序,以有效消除注塑体与导线间存在的缝隙,确保气密性试验满足相应技术要求,使后续的一次注塑与二次注塑均在中子注塑后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注塑和二次注塑将中子注塑部分完全包裹在内,由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结合体。本专利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成品合格率已由原来的80%左右,骤然提升到了99%以上。所以,本专利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线注塑零件的致密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打磨:将距待加工导线的第一端固定距离处的光滑表面摩擦粗糙;B、剥外护套:将从所述导线的第一端至由所述步骤A打磨处的导线上的外护套剥离,直至露出内芯线;C、剥头、压接:将由步骤B后外露的所述内芯线外皮剥离,露出芯线后,将端子压接在所述导线上;D、中子注塑:将所述导线和所述端子固定,并且将所述导线与端子用作为中子的塑料粒子做第一次的紧密包覆;E、两次注塑:将经步骤D处理后的导线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含所述端子,首先对包含端子的部分进行一次注塑,一次注塑时将所述端子及所述中子包覆,再对另外一部分进行二次注塑,二次注塑时将所述导线及所述中子包覆,至此形成所要加工的带线注塑零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线注塑零件的致密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打磨:将距待加工导线的第一端固定距离处的光滑表面摩擦粗糙;B、剥外护套:将从所述导线的第一端至由所述步骤A打磨处的导线上的外护套剥离,直至露出内芯线;C、剥头、压接:将由步骤B后外露的所述内芯线外皮剥离,露出芯线后,将端子压接在所述导线上;D、中子注塑:将所述导线和所述端子固定,并且将所述导线与端子用作为中子的塑料粒子做第一次的紧密包覆;E、两次注塑:将经步骤D处理后的导线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包含所述端子,首先对包含端子的部分进行一次注塑,一次注塑时将所述端子及所述中子包覆,再对另外一部分进行二次注塑,二次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诚臣,张康达,戴乐乐,孙春红,宋戌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飞乐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