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72887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包括行走钢平台、轮毂、承重钢管排架,所述行走钢平台由纵向主梁、次梁及横梁相互焊接形成且平面上为矩形结构,所述纵向主梁成组设置,所述轮毂固定在所述一组纵向主梁之间;所述承重钢管排架安装在所述行走钢平台上。由于设有行走钢平台及在行走刚平台下设有轮毂,可以实现承重钢管排架的整体移动,减少钢管排架施工过程中的反复搭拆,确保施工安全,大多数常用材料和小型设备可摆放在排架上,大大减小材料的反复搬运,避免了反复的搭拆,节约大量劳动力、材料、工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属于混凝土施工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隧洞(道)洞身二期衬砌顶拱混凝土、桥梁现浇混凝土梁一般采用满堂钢管排架模板支承方案,该方案主要利用普通钢管通过扣件相互连接形成网格型满堂钢管排架支承,排架支承模板之后浇筑混凝土。钢管排架一般采用人工逐根搭设,采用定滑轮及吊物绳逐个运送材料。每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即开始拆除排架钢管排架,搬运至下一仓后重新安装,依次循环施工。该施工过程中满堂钢管排架需要反复搭拆及大量材料搬运和提升需消耗大量人工和工期;材料反复拆装造成材料损耗、损坏,造成材料浪费;排架加固工作多,安全风险大,不便于管理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采用满堂钢管排架模板支承方案的工艺中需反复搭拆及大量材料和提升搬运钢管排架需消耗大量人工和工期且材料反复拆装造成材料损耗、损坏,造成材料浪费以及排架加固工作多,安全风险大,不便于管理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包括行走钢平台、轮毂、承重钢管排架,所述行走钢平台由纵向主梁、次梁及横梁相互焊接形成且平面上为矩形结构,所述纵向主梁成组设置,所述轮毂固定在所述一组纵向主梁之间;所述承重钢管排架安装在所述行走钢平台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有行走钢平台及在行走刚平台下设有轮毂,可以实现承重钢管排架的整体移动,减少钢管排架施工过程中的反复搭拆,确保施工安全,大多数常用材料和小型设备可摆放在排架上,大大减小材料的反复搬运,避免了反复的搭拆,节约大量劳动力、材料、工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进一步,所述纵向主梁采用槽钢背靠背焊接制成,每组纵向主梁之间设有一组次梁且与纵向主梁平行布置;所述次梁将横梁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起来;所述横梁采用工字钢与纵向主梁垂直焊接且位于纵向主梁下侧;所述一组纵向主梁之间焊接固定梁,所述轮毂固定在所述固定梁下侧;所述纵向主梁和次梁及横梁上均焊接间距相等的锚粧。本专利技术纵向主梁优选的采用32槽钢背靠背焊接形成;所述横梁120工字钢。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进一步,所述行走钢平台中间两组纵向主梁之间预留门洞,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连接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焊接在门洞一侧的纵向主梁下侧,所述第二横梁焊接在门洞另一侧的纵向主梁下侧;所述门洞两侧的纵向主梁上均焊接有竖撑,所述门洞两侧的纵向主梁上位置相对应的两个竖撑上端通过连接横梁焊接连接。所述连接横梁上焊接有次梁,次梁与纵向主梁平行设置。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在所述行走钢平台中间的两组纵向主梁之间预留门洞,可以作为上、下游交通通道,可以满足工程设备通行,解决排架前后交通问题,确保排架前后作业面可以同时作业,避免施工干扰,方便施工。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进一步,所述承重钢管排架由立杆及大横杆和小横杆及卡扣件组成,立杆及大横杆和小横杆通过卡扣件连接,实现形状变化,适应异型结构作业,所述立杆直接插在所述锚粧上;顺着所述立杆方向上下间隔一排大横杆或小横杆设置剪刀撑,顺着所述大横杆或小横杆的方向间隔两排立杆设置剪刀撑;所述剪刀撑之间间距3米且与地面角度为60度。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承重钢管排架依靠纵、横向剪刀撑保持自身稳定及排架上下和左右的收缩和伸展,实现形状变化,适应异型结构作业。