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轮负压节能空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涡轮负压器,所述涡轮负压器的入口与压缩机的出口相连接,其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相连接,其引流入口与蒸发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压缩机出口的高温高压媒流体成为涡轮负压器的工作流体,再将涡轮负压器的出口连接冷凝器的入口,涡轮负压器的引流入口连接蒸发器。工作流体作用于涡轮负压器的叶轮,使其高速旋转,涡轮输出轴驱动负压器工作,不断吸入蒸发器中的流体,使得蒸发器产生负压,从而达到使流体蒸发吸热的目的。经过涡轮工作室流出的流体温度会降低,所需冷却负荷更小,经过负压器的流体也被送入冷凝器冷却,再经节流阀回到蒸发器,形成往复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冷与暖通空调领域,涉及空调压缩循环系统的能量回收再利用的技术方法,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涡轮负压节能空调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是指空调压缩机出口能量在涡轮负压器的作用下,使得空调更加节能。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空调的主要耗能部件是压缩机,空调压缩机消耗的是电能,它把电能转化为压力能,使得媒流体在蒸发器中由液态变为气态,吸收热量,媒流体经过压缩机压缩后离开压缩机的时候具有高压和高温的能量,经冷凝器冷却,使得媒流体从气态变为液态,放出热量。现有技术中,人们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技术了各种装置来回收冷凝器排出的热量,但收效不大,因为在利用这部分热的时候同时还要消耗能量,比如循环水泵耗电,风机、电机耗电等等。其利用率不高,甚至消耗大于利用,至今人们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节能空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负压节能空调,可以在不消耗任何附加能源的前提下有效的回收压缩机出口的能量并加以充分利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涡轮负压节能空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其还包括涡轮负压器,所述涡轮负压器的入口与压缩机的出口相连接,其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相连接,其引流入口与蒸发器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涡轮负压器包括本体,以及依次设于本体内的引射段、混合段和扩散增压段,所述涡轮负压器的入口和引流入口设于引射段上,所述涡轮负压器的出口设于扩散增压段上。优选地,所述涡轮负压器为多个,且多个涡轮负压器相互并联于压缩机的出口。优选地,所述涡轮负压器为多个,且多个涡轮负压器依次串联于压缩机的出口。优选地,所述涡轮负压器为多个,且多个涡轮负压器串并联于压缩机的出口。这样可以组成混合连接式涡轮负压。优选地,还包括四通阀,所述涡轮负压器的出口还通过四通阀与蒸发器向联通。将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功能替换,可以实现制热。优选地,还包括汽水分离器和节流阀,所述汽水分离器的入口与冷凝器的出口连接,其出口通过节流阀与蒸发器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将涡轮负压器的入口连接压缩机的出口,使得压缩机出口的高温高压媒流体成为涡轮负压器的工作流体,再将涡轮负压器的出口连接冷凝器的入口,涡轮负压器的引流入口连接蒸发器。工作流体作用于涡轮负压器的叶轮,使其高速旋转,涡轮输出轴驱动负压器工作,不断吸入蒸发器中的流体,使得蒸发器产生负压,从而达到使流体蒸发吸热的目的。经过涡轮工作室流出的流体温度会降低,所需冷却负荷更小,经过负压器的流体也被送入冷凝器冷却,再经节流阀回到蒸发器,形成往复循环。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出口的压力能被转换成速度能,使引流体被涡轮负压器吸入做功,其作用和压缩机一样把蒸发器中的媒流体抽出,使得蒸发器产生负压,媒流体从液态变为气态,吸收热量。从而使得压缩机在不增加电耗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带负载的能力,或在负载不变的情况下大大降低压缩机的电耗。在使用了本技术后,可以实现在不消耗任何附加能源的情况下既有效地回收了这部分能量而且能使这部分回收的能量被充分利用。使空调压缩机的耗能大大降低或使得压缩机在不增加电量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制冷(制热)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涡轮负压节能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涡轮负压节能空调中涡轮负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涡轮负压节能空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涡轮负压节能空调,包括压缩机A、冷凝器C和蒸发器F,其还包括涡轮负压器B,所述涡轮负压器B的入口与压缩机A的出口相连接,其出口与冷凝器C的入口相连接,其引流入口与蒸发器F相连接。参阅图2所示,所述涡轮负压器B包括本体,以及依次设于本体内的引射段B.1、混合段B.2和扩散增压段B.3,所述涡轮负压器B的入口和引流入口设于引射段B.1上,所述涡轮负压器B的出口设于扩散增压段B.3上。 本实施例还包括汽水分离器D和节流阀E,所述汽水分离器D的入口与冷凝器C的出口连接,其出口通过节流阀E与蒸发器F相连接。由于压缩机A的出口 I与涡轮负压器B的入口 2相连接,使得压缩机A出口的高压高温媒流体成为涡轮负压器B的工作流体,从入口 2进入涡轮负压器B ;将涡轮负压器B的出口 3与冷凝器C的入口 4相连接,使得工作流体和引入流体混合、扩散增压后从入口 4进入冷凝器C ;将冷凝器C的出口 5与气水分离器D的入口 6相连接,经过滤后的媒流体从气水分离器的出口 7出来进入节流阀E的入口 8,经节流后的媒流体从节流阀E的出口 9进入蒸发器F,如图1所示,媒流体从蒸发器F的入口 10进入在蒸发器F,在蒸发器F中汽化吸热后从出口 11、12流出,同时分别进入压缩机的入口 13和涡轮负压器引流入口 14,依此往复循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涡轮负压器B为多个,且多个涡轮负压器B相互并联于压缩机A的出口。本实施例还包括四通阀(图未示),所述涡轮负压器B的出口还通过四通阀与蒸发器F向联通。将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功能替换,可以实现制热。实施例二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也提供一种涡轮负压节能空调,在结构上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两个节流阀和两个蒸发器,即节流阀E和节流阀G,蒸发器F和蒸发器H。将压缩机A的出口 I与涡轮负压器B的入口 2相连接,使得压缩机A出口的高压高温媒流体成为涡轮负压器B的工作流体,从入口 2进入涡轮负压器B ;将涡轮负压器B的出口 3与冷凝器C的入口 4相连接,使得工作流体和引入流体混合扩散增压后从入口 4进入冷凝器C ;将冷凝器C的出口 5与气水分离器D的入口 6相连接,经过滤后的媒流体从气水分离器的出口 7出来分别进入节流器E的入口 8和节流器G的入口 9,经节流后的媒流体一路从节流阀E的出口 12进入蒸发器F,另一路经节流器G的出口 15进入蒸发器H,在蒸发器中汽化吸热后,媒流体分别从蒸发器F的出口 11和蒸发器H的出口 17流出,同时分别进入压缩机入口 13和涡轮负压器的引流入口 14,依此往复循环。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涡轮负压器B为多个,且多个涡轮负压器B依次串联于压缩机A的出口。实施例四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涡轮负压器B为多个,且多个涡轮负压器B串并联于压缩机A的出口。这样可以组成混合连接式涡轮负压。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涡轮负压节能空调,包括压缩机(A)、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轮负压节能空调,包括压缩机(A)、冷凝器(C)和蒸发器(F),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涡轮负压器(B),所述涡轮负压器(B)的入口与压缩机(A)的出口相连接,其出口与冷凝器(C)的入口相连接,其引流入口与蒸发器(F)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育仁,
申请(专利权)人:张育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