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软管与连体阀芯连接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6964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软管与连体阀芯连接的安装结构,其包括阀芯及软管本体;还包括一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一卡环、及与所述卡环扣合连接的装配槽;所述装配槽设置于软管本体外周壁;所述阀芯为连体阀芯,其侧面及底面分别设有侧槽及一通孔,所述侧槽供卡环穿入并挂设,所述通孔供软管本体置入,且所述侧槽与通孔相接;其中,所述软管本体穿入阀芯底部的通孔,且其上的装配槽与所述侧槽对应,并以所述卡环穿接于所述装配槽,以使所述软管本体装接于连体阀芯内;本新型所述提供一种用于软管与连体阀芯连接的安装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快速,减少阀体内隔层,提高生产效率与成品率;同时,省去阀芯座的成本,易满足生产与安装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卫浴行业,尤其与一种用于软管与连体阀芯连接的安装结构有关。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软管与阀体之间的连接皆采用螺纹式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从而使得软管与阀芯连接时需要通过阀芯座作为介质,先将阀芯装设在阀芯座上,而后软管与阀芯座通过螺纹连接,而软管的连接需手动夹持并拧动形成连接,而软管为中空柱状,即便是通过扳手夹持转动也容易产生打滑现象,同时软管也容易因夹持而变形,降低使用寿命;不仅如此,因阀芯座等部件导致阀体内部结构也相应复杂许多,其内隔层多,使得在加工方面的难度加大,铸造的不良率高;因此,现有的软管与阀体之间的连接安装结构难以满足生产制造及装配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软管与连体阀芯连接的安装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快速,减少阀体内隔层,提高生产效率与成品率;同时,省去阀芯座的成本,易满足生产与安装的需求。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软管与连体阀芯连接的安装结构,其包括阀芯及软管本体;还包括一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一卡环、及与所述卡环扣合连接的装配槽;所述装配槽设置于软管本体外周壁;所述阀芯为连体阀芯,其侧面及底面分别设有侧槽及一通孔,所述侧槽供卡环穿入并挂设,所述通孔供软管本体置入,且所述侧槽与通孔相接;其中,所述软管本体穿入阀芯底部的通孔,且其上的装配槽与所述侧槽对应,并以所述卡环穿接于所述装配槽,以使所述软管本体装接于连体阀芯内。进一步地,所述卡环为一具有弹性的卡环,且其具有一开口部及夹持挂接部;其中,所述软管本体的开口部对应装接于所述侧槽与所述通孔交叉相接位置,并以所述夹持挂接部卡入所述装配槽内,以使夹持挂接部置于装配槽与侧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卡环为塑料材质的卡环。进一步地,所述连体阀芯还包括一调节部、及连接部;所述调节部与切换手柄配合;所述连接部与阀体定位活接;所述侧槽开设于调节部与连接部之间,且于侧槽外侧形成用于支撑连接的筋条。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具有平直的隔挡部,所述隔挡部具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让位孔及与连接部定位配合的凹槽;所述连接部底面形成与所述凹槽适配的凸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软管与连体阀芯连接的安装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快速,通过卡环置入侧槽内,使得卡环的夹持挂接部的一部分置于软管本体上的装配槽内,另一部分则挂接于侧槽上,使得软管本体与连体阀芯快速装接;(2)本技术因采用连体阀芯,省去了阀芯座作为介质,减少了材料成本;不仅如此,与连体阀芯配合的阀体结构也随之简单化,与现有复杂的阀体结构相较,本新型的阀体结构只需设置一平直的隔挡部,节省了阀体的材料,同时提高了生产的良品率,易满足生产与安装的需求。