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布袋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布袋除尘器,包括主风管、除尘器本体和电控装置,除尘器本体底端设置有排尘口,排尘口设置有电动阀门;除尘器本体的内腔对称设置有两个布袋收集器;布袋收集器主要由过滤壳体和布袋组成,布袋设置于过滤壳体的内腔中,过滤壳体设置有进风管口、排泄口和排风管口,两个过滤壳体通过连通管相连相通,连通管上设置有电动阀门;电控装置通过导线和数据线分别与电动阀门相连接。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避免布袋造成阻塞,提高除尘效率,有效延长布袋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布袋除尘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布袋除尘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布袋除尘器,其结构包括除尘器壳体,除尘器壳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除尘器壳体内腔分隔成下部的进气腔和上部的出气腔,除尘布袋的下端即开口端连接在隔板上,除尘布袋的上端连接在位于出气腔内的支撑轴上。带有粉尘的空气进入进气腔后进入除尘布袋,经除尘布袋过滤后,较洁净的空气进入出气腔并从出气腔排出。上述结构的布袋除尘器,由于除尘布袋的两端均固定连接,除尘布袋的内壁上聚集的粉尘不易掉落,因此容易造成阻塞,需要经常清理,导致除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高效节能的布袋除尘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布袋除尘器,包括主风管、除尘器本体和电控装置,所述除尘器本体底端设置有排尘口,所述排尘口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除尘器本体的内腔对称设置有两个布袋收集器;所述布袋收集器主要由过滤壳体和布袋组成,布袋设置于过滤壳体的内腔中,所述布袋一端与过滤壳体的内腔顶端相固定连接,所述布袋另一端与过滤壳体的内腔底端相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壳体的顶端设置有进风管口,过滤壳体的底端设置有排泄口,所述进风管口通过布袋与排泄口相连通;所述排泄口设置有电动阀门,进风管口另一端与主风管相连相通,所述进风管口与主风管之间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过滤壳体的底端侧壁设置有排风管口,该排风管口另一端伸出于除尘器本体外;两个过滤壳体通过连通管相连相通,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电控装置通过导线和数据线分别与电动阀门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布袋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波浪状的皱折。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口通过固定嵌套有密封套,该密封套一端与除尘器本体内腔顶壁相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口通过固定嵌套有密封套,该密封套一端与除尘器本体内腔侧壁相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布袋除尘器,包括主风管、除尘器本体和电控装置,所述除尘器本体底端设置有排尘口,所述排尘口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除尘器本体的内腔对称设置有两个布袋收集器;所述布袋收集器主要由过滤壳体和布袋组成,布袋设置于过滤壳体的内腔中,所述布袋一端与过滤壳体的内腔顶端相固定连接,所述布袋另一端与过滤壳体的内腔底端相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壳体的顶端设置有进风管口,过滤壳体的底端设置有排泄口,所述进风管口通过布袋与排泄口相连通;所述排泄口设置有电动阀门,进风管口另一端与主风管相连相通,所述进风管口与主风管之间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过滤壳体的底端侧壁设置有排风管口,该排风管口另一端伸出于除尘器本体外;两个过滤壳体通过连通管相连相通,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电控装置通过导线和数据线分别与电动阀门相连接。