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气流量调整装置,包括一本体、一阀杆、一第一阀塞及一第二阀塞;本体具有一进气口、一第一出气口及一第二出气口,本体内部设有煤气流道及气室,气室内形成有一第一阀孔、一第二阀孔及一第三阀孔;阀杆可活动地设置于气室内,第一阀塞及第二阀塞设置于阀杆上,第一阀塞位于第一阀孔及第二阀孔之间,第一阀塞与阀杆之间形成有一锥状部,第二阀塞位于靠近第三阀孔处;阀杆能带动第一阀塞及第二阀塞移动,使第一阀塞能开启及关闭第一阀孔及第二阀孔,第二阀塞能开启及关闭第三阀孔,且锥状部能控制第二阀孔的开度。借此,使煤气炉头的内环部分可单独的进行火力的调整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煤气流量调整装置,特别是提供一种可应用于电子自动控制方式的煤气炉等装置的煤气流量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煤气炉是烹调美食的工具,早已成为厨房中不可或缺的必要配备之一。传统煤气炉设有旋钮开关,用来控制煤气炉头的开关及火力大小,目前一般市面上出售的煤气炉大多采用机械式的旋钮开关,其操作不易,又容易卡油污,清洁不易。另外,业界大多是以机械的方式来控制煤气,机械的控制方式,可控制的功能较少,而近年来由于电子科技的进步,煤气炉已由传统的机械式控制迈入电子自动控制的领域。但是目前以电子自动控制方式的煤气炉,若应用在具有外环及内环部分的煤气炉头时,只具有外环火力调整的功能,当外环火焰关掉后,内环火焰无法单独的进行火力(如大火、中火或小火)的调整功能,造成用户烹调食物的不便。综上所述,本技术认为上述缺陷可以得到改善,于是专门潜心研宄并利用所学的理论应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煤气流量调整装置,可应用于电子自动控制方式的煤气炉等装置,使煤气炉头的内环部分可单独的进行火力的调整功能,以便利于用户烹调食物。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煤气流量调整装置,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进气口、一第一出气口及一第二出气口,该进气口与该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之间设有煤气流道,该本体内部设有一气室,该气室内形成有一第一阀孔、一第二阀孔及一第三阀孔,该气室与该煤气流道相连通,该第一出气口连通于该气室一侧的第二阀孔与第三阀孔之间的位置,该第二出气口连通于该气室的一端靠近该第三阀孔的位置;一阀杆,该阀杆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气室内;一第一阀塞,该第一阀塞设置于该阀杆上,该第一阀塞位于该第一阀孔及该第二阀孔之间,该第一阀塞与该阀杆之间形成有一锥状部;一第二阀塞,该第二阀塞设置于该阀杆上,该第二阀塞位于靠近该第三阀孔处;以及该阀杆能带动该第一阀塞及该第二阀塞移动,使该第一阀塞能开启、关闭第一阀孔、第二阀孔,该第二阀塞能开启、关闭该第三阀孔,且该锥状部能控制该第二阀孔的开度。该阀杆的一端连接于一步进马达。该阀杆设有螺杆部,该步进马达内部设有螺孔套,该阀杆的螺杆部螺接于该螺孔套。该第二阀塞朝向该第三阀孔的一侧形成有一环形的弹性凸缘,该弹性凸缘的内径大于该第三阀孔的内径。该锥状部形成于该阀杆或该第一阀塞上,该锥状部朝向该第二阀孔的方向递减外径尺寸。该气室包含一第一空间、一第二空间及一第三空间,该第二空间位于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三空间之间,该第一阀塞设置于该第一空间内,该阀杆设置于该第二空间内,该第二阀塞设置于该第三空间内。该第一阀孔形成于该第一空间的顶部,该第二阀孔形成于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之间,该第三阀孔形成于该第二空间及该第三空间之间。该本体内部于该气室及该煤气流道之间设有一通孔。该本体设置一电磁阀,该电磁阀连接于该进气口与该气室之间。该第一阀塞及该第二阀塞的外径都大于该阀杆的外径。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的优点:本技术本体的气室内形成有第一阀孔、第二阀孔及第三阀孔,第一出气口连通于气室一侧的第二阀孔与第三阀孔之间的位置,第二出气口连通于气室的一端靠近第三阀孔的位置,阀杆可活动地设置于气室内,第一阀塞及第二阀塞设置于阀杆上,第一阀塞位于第一阀孔及第二阀孔之间,第一阀塞与阀杆之间形成有一锥状部,第二阀塞位于靠近第三阀孔处。该阀杆能带动第一阀塞及第二阀塞移动,使该第一阀塞能开启、关闭第一阀孔、第二阀孔,使该第二阀塞能开启、关闭第三阀孔,且锥状部能控制第二阀孔的开度。因此,本技术的煤气流量调整装置,可应用于电子自动控制方式的煤气炉等装置,使煤气炉头的内环部分可单独的进行火力(如大火、中火或小火)的调整功能,以便利于用户烹调食物。