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进一步,所述锚粧为Φ36πιπι钢筋锚粧,长0.2m ;所述立杆采用Φ 48mm,壁厚3.5mm的钢管;所述立杆纵向间距0.75m,大横杆之间及小横杆之间的间距1.2m,最下层大横杆或小横杆距行走钢平台的平面20cm,所述大横杆或小横杆与所述行走钢平台上的纵向主梁、次梁及横梁之间通过焊接拉筋固定;即钢管排架与行走钢平台20厘米的距离之间通过焊接拉筋固定。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参数布置的钢管排架安装满足《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进一步,所述门洞同侧的纵向主梁上均焊接有若干间距相等的竖撑,纵向间隔一个竖撑的两个竖撑之间设有可拆卸的X型斜向固定梁;所述竖撑下部与相邻的纵向主梁的下部设有加固钢梁;所述竖撑上部与对应的连接横梁之间焊接斜向加固梁。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进一步,所述纵向主梁长15米,横梁长度为13.5米,一组纵向主梁之间的间距为0.75米;所述横梁之间的间距为1.5米;所述门洞宽4.1米,高4.5米,门洞内与钢平台底部同一平面上设有可拆卸的X型斜向拉筋和与横梁平行的临时加固梁,可以实现混凝土浇筑和移动时临时加固门洞结构。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进一步,所述轮毂横向间距4.5米,纵向间距为6.0米;所述固定梁底部焊接40cmX40cm厚2cm连接钢板与钢轮毂用螺栓连接。所述固定梁采用Im长2根32槽钢型钢梁横向连接。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进一步,所述轮毂置于在20槽钢内,所述20槽钢采用槽钢底部设的C20混凝土条带内预埋钢筋固定;所述单组纵向主梁端部焊接两根吊钩,吊钩采用2根Φ 36mm钢筋焊接并冷弯形成且通过牵引钢丝绳与20t手动葫芦连接。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进一步,所述立杆顶端固定有顶托,顶托上焊接有由槽钢背靠背焊接制成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固定木拱架。本专利技术混凝土施工移动式承重钢管排架采用上述的结构和参数,所有安全设施均按标准化安全设施安装,所有材料基本无需高空运输作业,相应施工部位铺设施工平台,节约大量劳动力,劳动力强度明显降低,安全风险大大降低。同时结构整体好,结构安全可靠度增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中行走刚平台俯视图;图2为图1A-A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B-B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C-C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的纵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的断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中木拱架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中轮毂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主梁,2、次梁,3、横梁,4、固定梁,5、轮毂,6、吊钩,7、X型斜向固定梁,8、钢筋锚粧,9、加固钢梁,10、临时加固梁,11、X型斜向拉筋,12、竖撑,13、门洞,14、剪刀撑,15、大横杆,16、立杆,17、小横杆,18、上游底板预埋Φ36πιπι插筋,19、木拱架,20、待浇筑混凝土,21、牵引钢丝绳,22、斜向加固钢梁,23、顶托,24、支撑梁,25、竹胶板,26、20槽钢,27、混凝土条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包括行走钢平台100、轮毂4、承重钢管排架200,如图1所示,所述行走钢平台由纵向主梁1、次梁2及横梁3相互焊接形成且上平面为矩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施工移动式钢管排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钢平台、轮毂、承重钢管排架,所述行走钢平台由纵向主梁、次梁及横梁相互焊接形成且平面上为矩形结构,所述纵向主梁成组设置,所述轮毂固定在所述一组纵向主梁之间;所述承重钢管排架安装在所述行走钢平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喜洲张耀威于红彬薛香臣张礼宁刘胜郭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一总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