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8592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9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及与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对接壳体的对接件、包覆部分对接件的金属罩体及包覆所述金属罩体的外壳,所述对接壳体包括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及尺寸大于所述对接部的安装部,所述外壳包括包覆所述对接壳体安装部的收容部及自所述收容部沿对接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覆盖部分所述对接壳体的对接部以防止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错误插入其他对接连接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是关于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防误插结 构。 【
技术介绍
】 2015年1月5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204315833U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连接器组 件,其包括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一对接件,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 围设成第一收容空间的金属罩体,所述对接件包括围设成第二收容空间的对接壳体,所述 插座连接器的金属罩体设有朝向第一收容空间内延伸的突部,所述对接壳体设有与所述第 二收容空间连通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突部配合以防止其他插头连接器错误插入所述插 座连接器中。 然而这种电连接器组合的缺陷在于:该连接器组合可防止其他插头电连接器插入 所述插座电连接器中,但不能防止所述插头电连接器错误插入其他所述插座电连接器从而 导致错误的电性连接。 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以改善上述不足之处。 【
技术实现思路
】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该连接 器组件与特定的插座连接器相互配对并可防止该线缆连接器组件错误插入其他插座连接 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用以与 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及与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 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对接壳体的对接件、包覆部分对接件的金属罩体及包覆所述金属罩 体的外壳,所述对接壳体包括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及尺寸大于所述对接部的安装 部,所述外壳包括包覆所述对接壳体安装部的收容部及自所述收容部沿对接方向延伸的延 伸部,所述延伸部覆盖部分所述对接壳体的对接部以防止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错误插入其 他对接连接器中。 具体实施结构如下: 所述外壳包括上壁、与所述上壁相对的下壁及连接所述上壁与所述下壁的一对侧 壁,所述延伸部自所述上壁、下壁及一对侧壁的四个方向向前延伸。 所述延伸部上设有自外壳前端向线缆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 所述外壳的一对侧壁上均设有所述凹槽。 所述外壳的下壁设有所述凹槽。 所述外壳上设有向内凹陷的凹陷部以增加与对接连接器的保持力。 所述凹陷部的表面为弧形面。 所述外壳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凹陷部。 所述线缆自所述外壳的一侧延伸出来以便外壳的另一侧形成有足够的让位空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 件通过在其外壳上设置延伸部以防止该线缆连接器组件错误插入其他对接连接器中,所述 凹槽使得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只能插入对应的插座连接器中,从而避免了错误的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部分元件的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部分元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中对接件的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中对接件另一角度的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揭示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用以与对接连接器 (未图示)对接,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电连接器200及与所述电连接器200电性 连接的线缆300,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对接件1、与所述对接件1电性连接且水平设置的电路 板2、固持线缆300的固持件4、包覆电路板2的金属罩体5、包覆部分金属罩体5的内模块 8及包覆所述金属罩体5的外壳9。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对接件1包括绝缘本体11、安装在绝缘本体11内并在上 下方向上间隔排列成两排的若干导电端子12、设置在上下两排导电端子12之间并用以与 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锁扣配合的锁扣件13、设置在绝缘本体11后侧的绝缘件14、设置在 绝缘本体11及绝缘件14外侧的对接壳体15及设置在绝缘本体11上并与对接壳体15电 性连接的接地件16。 所述绝缘本体11包括顶壁110、与顶壁110平行间隔设置的底壁111及连接所述 顶壁110与底壁111的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侧壁112,所述顶壁110、底壁111及一对侧壁 112围设形成收容空间113,所述绝缘本体11还包括将所述收容空间113分成具有向前开 口 1131的第一端部1132及具有向后开口 1133的第二端部1134。所述顶壁110的前端设 有与所述收容空间113的第一端部1132贯通的上凹槽1100,所述底壁111的前端设有与 所述收容空间113的第一端部1132贯通的下凹槽1110,所述一对侧壁112上均设有自绝 缘本体11的后末端向前延伸的凹槽1120,所述凹槽1120未延伸贯穿绝缘本体11的前端。 所述凹槽1120与收容空间113的第一端部1132及第二端部1134均贯通。所述绝缘本体 11的顶壁110与底壁111的前端分别设有若干凹孔114。 所述各导电端子12包括延伸进入绝缘本体11的前对接部121、向后延伸的后对接 部122及设置在前对接部121与后对接部122之间的固持在绝缘本体11上的固持部123。 所述前对接部121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电性连接,所述后对接部122与电路板2 电性连接。所述上排导电端子12的前对接部121与下排导电端子12的前对接部121在上 下方向上面对面设置。 所述锁扣件13包括左右延伸的基部131、自基部131的两端分别向前延伸的锁扣 臂132、自各锁扣臂132的前端分别相向延伸的锁扣部133及自基部131沿与所述锁扣臂 132相反方向延伸的延伸臂134。所述延伸臂134-侧位于高于基部131所在的平面,一侧 位于低于基部131所在的平面。所述锁扣件13通过收容空间113的第二端部1134的开口 1133自后向前装入所述绝缘本体11,所述一对锁扣臂132分别收容于相应的凹槽1120,所 述锁扣部133至少部分凸伸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13的第一端部1132。所述一对锁扣部133 在左右方向上面对面设置。 所述绝缘件14与绝缘本体11共同固定锁扣件13。所述绝缘件14包括绝缘基部 140及自绝缘基部140的一端分别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41,所述绝缘基部140上设有前后贯 穿绝缘基部140并上下间隔排列的两排供所述导电端子12贯穿的通孔142及设置于所述 绝缘基部140两侧供所述锁扣件13延伸臂134贯穿的安装槽143。所述绝缘基部140在上 下方向的尺寸大于绝缘本体11在上下方向的尺寸,从而所述绝缘件14安装到所述绝缘本 体11后,所述绝缘基部140相对绝缘本体11的顶壁110及底壁111向外凸起。所述绝缘 件14从后向前安装到绝缘本体11上,一对延伸臂134延伸至对应的安装槽143内。所述 各导电端子12的后对接部122通过相应的通孔142穿过所述绝缘基部140,所述绝缘基部 140还包括卡槽144。 所述对接壳体15是周边封闭的结构,从而密封性好,防电磁干扰能力较好,所述 对接壳体15的周边封闭的结构可以由金属片抽引工艺、金属料带弯折工艺、金属材料铸造 工艺等方法制造。所述对接壳体15包括插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部151、安装部152及连接 对接部151与安装部152的过渡部分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连接器及与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对接壳体的对接件、包覆部分对接件的金属罩体及包覆所述金属罩体的外壳,所述对接壳体包括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及尺寸大于所述对接部的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包覆所述对接壳体安装部的收容部及自所述收容部沿对接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覆盖部分所述对接壳体的对接部以防止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错误插入其他对接连接器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大伟陈永伟陈钧吴荣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