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机的进气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8571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9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进气道结构,其在抑制进气温度上升的同时促进燃料的汽化,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进气道(30),其壁面的一部分由安装在缸盖(16)上的保温构件(44)构成。保温构件(44),具有与在进气道(30)流动的进气的喷射口(4202)相比位于上游侧的上游部分(46)和与喷射口(4202)相比位于下游侧的下游部分(48)。上游部分(46)的内表面(4602)构成与喷射口(4202)相比位于上游侧的进气道(30)的壁面(3002)的全部区域。下游部分(48)的内面(4802)构成与喷射口(4202)相比位于下游侧的进气道(30)的壁面中与喷射口(4202)相对一侧的壁面(3004)的部位。与喷射口(4202)相比位于下游侧的进气道(30)的壁面中喷射口(4202)所在一侧的壁面(3006)的部位由缸盖(16)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的进气道结构,更具体地涉及气道喷射式内燃机的进气道结构。
技术介绍
近几年,从提高燃油经济性的观点,要求提高热效率的高压缩比的内燃机。与低压缩比内燃机相比,由于高压缩比的内燃机压缩后混合气体的温度变高,容易爆震,点火正时需要延迟(滞后)。其结果,由于降低了燃油经济性的提高效果,需要抑制进气温度乃至混合气体温度的上升。然而,进气通过进气歧管的进气通道以及设置于缸盖的进气道而被吸入燃烧室。进气歧管以及缸盖由燃烧室传递的热量加热,因此进气无法避免从进气歧管的进气通道和缸盖进气道的壁面受热而导致温度上升。因此,提出了由具有保温性的树脂材料构成进气歧管,将由树脂制成的进气歧管插入部插入进气道的进气管安装结构(参照专利文献I)。在该结构中,由树脂制成的插入部插入进气道,减少了进气道的壁面中由缸盖的壁面构成部分的面积,达到了抑制进气温度上升的目的。【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285171号公报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由喷油器向进气道内喷射燃料的气道喷射式内燃机的情况下,由喷油器喷射的燃料通过接触构成进气道壁面的缸盖壁面以及进气门而受热,促进汽化。一旦内燃机的转速上升、吸气速度变快,则由喷油器的喷射口喷射的燃料通过接触位于喷射口下游侧的进气道的壁面中喷射口所在一侧的进气道壁面而受热,促进汽化。在上述现有技术情况下,由树脂制成的插入部延伸至与喷射口相比的下游侧,因此也减少了构成位于喷射口下游侧的进气道的壁面中喷射口所在一侧的进气道壁面的缸盖壁面部分的面积。为此,由喷射口喷出的燃料附着在由树脂制成的插入部构成的壁面部分,抑制了燃料的汽化,因此降低燃烧效率,不利于燃油经济性的提高。本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通过抑制进气温度上升的同时促进燃料的汽化,以达到有利于提高燃油经济性的内燃机的进气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其为一种内燃机的进气道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喷油器,配置在进气通道上,用于供给燃料;保温构件,配置于进气道的内部,并与所述进气道形成进气通道;其中,所述保温构件在配置有所述喷油器一侧的壁面上具有凹槽。优选地,所述喷油器的喷射口配置于所述进气道的内部,所述保温构件由从所述喷射口形成所述进气通道上游侧的壁部的上游侧壁部和从所述喷射口形成所述进气通道下游侧的下游侧壁部构成,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下游侧壁部。优选地,所述下游侧壁部延伸至与所述喷射口相对一侧的所述壁面的所述燃料喷雾附着部位。优选地,所述保温构件的所述上游侧壁部形成为基本上圆筒状,具有构成所述进气道壁面的内表面以及嵌合在所述内燃机的缸盖凹部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由越接近所述下游侧壁部外径尺寸变得越小的倾斜面形成。优选地,所述保温构件由空心构件以及插入到所述空心构件内部的保温材料构成。优选地,所述上游侧壁部和所述下游侧壁部是分体。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在发动机的高速旋转区域中,由喷油器喷射的燃料附着的壁面由缸盖构成,因此有利于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此外,由喷射口喷射的大部分燃料没有附着的壁面的部位的气道壁面由保温构件构成,因此有利于抑制进气温度上升。