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178203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其技术方案是:移动式水箱(5)与移动式皮带机(1)固定连接,上移动罩(16)的上端固定在系统平台(18)的进料口处,下移动罩(15)位于上移动罩(16)的下方,同步升降装置(6)通过钢丝绳(7)与下移动罩(15)连接。上移动罩(16)的内壁装有上环形喷雾装置(8);下移动罩(15)内壁从上往下依次装有粉尘传感器(9)、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4)、雷达物位计(11)、第二层下环形装置(12)和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高压水泵(4)通过高压水管(3)与上环形喷雾装置(8)、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4)、第二层下环形装置(12)和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分别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耗水量小、运行成本低、除尘效果好和维护简单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降尘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
技术介绍
煤炭企业储煤场由于物料流动、现场装卸作业和风力扰动等原因,煤尘在空气中弥漫,悬浮于空气中的煤尘有爆炸危险,且煤尘流失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周边环境。由于栈桥式储煤场具有入储系统简单和投资低等优点,故目前被很多储煤场采用。栈桥式储煤场在工作时由顶部的移动式皮带机直接将煤卸下,会产生大量煤尘,造成整个储煤场内环境污染。为解决储煤场煤尘浓度的严重超限问题,一般在储煤场顶部安装喷淋系统采用雾幕降尘,但这种系统会导致整个储煤棚内湿度大,视线差,影响工人作业,且用水量大,维护困难;也有储煤场采用伸缩溜槽减少扬尘,但溜槽磨损严重,且除尘效果差。总之,现有的降尘技术普遍存在着耗水量大、运行成本高、维护困难、扬尘范围大和除尘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耗水量小、运行成本低、除尘效果好且维护简单的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移动式皮带机的轨道上装有移动式水箱,移动式水箱位于移动式皮带机卸料溜槽的前方,移动式皮带机的车轮架和移动式水箱的车轮架通过水平连接件固定连接。系统平台通过竖直连接件与所述水平连接件固定连接,系统平台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移动式皮带机卸料溜槽的正下方。系统平台的上平面均匀地装有3~4个同步升降装置,每个同步升降装置距进料口中心的距离相等。上移动罩的上端同中心地固定在系统平台的进料口处,下移动罩位于上移动罩的正下方,3~4个同步升降装置通过各自的钢丝绳与下移动罩上端对应的钢丝连接环连接。在靠近上移动罩中部的内壁处水平地装有上环形喷雾装置,靠近下移动罩顶部的内壁水平地装有2个粉尘传感器,2个粉尘传感器沿圆周方向呈90°夹角布置,靠近下移动罩上部的内壁装有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靠近下移动罩中部的内壁装有雷达物位计,靠近下移动罩下部的内壁装有第二层下环形喷雾装置和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位于第二层下环形喷雾装置的下方。高压水泵的进水口与移动式水箱相通,高压水泵的出水口通过高压水管与上环形喷雾装置、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第二层下环形喷雾装置和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分别连通。所述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设有控制器。所述上环形喷雾装置由上环形水管和上喷嘴组成。上环形水管沿径向方向朝内均匀地装有10~30个上喷嘴,上喷嘴水平安装或斜向上安装,斜向上是指上喷嘴朝上且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30°。所述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由第一层下环形水管和第一层下喷嘴组成。第一层下环形水管沿径向方向朝内均匀地装有10~50个第一层下喷嘴,第一层下喷嘴沿水平方向安装;第一层下环形水管与高压水管间装有电磁阀。所述第二层下环形喷雾装置由第二层下环形水管和第二层下喷嘴组成。第二层下环形水管沿径向方向朝内均匀地装有10~50个第二层下喷嘴,第二层下喷嘴沿水平方向安装。所述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由第三层下环形水管和第三层下喷嘴组成。第三层下环形水管沿径向方向朝内均匀地装有10~50个第三层下喷嘴,第三层下喷嘴竖直向下安装。所述同步升降装置由同步电机、减速器和卷筒组成;同步电机通过减速器与卷筒轴连接,钢丝绳缠绕在卷筒上。所述上移动罩的直径为1.5~3m,下移动罩的直径与上移动罩的直径之比为(1.5~2.5)︰1。所述上移动罩长度为2~5m,下移动罩长度为5~15m。所述控制器的输入接口1通过电缆与雷达物位计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接口2通过电缆与粉尘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接口1通过电缆与3~4个同步升降装置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接口2通过电缆与电磁阀连接。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的使用状态是,在移动式皮带机的左端装有一套所述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在移动式皮带机的右端装有另一套所述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使用时,煤由卸煤斗处卸至移动式皮带机上,移动式皮带机的皮带向左或向右转动将煤由卸料溜槽处卸下,煤落入左端装有的一套所述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或右端装有的另一套所述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中。当煤卸到设定高度时,雷达物位计将测量的料位信号通过输入接口1反馈给控制器,再由控制器通过输出接口1输出控制信号给同步升降装置,同步升降装置通过钢丝绳带动下移动罩向上移动,以满足在储煤场不同高度处卸煤。卸煤时,上环形喷雾装置对松散的落煤进行加湿,抑制扬尘。第二层下环形喷雾装置和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在落煤与煤堆冲击时,有效抑制产生的大量扬尘并对落煤及煤堆加湿。另外在下移动罩顶部内壁安装的粉尘传感器能实时监测粉尘浓度,将监测的粉尘浓度信号通过输入接口2反馈给控制器,由控制器通过输出接口2输出相应开关信号给电磁阀,从而控制电磁阀的开关,实现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的开启或关闭,既达到降尘目的,又节约用水量。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上移动罩和下移动罩与现有的移动式皮带机同步移动,落煤产生的煤尘基本抑制在下移动罩内,大大减少了扬尘范围,降低了治理成本。