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9110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9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层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多个第一固定环、多个第二固定环以及驱动装置。层架具有多个栽培区。每一栽培区包括栽培层以及照明装置。照明装置配置于所述栽培层的上方。第一支撑杆用以提供养液至所述栽培层中。第二支撑杆用以排除所述栽培层中的多余所述养液。第一固定环用以限定所述照明装置的位置。第二固定环用以限定所述栽培层的位置。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用以驱动所述层架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杆升降。此升降装置可以用于植物工厂,其可升降栽培层与照明装置,使得人员采收或定植皆安全无虞,且可达最大产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植物工厂的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人造光源式的植物工厂是在室内育成植物,因此植物的成长不容易受到外来因素(天候、气候,虫害等)影响。所以,目前很多公司都亟欲发展此植物工厂,以解决未来粮食短缺的问题。在目前的植物工厂中,其栽培层架的设计均为固定式层架装置。在固定单位面积限制上,为了达到植物工厂的最大效益,势必要往垂直方向来增加栽培层架。然而栽培层架数增加将造成人员采收不易,甚至发生人员跌落的风险。如此一来,固定式层架装置将必须限缩其栽培空间,其使得植物工厂的效益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升降装置,用于植物工厂,其可升降栽培层与照明装置,使得人员采收或定植皆安全无虞,且可达最大产值。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植物工厂的升降装置包括:层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多个第一固定环、多个第二固定环以及驱动装置。层架具有多个栽培区。每一栽培区包括栽培层以及照明装置。栽培层用以容置养液。照明装置配置于所述栽培层的上方,用以提供光能。第一支撑杆配置于所述层架的第一侧,其可用以支撑所述层架,且提供所述养液至所述栽培层中。第二支撑杆,配置于所述层架的第二侧,其用以支撑所述层架,且排除所述栽培层中的多余所述养液。多个第一固定环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且分别配置于所述照明装置的下方,其可用以限定所述照明装置的位置。多个第二固定环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且分别配置于所述栽培层的上方,其可用以限定所述栽培层的位置。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其可用以驱动所述层架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杆升降。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内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供给装置。所述供给装置包括养液桶与泵浦,其可通过所述泵浦以加压方式将所述养液桶内的所述养液提供至所述栽培层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内管以及第一外管。第一内管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第一外管配置于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围,且连接所述供给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内管以及第二外管。所述第二外管配置于所述第二内管的外围,且连接所述供给装置。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多个进水口、多个第一开关以及多个第二开关。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外管连接。每一进水口具有挡板,所述挡板可用以阻挡所述第一外管中的所述养液从所述进水口分别运送至所述栽培层中。第一开关分别配置于所述进水口的上方。第二开关分别配置于所述进水口的下方。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皆可用以控制所述挡板开关。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杆具有多个出水口,其可用以排除所述栽培层中的多余所述养液。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栽培层具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高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层架沿着第一方向上升,使得所述进水口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出水口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固定环依序通过且开启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开关,以开启所述挡板,其使得所述第一外管中的所述养液从所述进水口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口分别运送至所述栽培层中,且同时将所述栽培层中的多余所述养液从所述第二开口与其对应的所述出水口经由所述第二支撑杆排除至所述养液桶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层架沿着第二方向下降,使得所述第二固定环依序通过且关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以关闭所述挡板。关闭所述挡板使得所述第一外管中的所述养液停止从所述进水口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口分别运送至所述栽培层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油压驱动装置、气压驱动装置或其组合。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升降装置中,可利用驱动装置来升降层架(也即定植时下降、定植后上升)。因此,在固定单位面积限制上,本技术的升降装置增加层架的栽培层层数,以提升生产效率。另外,本技术的升降装置可使人员在采收或定植皆安全无虞,以降低人员跌落的风险。此外,本技术的升降装置可利用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在层架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自动关闭或开启进水口上的挡板,以自动循环植物生长所需养液。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至IB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作动示意图;图2是图1A的部分200的爆炸立体示意图;图3A至3B分别是图1A的挡板126的开关作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升降装置;100:层架;102:栽培区;104:栽培层;106:照明装置;108:第一支撑杆;108a:第一内管;108b:第一外管;110:第二支撑杆;110a:第二内管;110b:第二外管;112:第一固定环;114:第二固定环;116:驱动装置;118:供给装置;120:养液桶;122:泵浦;124:进水口;126:挡板;128:第一开关;130:第二开关;132:出水口;134:第一开口;136:第二开口;200:部分;Dl: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Hl、H2:距离;S1:第一侧;S2:第二侧;T:厚度;Pl: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图1A至IB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作动示意图。图2是图1A的部分200的爆炸立体示意图。图3A至3B分别是图1A的挡板126的开关作动示意图。请参照图1A,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植物工厂的升降装置10包括:层架100、第一支撑杆108、第二支撑杆110、多个第一固定环112、多个第二固定环114、驱动装置116以及供给装置118。层架100具有多个栽培区102。栽培区102可用以栽培各种植物。各种植物可例如是食用性植物、非食用性植物或是观赏性植物。每一栽培区102包括栽培层104以及照明装置106。栽培层104用以容置养液。所谓养液可例如是水或营养液,其可供给所述各种植物生长的能量。在一实施例中,栽培层104的厚度可介于5厘米至8厘米之间。照明装置106配置于栽培层104的上方,其可用以提供光能来让所述各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106可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ED)或是日光灯。照明装置106的厚度可介于5厘米至7厘米之间。虽然图1A仅示出4个栽培区102,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栽培区102的数量可例如是5个、10个或20个不等,其可依据人员在采收或定植时的安全性并兼顾生产效能来设计。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栽培区102中的栽培层104以及照明装置106之间的距离d可介于18厘米至至35厘米之间。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其距离d可视所栽种的植物需求来设计。第一支撑杆108配置于层架100的第一侧SI,其可用以支撑层架100,且提供所述养液至栽培层104中。第二支撑杆110配置于层架100的第二侧S2,其可用以支撑层架100,且排除栽培层104中的多余养液。详细地说,第一支撑杆108包括第一内管108a以及第一外管108b。第一内管108a连接驱动装置116。第一外管108b配置于第一内管108a的外围,且连接供给装置118。第二支撑杆110也具有第二内管IlOa以及第二外管110b。第二外管IlOb配置于第二内管Il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植物工厂,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层架,具有多个栽培区,每一栽培区包括:栽培层,用以容置养液;以及照明装置,配置于所述栽培层的上方,用以提供光能;第一支撑杆,配置于所述层架的第一侧,用以支撑所述层架,且提供所述养液至所述栽培层中;第二支撑杆,配置于所述层架的第二侧,用以支撑所述层架,且排除所述栽培层中的多余所述养液;多个第一固定环,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且分别配置于所述照明装置的下方,用以限定所述照明装置的位置;多个第二固定环,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且分别配置于所述栽培层的上方,用以限定所述栽培层的位置;以及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用以驱动所述层架沿着所述第一支撑杆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本卫林豪杰
申请(专利权)人: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