【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安装结构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阀体结构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软管与连体阀芯连接的安装结构,其包括阀芯I及软管本体2 ;还包括一安装结构3 ;所述安装结构3包括一^^环4、及与所述卡环4扣合连接的装配槽5 ;所述装配槽5设置于软管本体2外周壁;所述阀芯I为连体阀芯,其侧面及底面分别设有侧槽11及一通孔12,所述侧槽11供卡环4穿入并挂设,所述通孔12供软管本体2置入,且所述侧槽11与通孔12相接;其中,所述软管本体2穿入阀芯I底部的通孔12,且其上的装配槽5与所述侧槽11对应,并以所述卡环4穿接于所述装配槽5,以使所述软管本体2装接于连体阀芯I内。更具体地,所述卡环4为一具有弹性的卡环4,从成本上及以成型角度考虑,优选采用塑料材质的卡环4 ;且其具有一开口部41及夹持挂接部42 ;所述开口部41对应装接于所述侧槽11与所述通孔12交叉相接位置,并以所述夹持挂接部42卡入所述装配槽5内,以使夹持挂接部42置于装配槽5与侧槽11内。更具体地,所述连体阀芯I还包括一调节部13、及连接部14 ;所述调节部13与切换手柄15配合;所述连接部14与阀体6定位活接;所述侧槽11开设于调节部13与连接部14之间,且于侧槽11外侧形成用于支撑连接的筋条16 ;所述阀体6设有具有平直的隔挡部61,所述隔挡部61具有与所述通孔12对应的让位孔610及与连接部14定位配合的凹槽620 ;所述连接部14底面形成与所述凹槽620适配的凸部14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软管与连体阀芯I连接的安装结构3,其包括以下部件:连体阀芯1、卡环4及阀体6 ;制造与装配过程中,连体阀芯部分通过型砂成型,浇铸铜水后冷却成型,其包括一调节部13及连接部14,且调节部13与连接部14之间形成侧槽11与筋条16 ;所述连接部14底面形成通孔12与凸部140 ;卡环4,其通过塑料注塑成型,亦可通过五金件冲压形成,从成本上考虑优选塑料注塑形成具有开口部41及夹持挂接部42的卡环4 ;阀体6部分亦通过型砂浇铸成型,其内部形成供连体阀芯I置入的平直的隔挡部61,且隔挡部61具有与凸部140配合的凹槽620、及供软管本体2贯穿的让位孔610 ;装配时,先将软管本体2 —端从连体阀芯I底部装入所述通孔12中,直至软管本体2上的装配槽5与连体阀芯I侧槽11对应,再将所述卡环4的开口部41套入软管本体2外周,而夹持挂接部42则分别置于装接槽5与侧槽11内,从而使得软管本体2挂设于连体阀芯I内;待软管本体2与连体阀芯I安装完成后,再一体从阀体6顶部向下装入阀体6内,软管本体2从让位孔610穿出并与进水设备相接,而所述连体阀芯I上的凸部140对应阀体6平直隔挡部61上的凹槽620,使得连体阀芯I与阀体6装配一体;通过上述过程并完成整个安装过程。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软管与连体阀芯连接的安装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快速,通过卡环置入侧槽内,使得卡环的夹持挂接部的一部分置于软管本体上的装配槽内,另一部分则挂接于侧槽上,使得软管本体与连体阀芯快速装接;本技术因采用连体阀芯,省去了阀芯座作为介质,减少了材料成本;不仅如此,与连体阀芯配合的阀体结构也随之简单化,与现有复杂的阀体结构相较,本新型的阀体结构只需设置一平直的隔挡部,节省了阀体的材料,同时提高了生产的良品率,易满足生产与安装的需求。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软管与连体阀芯连接的安装结构,其包括阀芯及软管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一卡环、及与所述卡环扣合连接的装配槽;所述装配槽设置于软管本体外周壁;所述阀芯为连体阀芯,其侧面及底面分别设有侧槽及一通孔,所述侧槽供卡环穿入并挂设,所述通孔供软管本体置入,且所述侧槽与通孔相接;其中,所述软管本体穿入阀芯底部的通孔,且其上的装配槽与所述侧槽对应,并以所述卡环穿接于所述装配槽,以使所述软管本体装接于连体阀芯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周承龙金磊洪志怀
申请(专利权)人: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