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煤气流量调整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煤气流量调整装置的另一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煤气流量调整装置的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煤气流量调整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煤气流量调整装置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图7为图6的B部分剖视详图;图8为本技术煤气流量调整装置使用状态的示意图(一);图9为本技术煤气流量调整装置使用状态的示意图(二);图10为本技术煤气流量调整装置使用状态的示意图(三)。【附图标记说明】I 本体11 进气口12 第一出气口13 第二出气口14煤气流道15气室151第一空间152第二空间153第三空间16第一阀孔17第二阀孔18第三阀孔19通孔2阀杆21螺杆部22锥状部3第一阀塞4第二阀塞41弹性凸缘5步进马达51螺孔套6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煤气流量调整装置,可应用于煤气流量的调整,用来控制煤气炉头的开关及火力大小。该煤气流量调整装置至少包括一本体1、一阀杆2、一第一阀塞3及一第二阀塞4。本体I具有一进气口 11、一第一出气口 12及一第二出气口 13,进气口 11能以管路连接于煤气来源,第一出气口 12及第二出气口 13则分别以管路连接于煤气炉头的内环部分及外环部分,使得本技术可用来控制煤气炉头的内环部分及外环部分的煤气流量,以便应用于双环型式的煤气炉头。本实施例的附图中设有两组的阀杆2、第一阀塞3及第二阀塞4,而能用来分别控制两个煤气炉头,但其数量并不限制。进气口 11与第一出气口 12、第二出气口 13之间设有煤气流道14,使得由进气口 11输入的煤气可以通过煤气流道14输送第一出气口 12、第二出气口 13,且可以利用阀杆2、第一阀塞3及第二阀塞4等组成的流量控制阀调整煤气的流量。本实施例的阀杆2、第一阀塞3及第二阀塞4可为一种使用步进马达驱动的流量控制阀。在本实施例中,本体I的内部设有一气室15,气室15为一设于本体I内部具有适当高度的空间,气室15可用来容纳阀杆2、第一阀塞3及第二阀塞4,且阀杆2、第一阀塞3及第二阀塞4可在气室15内自由的移动(上、下移动)。气室15内依序形成有一第一阀孔16、一第二阀孔17及一第三阀孔1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孔16、第二阀孔17及第三阀孔18由上而下依序间隔的设置。第一出气口 12连通于气室15 —侧的第二阀孔17与第三阀孔18之间的位置,第二出气口 13连通于气室15的一端靠近第三阀孔18的位置。气室15与煤气流道14相连通,使得经由进气口 11输入的煤气,可通过煤气流道14及气室15继续输送至第一出气口 12、第二出气口 13及煤气炉头。阀杆2可活动地设置于气室15内,阀杆2的一端(上端)可连接于一步进马达5,步进马达5可用来驱动阀杆2。所述阀杆2可设有螺杆部21,且于步进马达5内部设有螺孔套51,阀杆2的螺杆部21螺接于相对应的螺孔套51,使得步进马达5可以驱动阀杆2旋转,并通过螺纹作用将阀杆2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轴向移动。具体来说,第一阀塞3及第二阀塞4能以组合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于阀杆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塞4设置于第一阀塞3下方适当的间隔处,第一阀塞3及第二阀塞4的外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气流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进气口、一第一出气口及一第二出气口,该进气口与该第一出气口、该第二出气口之间设有煤气流道,该本体内部设有一气室,该气室内形成有一第一阀孔、一第二阀孔及一第三阀孔,该气室与该煤气流道相连通,该第一出气口连通于该气室一侧的第二阀孔与第三阀孔之间的位置,该第二出气口连通于该气室的一端靠近该第三阀孔的位置;一阀杆,该阀杆可活动地设置于该气室内;一第一阀塞,该第一阀塞设置于该阀杆上,该第一阀塞位于该第一阀孔及该第二阀孔之间,该第一阀塞与该阀杆之间形成有一锥状部;一第二阀塞,该第二阀塞设置于该阀杆上,该第二阀塞位于靠近该第三阀孔处;以及该阀杆能带动该第一阀塞及该第二阀塞移动,使该第一阀塞能开启及关闭该第一阀孔及该第二阀孔,该第二阀塞能开启及关闭该第三阀孔,且该锥状部能控制该第二阀孔的开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家滨,
申请(专利权)人:保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