2、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可根据粉尘浓度高低实现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进而控制调节用水量,不仅节约用水,且对尘源控制效果好。3、下移动罩根据设定的料位,在同步升降装置的驱动下,可上下移动,能满足不同煤堆高度卸煤的要求。4、整体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好,不易出现机械故障。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耗水量小、运行成本低、除尘效果好和维护简单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的C-C剖视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的D-D剖视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控制器23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所述降尘系统如图1所示,在移动式皮带机1的轨道上装有移动式水箱5,移动式水箱5位于移动式皮带机1卸料溜槽的前方,移动式皮带机1的车轮架和移动式水箱5的车轮架通过水平连接件2固定连接。系统平台18通过竖直连接件17与所述水平连接件2固定连接,系统平台18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移动式皮带机1卸料溜槽的正下方。系统平台18的上平面均匀地装有4个同步升降装置6,每个同步升降装置6距进料口中心的距离相等。上移动罩16的上端同中心地固定在系统平台18的进料口处,下移动罩15位于上移动罩16的正下方,4个同步升降装置6通过各自的钢丝绳7与下移动罩15上端对应的钢丝连接环连接。如图1所示,在靠近上移动罩16中部的内壁处水平地装有上环形喷雾装置8,靠近下移动罩15顶部的内壁水平地装有2个粉尘传感器9,2个粉尘传感器9沿圆周方向呈90°夹角布置;靠近下移动罩15上部的内壁装有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4,靠近下移动罩15中部的内壁装有雷达物位计11,靠近下移动罩15下部的内壁装有第二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2和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位于第二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2的下方。高压水泵4的进水口与移动式水箱5相通,高压水泵4的出水口通过高压水管3与上环形喷雾装置8、第一层下环形喷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系统的结构是:在移动式皮带机(1)的轨道上装有移动式水箱(5),移动式水箱(5)位于移动式皮带机(1)卸料溜槽的前方,移动式皮带机(1)的车轮架和移动式水箱(5)的车轮架通过水平连接件(2)固定连接;系统平台(18)通过竖直连接件(17)与所述水平连接件(2)固定连接,系统平台(18)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移动式皮带机(1)卸料溜槽的正下方;系统平台(18)的上平面均匀地装有3~4个同步升降装置(6),每个同步升降装置(6)距进料口中心的距离相等;上移动罩(16)的上端同中心地固定在系统平台(18)的进料口处,下移动罩(15)位于上移动罩(16)的正下方,3~4个同步升降装置(6)通过各自的钢丝绳(7)与下移动罩(15)上端对应的钢丝连接环连接;在靠近上移动罩(16)中部的内壁处水平地装有上环形喷雾装置(8),靠近下移动罩(15)顶部的内壁水平地装有2个粉尘传感器(9),2个粉尘传感器(9)沿圆周方向呈90°夹角布置,靠近下移动罩(15)上部的内壁装有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4),靠近下移动罩(15)中部的内壁装有雷达物位计(11),靠近下移动罩(15)下部的内壁装有第二层下环形装置(12)和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位于第二层下环形装置(12)的下方;高压水泵(4)的进水口与移动式水箱(5)相通,高压水泵(4)的出水口通过高压水管(3)与上环形喷雾装置(8)、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4)、第二层下环形装置(12)和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分别连通;所述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设有控制器(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系统的结构是:在移动式皮带机(1)的轨道上装有移动式水箱(5),移动式水箱(5)位于移动式皮带机(1)卸料溜槽的前方,移动式皮带机(1)的车轮架和移动式水箱(5)的车轮架通过水平连接件(2)固定连接;系统平台(18)通过竖直连接件(17)与所述水平连接件(2)固定连接,系统平台(18)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移动式皮带机(1)卸料溜槽的正下方;系统平台(18)的上平面均匀地装有3~4个同步升降装置(6),每个同步升降装置(6)距进料口中心的距离相等;上移动罩(16)的上端同中心地固定在系统平台(18)的进料口处,下移动罩(15)位于上移动罩(16)的正下方,3~4个同步升降装置(6)通过各自的钢丝绳(7)与下移动罩(15)上端对应的钢丝连接环连接;在靠近上移动罩(16)中部的内壁处水平地装有上环形喷雾装置(8),靠近下移动罩(15)顶部的内壁水平地装有2个粉尘传感器(9),2个粉尘传感器(9)沿圆周方向呈90°夹角布置,靠近下移动罩(15)上部的内壁装有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4),靠近下移动罩(15)中部的内壁装有雷达物位计(11),靠近下移动罩(15)下部的内壁装有第二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2)和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位于第二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2)的下方;高压水泵(4)的进水口与移动式水箱(5)相通,高压水泵(4)的出水口通过高压水管(3)与上环形喷雾装置(8)、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4)、第二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2)和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分别连通;所述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设有控制器(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形喷雾装置(8)由上环形水管(20)和上喷嘴(19)组成;上环形水管(20)沿径向方向朝内均匀地装有10~30个上喷嘴(19),上喷嘴(19)水平安装或斜向上安装,斜向上是指上喷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旺生李迁威李丹天涂福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