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扒渣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扒渣机托辊更换装置,包括:底板、滚轮、滑道单元、支撑板、动力设备及安装平台。滚轮安装在底板的下端;滑道单元固定在底板的上端;支撑板固定在滑道单元内侧;动力设备安装在支撑板上;安装平台与动力设备连接;安装平台设置在滑道单元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扒渣机托辊更换装置,设置有动力设备及安装平台,将需要安装的托辊放置在安装平台上,通过动力设备将安装平台上升到扒渣机大臂的销轴位置处,可方便的将托辊与销轴进行对位和安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了托辊的更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扒渣机
,特别涉及一种扒渣机托辊更换装置。
技术介绍
脱硫扒渣机大臂前下的托辊在磨损严重时需要成套更换。目前,更换扒渣机托辊需要多人配合完成,拆卸过程中托辊套件容易失去平衡造成销轴卡阻,同时销轴拆下后托辊套件直接掉落在地面上,工作人员容易被砸伤。此外,托辊套件重约35kg,托辊组装完成后,需多人将托辊举起1.2m左右与大臂进行对位并安装销轴,托辊对位时不易掌握平衡,工作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对扒渣机托辊进行更换,并且能够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扒渣机托辊更换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扒渣机托辊更换装置,包括:底板、滚轮、滑道单元、支撑板、动力设备及安装平台。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下端;所述滑道单元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上端;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滑道单元内侧;所述动力设备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安装平台设置在所述滑道单元的内侧,且所述安装平台设置在所述动力设备的上端,所述安装平台与所述动力设备连接;在所述动力设备的牵引下,所述安装平台沿所述滑道单元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滑道单元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及第四角钢。所述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及所述第四角钢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上端;所述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及所述第四角钢在所述底板上呈矩形或正方形分布;所述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及所述第四角钢的内角构成同一矩形或正方形的四个直角。所述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及所述第四角钢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滑道单元还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及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上;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角钢和所述第三角钢上;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角钢和所述第四角钢上;所述第四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四角钢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平台包括:挡板、凸台、底座、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及第四导轨。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滑道单元的内侧,所述底座与所述滑道单元的内侧相配合;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动力设备的上端,且所述底座与所述动力设备连接;在所述动力设备的牵引下,所述底座沿所述滑道单元的内侧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及所述第四导轨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下端;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及所述第四导轨与所述滑道单元的内侧相配合;所述凸台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凸台的上端两侧分别固定一个所述挡板。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设备为千斤顶。进一步地,还包括:摇臂;所述摇臂固定在所述千斤顶上,所述摇臂用于启动所述千斤顶。进一步地,还包括:扶手;所述扶手固定在所述底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为万向滚轮。本技术提供的扒渣机托辊更换装置,设置有动力设备及安装平台,将需要安装的托辊放置在安装平台上,通过动力设备将安装平台上升到扒渣机大臂的销轴位置处,可方便的将托辊与销轴进行对位和安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了托辊的更换效率。本技术提供的扒渣机托辊更换装置,对扒渣机的旧托辊进行拆卸时,旧托辊放置在安装平台上,保证了托辊的平衡,避免了拆卸过程中旧托辊因失去平衡而造成销轴卡阻,提高了拆卸效率;并且旧托辊拆卸后放置在安装平台上,避免了就托辊直接落下而砸伤工作人员。此外,本技术提供的扒渣机托辊更换装置,在底板的下端还安装有滚轮,能够灵活移动,可方便的运送扒渣机托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扒渣机托辊更换装置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扒渣机托辊更换装置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平台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扒澄机托棍更换装置,包括:底板8、滚轮6、滑道单元4、支撑板1、动力设备3、安装平台2、摇臂5及扶手7。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设备3采用千斤顶;滚轮6采用万向滚轮,且滚轮6为四个。其中,参见图1和图2,滑道单元4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第四角钢、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及第四加强筋。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及第四角钢固定(如焊接)在底板8的上端;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及第四角钢呈矩形或正方形分布(本实施例为矩形分布),且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及第四角钢的内角构成同一矩形或正方形(本实施例为矩形)的四个直角。支撑板I为矩形形状,支撑板I水平设置;支撑板I固定(如焊接)在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及第四角钢的内侧(支撑板I的四个角分别与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第四角钢的四个内角相配合)。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上;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角钢和第三角钢上;第三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三角钢和第四角钢上;第四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角钢和第四角钢上。参见图1-图3,千斤顶安装在支撑板I上,安装平台2设置在千斤顶的上端。具体的,安装平台2包括:挡板24、凸台23、底座25、第一导轨21、第二导轨22、第三导轨及第四导轨。底座25为矩形形状;底座25设置在滑道单元4的内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扒渣机托辊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滚轮、滑道单元、支撑板、动力设备及安装平台;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下端;所述滑道单元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上端;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滑道单元内侧;所述动力设备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安装平台设置在所述滑道单元的内侧,且所述安装平台设置在所述动力设备的上端,所述安装平台与所述动力设备连接;在所述动力设备的牵引下,所述安装平台沿所述滑道单元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宝武,王金玥,侯君成,李志新,田建民,胡林,谢洪文,杨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