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融合固定装置,用于植入椎间盘的椎间隙中,包括融合器(1),融合器(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置有凸起(2),融合器(1)通过凸起(2)插入椎间盘的椎间隙中与椎间盘固定连接,融合器(1)上设置有植骨孔(3),人体的碎骨可放入植骨孔(3)内与椎间盘相融合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脊柱融合固定装置,与脊柱的融合性较好;手术后创口小,出血少,恢复较快;植入脊柱手术操作较快速、便捷,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和难度;植入手术花费的费用较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假体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稳定腰椎的脊柱融合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关于腰椎不稳症的治疗原则是,对于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经保守治疗而症状无缓解者的情况,则列为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手术疗法最初采用椎管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经后路切开椎间盘摘除突出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以达到扩大椎管减压,解除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但是,由于椎板的切除破坏了脊柱的结构,会造成脊柱产生新的不稳因素并且椎间隙压缩未得到恢复,导致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后来,采用椎间盘摘除加脊椎融合术,在椎管减压髓核摘除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方式的椎间植骨融合术,如棘突间植骨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植骨加内固定器械融合术等。这种方式的融合式手术的目的在于增进椎骨间结构的强度,消除椎板切除后所导致的脊柱不稳,但并不能恢复椎间隙的高度,并且融合后椎间活动消失,从而导致相邻椎间盘的退变加速。从广泛的角度上单个椎间活动的活动减少也是一种“不稳”情况,因而临床上仍有不少患者出现术后植骨松动、折断、吸收及内固定器械的松动、断裂等现象。如图1和图2所示,现在的传统融合器手术需要植入两枚融合器,手术复杂、困难,会导致创口大且多,出血较多,病人术后恢复慢,且融合效果相对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椎间盘的椎间隙中的脊柱融合固定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脊柱融合固定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为:—种脊柱融合固定装置,用于植入椎间盘的椎间隙中,包括融合器,融合器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置有凸起,融合器通过凸起插入椎间盘的椎间隙中与椎间盘固定连接,融合器上设置有植骨孔,人体的碎骨可放入植骨孔内与椎间盘相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植骨孔为贯穿融合器上端面和下端面的通孔。进一步,融合器上设置有两个植骨孔,两个植骨孔沿融合器的径向中心线呈对称设置。进一步,融合器上垂直设置有孔洞,孔洞为贯穿融合器侧面的通孔,孔洞呈圆形,人体的碎骨可放入孔洞内与椎间盘相融合在一起。进一步,融合器的端面上设置有螺纹,植入器械通过螺纹与融合器相连,植入器械带动融合器运动将融合器插入椎间盘的椎间隙中。进一步,融合器呈弧形。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脊柱融合固定装置的优点在于:I)与脊柱的融合性较好;2)手术后创口小,出血少,恢复较快;3)植入脊柱手术操作较快速、便捷,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和难度;4)植入手术花费的费用较少。【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融合器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融合器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融合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脊柱融合固定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3和图4所示,其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脊柱融合固定装置,用于植入椎间盘的椎间隙中,包括融合器1,融合器I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置有凸起2,凸起2呈锥形,凸起的形状向外延伸逐渐变小,顶部呈尖形,融合器I通过凸起2插入椎间盘的椎间隙中与椎间盘的椎板固定连接,以防止融合器滑动,避免了手术后移位。进一步,融合器I上设置有植骨孔3,植骨孔3为贯穿融合器I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通孔,人体的碎骨可放入植骨孔3内与椎间盘的脊柱骨相融合在一起。其中,融合器I上设置有两个植骨孔3,植骨孔呈肾形,两个植骨孔3沿融合器的径向中心线呈对称设置。进一步,融合器I的前后两侧面呈弧形,弧形根据人体脊柱椎体的横切面的弧形设计,可符合人体椎体的弧度。进一步,融合器I的侧面上垂直设置有孔洞4,孔洞4为贯穿融合器I侧面的通孔,孔洞4呈圆形,人体的碎骨可放入孔洞4内与椎间盘的脊柱骨相融合在一起。本专利技术中,融合器I上设置有两个孔洞4,但并不限制于只设置于两个孔洞。进一步,融合器I的端面上设置有螺纹5,植入器械通过螺纹5与融合器I相连,植入器械可带动融合器I运动将融合器I插入椎间隙中。优选的,螺纹5设置在融合器I端面的端部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脊柱融合固定装置,与脊柱的融合性较好;手术后创口小,出血少,恢复较快;植入脊柱手术操作较快速、便捷,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和难度;植入手术花费的费用较少。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脊柱融合固定装置,用于植入椎间盘的椎间隙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I),融合器(I)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置有凸起(2),融合器(I)通过凸起(2)插入椎间盘的椎间隙中与椎间盘固定连接,融合器(I)上设置有植骨孔(3),人体的碎骨可放入植骨孔⑶内与椎间盘相融合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植骨孔(3)为贯穿融合器(I)上端面和下端面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脊柱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融合器(I)上设置有两个植骨孔(3),两个植骨孔(3)沿融合器(I)的径向中心线呈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融合器(I)上垂直设置有孔洞(4),孔洞(4)为贯穿融合器(I)侧面的通孔,孔洞(4)呈圆形,人体的碎骨可放入孔洞(4)内与椎间盘相融合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融合器(I)的端面上设置有螺纹(5),植入器械通过螺纹(5)与融合器(I)相连,植入器械带动融合器(I)运动将融合器⑴插入椎间盘的椎间隙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融合器(I)呈弧形。【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融合固定装置,用于植入椎间盘的椎间隙中,包括融合器(1),融合器(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置有凸起(2),融合器(1)通过凸起(2)插入椎间盘的椎间隙中与椎间盘固定连接,融合器(1)上设置有植骨孔(3),人体的碎骨可放入植骨孔(3)内与椎间盘相融合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脊柱融合固定装置,与脊柱的融合性较好;手术后创口小,出血少,恢复较快;植入脊柱手术操作较快速、便捷,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和难度;植入手术花费的费用较少。【IPC分类】A61F2/44【公开号】CN104958126【申请号】CN201510441169【专利技术人】史春宝, 解凤宝, 肖鹏, 申春林, 徐祥祥 【申请人】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申请日】2015年7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柱融合固定装置,用于植入椎间盘的椎间隙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1),融合器(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置有凸起(2),融合器(1)通过凸起(2)插入椎间盘的椎间隙中与椎间盘固定连接,融合器(1)上设置有植骨孔(3),人体的碎骨可放入植骨孔(3)内与椎间盘相融合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春宝,解凤宝,肖鹏,申春林,徐祥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