在使用本技术时,通过电控装置来控制交替使用布袋收集器,通过正在进行收集工作的布袋收集器的风来振动清理另一个布袋收集器,解决以往传统布袋的内壁上聚集的粉尘不易掉落现象,避免布袋造成阻塞,极大地提高了除尘效率,也有效延长布袋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风管;2、除尘器本体;2-1、排尘口;3、电动阀门;41、过滤壳体;41-1、进风管口; 41-2、排风管口;41-3、排泄口; 42、布袋;5、连通管;6、密封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的布袋除尘器,包括主风管1、除尘器本体2和电控装置,所述除尘器本体2底端设置有排尘口 2-1,所述排尘口 2-1设置有电动阀门3 ;所述除尘器本体2的内腔对称设置有两个布袋收集器;所述布袋收集器主要由过滤壳体41和布袋42组成,布袋42设置于过滤壳体41的内腔中,所述布袋42 —端与过滤壳体41的内腔顶端相固定连接,所述布袋42另一端与过滤壳体41的内腔底端相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壳体41的顶端设置有进风管口 41-1,过滤壳体41的底端设置有排泄口 41-3,所述进风管口 41-1通过布袋42与排泄口 41-3相连通;所述排泄口 41-3设置有电动阀门3,进风管口 41-1另一端与主风管I相连相通,所述进风管口 41-1与主风管I之间设置有电动阀门3 ;所述过滤壳体41的底端侧壁设置有排风管口 41-2,该排风管口 41-2另一端伸出于除尘器本体2外;两个过滤壳体41通过连通管5相连相通,所述连通管5上设置有电动阀门3 ;所述电控装置通过导线和数据线分别与电动阀门3相连接。通过电控装置控制不同的电动阀门3开启与关闭,从而实现两个布袋收集器交替工作,该电控装置的电控技术与现有技术无本质区别。进一步地,所述布袋42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波浪状的皱折,提高布袋42排尘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口 41-1通过固定嵌套有密封套6,该密封套6 —端与除尘器本体2内腔顶壁相固定连接;避免粉尘通过进风管口 41-1扩散出去。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口 41-2通过固定嵌套有密封套6,该密封套6 —端与除尘器本体2内腔侧壁相固定连接;避免粉尘通过排风管口 41-2扩散出去。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第一种模式:通过电控装置开启左端进风管口 41-1、连通管5和右端排泄口 41-3的电动阀门3,其它电动阀门3则关闭,主风管I进来的粉尘通过左端进风管口 41-1进入左端布袋42中,经左端布袋42过滤的风,一部分经左端的排风管口 41-2排出,另一部分通过连通管5排出,该风用来振动右端布袋42,使右端布袋42收集的粉尘能够完全排出到除尘器本体2的内腔中;第二种模式:通过电控装置开启右端进风管口 41-1、连通管5和左端排泄口 41-3的电动阀门3,其它电动阀门3则关闭,主风管I进来的粉尘通过右端进风管口 41-1进入右端布袋42中,经右端布袋42过滤的风,一部分经右端的排风管口 41-2排出,另一部分通过连通管5排出,该风用来振动左端布袋42,使左端布袋42收集的粉尘能够完全排出到除尘器本体2的内腔中;电控装置不断地交替使用上述两种操作模式,其电控原理与现有技术无本质区别;最将通过两种模式收集的粉尘,通过电控装置打开排尘口 2-1的电动阀门3,所有粉尘均从排尘口 2-1排出。在使用本技术时,通过电控装置来控制交替使用布袋收集器,通过正在进行收集工作的布袋收集器的风来振动清理另一个布袋收集器,解决以往传统布袋的内壁上聚集的粉尘不易掉落现象,避免布袋造成阻塞,极大地提高了除尘效率,也有效延长布袋的使用寿命。另外,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高效节能的布袋除尘器,包括主风管(I )、除尘器本体(2)和电控装置,所述除尘器本体(2)底端设置有排尘口(2-1),所述排尘口(2-1)设置有电动阀门(3);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本体(2)的内腔对称设置有两个布袋收集器; 所述布袋收集器主要由过滤壳体(41)和布袋(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节能的布袋除尘器,包括主风管(1)、除尘器本体(2)和电控装置,所述除尘器本体(2)底端设置有排尘口(2‑1),所述排尘口(2‑1)设置有电动阀门(3);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本体(2)的内腔对称设置有两个布袋收集器;所述布袋收集器主要由过滤壳体(41)和布袋(42)组成,布袋(42)设置于过滤壳体(41)的内腔中,所述布袋(42)一端与过滤壳体(41)的内腔顶端相固定连接,所述布袋(42)另一端与过滤壳体(41)的内腔底端相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壳体(41)的顶端设置有进风管口(41‑1),过滤壳体(41)的底端设置有排泄口(41‑3),所述进风管口(41‑1)通过布袋(42)与排泄口(41‑3)相连通;所述排泄口(41‑3)设置有电动阀门(3),进风管口(41‑1)另一端与主风管(1)相连相通,所述进风管口(41‑1)与主风管(1)之间设置有电动阀门(3);所述过滤壳体(41)的底端侧壁设置有排风管口(41‑2),该排风管口(41‑2)另一端伸出于除尘器本体(2)外;两个过滤壳体(41)通过连通管(5)相连相通,所述连通管(5)上设置有电动阀门(3);所述电控装置通过导线和数据线分别与电动阀门(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鑫辉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