因此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在发动机的高速旋转区域中,由喷射口喷射的大部分燃料附着的进气道壁面由缸盖构成,因此通过高温的缸盖的壁面有效地对附着在进气道的壁面的燃料进行汽化,有利于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此外,在发动机的高速旋转区域中,由喷射口喷射的大部分燃料没有附着的壁面的部位的气道壁面由保温构件构成,因此抑制了缸盖的热量向进气传递,有利于抑制进气的温度上升。因此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在发动机的低速旋转区域中,由喷射口喷射的燃料的大部分附着的进气道壁面由缸盖构成,因此通过高温的缸盖的壁面有效地对附着在进气道的壁面的燃料进行汽化,有利于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此外,在发动机的低速旋转区域中,由喷射口喷射的大部分燃料没有附着的壁面的部位的气道壁面由保温构件构成,因此抑制了缸盖的热量向进气传递,有利于抑制进气的温度上升。因此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根据本技术的第四方面,在进气道的凹部上嵌合有上游部分时,有利于无松动地嵌合上游部分。根据本技术的第五方面,通过选择插入到空心构件内部的保温材料的种类,或设定片状保温材料的张数及厚度,有利于对应缸盖的温度分布来确保最佳的进气道的保根据本技术的第六方面,通过改变用于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的保温材料的种类,从而能够改变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的保温性能,有利于对应缸盖的温度分布来确保最佳的进气道的保温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进气道结构的截面图;图2 (A)是图1的AA线截面图,图2(B)是图1的BB线截面图,图2 (C)是图1的CC线截面图;图3是示出保温构件的构成的斜视图;图4是示出保温构件的构成的截面图;符号说明10 发动机(内燃机)16 缸盖30 进气道3002 壁面3004 壁面3006 壁面3008 壁面42 喷油器4202 喷射口44 保温构件4402 凹槽46 上游部分(上游侧壁部)4602 内表面4604 外表面48 下游部分(下游侧壁部)50 保温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对内燃机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内燃机(以下,称为发动机)10包含形成有气缸12的缸体14、设置在缸体14上部的缸盖16、以及配设于气缸12的活塞18。在缸盖16的两侧连接有进气管20 (进气歧管)和排气管22 (排气歧管)。燃烧室24由气缸12的内表面和缸盖16的下面以及活塞18的顶面构成,在缸盖16中设置有位于燃烧室24的火花塞26。活塞18通过连杆28与未图示的曲轴相连接,图中符号1802、1804表示压力环,符号1806表不油环。在缸盖16中设置有向燃烧室24供给进气的进气道30和排出燃烧室24内排气的排气道32。在进气道30中连接有进气管20的进气通道2002,在排气道32中连接有排气管22的排气通道2202。此外,在进气道30中设置有进气门34,在排气道32中设置有排气门36,这些进气门34和排气门36通过气门弹簧38、40被推向关闭方向。进气门34和排气门36由未图不的进排气凸轮驱动,开关进气道30和排气道32。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动机10是由喷油器42向进气道30内喷射燃料的气道喷射式发动机。喷油器42喷射由未图示的泵供给的燃料,其在进气道30内包含朝向喷射口 4202的燃料喷嘴4204和设置在燃料喷嘴4204且通过致动器开关喷射口 4202的未图示的针阀。在气道喷射式发动机中,在进气道30内混合吸入空气和燃料而成为混合气体,供给至燃烧室24,其中吸入空气由进气管20的进气通道2002吸入进气道30内,燃料由喷油器42的喷射口 4202喷射。而且,通过曲轴的旋转,经进气凸轮和排气凸轮开关进气门34和排气门36,执行进气冲程、压缩冲程、膨胀冲程和排气冲程,主要在排气和进气冲程中,由喷射口 4202将燃料喷射到进气道30内。如图1所示,进气道30其壁面的一部分由安装在缸盖16的保温构件44构成,保温构件44在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进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喷油器,配置在进气通道上,用于供给燃料;保温构件,配置于进气道的内部,并与所述进气道形成进气通道;其中,所述保温构件在配置有所述喷油器一侧的壁面上具有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欣也土桥优贵城田贵之佐藤公彦田中大口田征人东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