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小强专利>正文

单肺通气定位和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89629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9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肺通气定位和固定装置,方案是,包括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导管末端套装有第一套囊,所述支气管导管上套装有与第一套囊相接的第二套囊,所述第二套囊前端经弧形过渡连接在第一套囊上,所述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分别连接有充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起到很好的定位和固定作用。能配合单腔气管导管在不用纤支镜的情况下快速定位,也可以帮助双腔支气管导管快速定位,并能有效预防体位变化后的移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单肺通气定位和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胸部手术的适应症及操作技术均有了很大的发展,一般性适应症不在局限于肺结核、化脓性肺炎、肺大泡等,目前还包括胸部恶性肿瘤(主要是肺和食道)、食管病变、胸部外伤及纵膈肿瘤等,而支气管镜、纵膈镜及开胸活检等诊断性操作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手术或者诊断性操作中,为了保护健侧肺免受对侧污染或者为了方便手术操作,肺手术和胸腔其他器官手术都需要肺隔离技术。当代麻醉,实现肺隔离技术最常用的方法是双腔支气管内导管、单腔支气管导管、单腔气管导管结合支气管封堵器。但是现在在使用单腔气管导管时,当向一侧肺送入封堵器时其深度不易把握,需要借助纤支镜进行定位,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操作。其定位时间比较长,损伤支气管,增加病人痛苦和手术时间。现在在使用双腔气管导管时,由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操作不便,不容易定位,并且定位后,由于体位变化容易引起移位。其定位和体位变化后均需纤支镜定位,操作时间长,对其道损伤大,操作需双人配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单肺通气定位和固定装置,其定位准确、方便,可以充当支气管封堵器快速定位,还可以插入双腔气管导管时定位和防止体位变化后的移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导管末端套装有第一套囊,所述支气管导管上套装有与第一套囊相接的第二套囊,所述第二套囊前端经弧形过渡连接在第一套囊上,所述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分别连接有充气管。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起到很好的定位和固定作用。能配合单腔气管导管在不用纤支镜的情况下快速定位,也可以帮助双腔支气管导管快速定位,并能有效预防体位变化后的移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气囊充气、第二气囊充气时的主视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气囊充气、第二气囊不充气时的主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气囊不充气、第二气囊充气时的主视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用做封堵器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支气管导管1,支气管导管I末端套装有第一套囊2,所述支气管导管I上套装有与第一套囊2相接的第二套囊3,所述第二套囊3前端经弧形过渡连接在第一套囊2上,所述第一套囊2和第二套囊3分别连接有充气管4。本技术中的第一套囊2和第二套囊3的充气管连接有指示球囊5,指示球囊5的另一端上装有止逆阀6。本技术使用时,可以用于单腔气管导管,充当支气管封堵器,如图4所示,用法是:第一套囊2直径稍大,不充气,第二套囊3本来是在双腔气管导管的侧管中应用,比较细,充气之后也可以在7.5mm以上的气管导管内移动,因为第二套囊3充气后是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粗度的圆柱形,前端不充气进入一侧支气管后再往里面进会有一定的阻力,此时当医生感觉到阻力突然增大时,停止即可,将第二套囊3放气即可,第一气囊2充气即可,可以根据阻力不用纤支镜定位,具有传统的支气管封堵器不具有的优势。如果遇到解剖变异的患者可以在纤支镜辅助下第二套囊3不充气可以当传统的支气管封堵器用。当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时,如图5所示,由于本技术是有一定韧度的细长管道,远端有双套囊(即第一套囊2和第二套囊3),套囊采用低压高容圆柱形套囊,双套囊都充气后具有一定的弧度,最好和生理弧度一致,第一套囊2长度大约2.5厘米左右(考虑到固定完需要拔出,因此长度影响不大,只要摆体位时不从导管脱出即可:考虑到摆体位时连通管子一块退出的可能性,一定长度可增加阻力),将本技术从双腔气管导管7的侧管701插入,经侧孔702伸出到侧孔702相对应的支气管8内,第二套囊3直径小,充气后在双腔气管导管的侧管701道内其固定作用,双套囊充气后可以使双套囊固定于侧管701和术侧支气管801,可以矫正术侧支气管801开口和侧孔702的对应程度,使侧孔702始终与术侧支气管801开口始终对应,避免体位变化后引起的导管移位。使用方法是:双腔气管导管7进入声门旋转后,把侧管道接呼吸机,手控适当加压,然后往里面送双腔管,突然感觉阻力减小,再进0.5cm停止,说明双腔管的侧孔702和术侧支气管801的开口有一部分对应,但不能保证完全重合,然后把本技术自双套囊端送进去(在送进去之前应先量一下从双腔管的顶端到侧管开口处的距离,各种不同型号的双腔管应该是固定的),过双腔管道侧管701的顶端到侧管701开口处距离的长度后再进2.5cm左右(具体再进深度根据套囊长度而定),把第一套囊2适当充气后向外拔有阻力停止,说明已经到了术侧支气管801开口,之后把第一套囊2和第二套囊3充气饱满,第一套囊2和第二套囊3同时固定在双腔气管导管的侧管701和术侧支气管801内,由于套囊的作用,即使刚开始侧孔702和术侧支气管801开口没有完全重合,在套囊的作用下也会自动校正。摆正体位之前可以双腔通气,开始侧卧位前把双套囊充气,因为主侧支气管道进入较深,体位变化时不易脱出,侧管由于套囊的支撑作用和连接作用始终会保持支气管开口和双腔管开口对应,体位完成后把气囊放气拔出即可。【主权项】1.一种单肺通气定位和固定装置,包括支气管导管(1),支气管导管(I)末端套装有第一套囊(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导管(I)上套装有与第一套囊(2)相接的第二套囊(3 ),所述第二套囊(3 )前端经弧形过渡连接在第一套囊(2 )上,所述第一套囊(2 )和第二套囊(3)分别连接有充气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肺通气定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套囊(2)和第二套囊(3)的充气管连接有指示球囊(5),指示球囊(5)的另一端上装有止逆阀(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单肺通气定位和固定装置,方案是,包括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导管末端套装有第一套囊,所述支气管导管上套装有与第一套囊相接的第二套囊,所述第二套囊前端经弧形过渡连接在第一套囊上,所述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分别连接有充气管;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起到很好的定位和固定作用。能配合单腔气管导管在不用纤支镜的情况下快速定位,也可以帮助双腔支气管导管快速定位,并能有效预防体位变化后的移位。【IPC分类】A61M16/01, A61M16/04, A61M16/00【公开号】CN204684383【申请号】CN201520368657【专利技术人】闫小强, 安静, 刘钟珊 【申请人】闫小强【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申请日】2015年6月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肺通气定位和固定装置,包括支气管导管(1),支气管导管(1)末端套装有第一套囊(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导管(1)上套装有与第一套囊(2)相接的第二套囊(3),所述第二套囊(3)前端经弧形过渡连接在第一套囊(2)上,所述第一套囊(2)和第二套囊(3)分别连接有充气管(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小强安静刘钟珊
申请(专利权)人:闫小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