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蛙原生态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6581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0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蛙原生态养殖池,包括池体,池体由池底和池壁构成,池底中间低四周高,呈V型,在池底V型面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与设在池底下面的排水管连接,池体的四周为食台和过道,其上设有棚架,在池体的上部,棚架的下面设置进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石蛙原生态养殖池,结构简单,养殖池最大程度的模拟石蛙的自然生活环境,水质无杂物污染,石蛙在高密度的生长过程中不易滋生疾病,成活率高,品质优越,又能便于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娃养殖池,具体是一种石娃原生态养殖池。
技术介绍
石娃,标准名棘胸蛙,又名石蛤、石鸡等,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一种动物,属珍贵的两栖动物。石蛙肉中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铁、磷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脂肪含量很低,历来是我国南方宴席上的上等佳肴。其食用价值远远高于其它蛙类,被美食家誉为“百蛙之王”。目前,石蛙作为一种食材而言,它的供应量绝大部分来自野生蛙,而野生石蛙属保护动物。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人们采用人工养殖石蛙,对此石蛙养殖池的建设是其中的关键。目前石蛙的人工养殖主要是建室内养殖池和仿生态养殖池。室内养殖池,放养密度大,导致病虫菌的滋生严重,水体卫生不达标,成活率降低,养殖效率低,加之对蛙病治疗时使用西药,易造成药物残留,降低品质形成二次污染。仿生态养殖池,一般为沟式或半坡式养殖池,这两种养殖池里的杂菌多,且不易排放,易滋生病菌,感染蛙苗滋生病虫菌,影响成蛙和蛙苗生长。由于石蛙对环境的敏感性,人工养殖石蛙需最大程度的模拟石蛙的自然生活环境,又能便于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蛙原生态养殖池,其最大程度的模拟石蛙的自然生活环境,又能便于管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石蛙原生态养殖池,包括池体,池体由池底和池壁构成,池底中间低四周高,呈V型,在池底V型面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与设在池底下面的排水管连接,池体的四周为食台和过道,其上设有棚架,在池体的上部,棚架的下面设置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多个进水口,进水时可形成瀑布喷流,近似于野生环境,有利于石蛙的生长。所述排水口设有网筛,避免成蛙或蛙苗钻出排水口,排水口依池体的长度适当设置。所述棚架的高度以大多数人不碰头为准,棚架下种植爬藤植物,使爬藤植物全面密集覆盖在棚架上。植物遮荫及吸收热量能使池体场地的温度降低和起恒温的效果,还能保证长期有新鲜空气,为石蛙提供了最佳理想的原生态栖息场所。所述食台和过道合为一处,间距离种爬藤植物攀爬至棚架,遮荫增加新鲜空气,创造接近自然的环境。食台和过道的宽度以工作人员的身体不碰到爬藤植物为准。所述池体的水位低于食台和过道。所述池壁要光滑,可避免病菌滋生和残渣停留。所述池底V型底部设有排水口,更换水体方便快捷、能使杂菌自然地沉淀到排水口,顺其水流流出,从而达到水体清洁卫生。本专利技术石蛙原生态养殖池场地选择在山区的山脚下或小溪旁,植被丰富,水流无污染,矿物质含量不超标的地方;池体用水泥砖砌成,较长的池体可按适合的面积隔开;在山地或田地按适宜深、宽、长的规格,底部呈V型迂回挖掘池子,在池底的下面埋设排水管,池底的排水口与排水管连接。本专利技术石蛙原生态养殖池属通用型养殖池,适合蝌蚪至成蛙的养殖。本专利技术石蛙原生态养殖池,结构简单,养殖池最大程度的模拟石蛙的自然生活环境,水质无杂物污染,石蛙在高密度的生长过程中不易滋生疾病,成活率高,品质优越,又能便于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宽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池体2.池底3.池壁4.排水口 5.排水管6.棚架7.进水管8.爬藤植物9.围栏10.V型面11.食台和过道12.水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参见图1-3,一种石蛙原生态养殖池,包括池体1,池体I由池底2和池壁3构成,池底2中间低四周高,呈V型,在池底V型面10的底部设有排水口 4,排水口 4与设在池底2下面的排水管5连接,池体I的四周为食台和过道11,其上设有棚架6,在池体I的上部,棚架6的下面设置进水管7。进水管7上设有多个进水口,进水时可形成瀑布喷流,近似于野生环境,有利于石蛙的生长。排水口 7设有网筛,避免成蛙或蛙苗钻出排水口,排水口 7依池体的长度适当设置。棚架6的高度以大多数人不碰头为准,棚架6下种植爬藤植物8,使爬藤植物8全面密集覆盖在棚架6上。植物遮荫及吸收热量能使池体场地的温度降低和起恒温的效果,还能保证长期有新鲜空气,为石蛙提供了最佳理想的原生态栖息场所。食台和过道11合为一处,其宽度以工作人员的身体不碰到爬藤植物8为准。池体I的周边设有围栏9。池体I的水位12低于食台和过道11。池壁3要光滑,可避免病菌滋生和避免残渣停留。【主权项】1.一种石蛙原生态养殖池,包括池体,池体由池底和池壁构成,其特征是:池底中间低四周高,呈V型,在池底V型面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与设在池底下面的排水管连接,池体的四周为食台和过道,其上设有棚架,在池体的上部,棚架的下面设置进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蛙原生态养殖池,其特征是: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多个进水□ O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蛙原生态养殖池,其特征是:所述排水口设有网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蛙原生态养殖池,其特征是:所述棚架下种植爬藤植物,使爬藤植物全面密集覆盖在棚架上。【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蛙原生态养殖池,包括池体,池体由池底和池壁构成,池底中间低四周高,呈V型,在池底V型面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与设在池底下面的排水管连接,池体的四周为食台和过道,其上设有棚架,在池体的上部,棚架的下面设置进水管。本专利技术石蛙原生态养殖池,结构简单,养殖池最大程度的模拟石蛙的自然生活环境,水质无杂物污染,石蛙在高密度的生长过程中不易滋生疾病,成活率高,品质优越,又能便于管理。【IPC分类】A01K67/02【公开号】CN104957098【申请号】CN201510436213【专利技术人】文庆付 【申请人】兴安县富秀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申请日】2015年7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蛙原生态养殖池,包括池体,池体由池底和池壁构成,其特征是:池底中间低四周高,呈V型,在池底V型面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与设在池底下面的排水管连接,池体的四周为食台和过道,其上设有棚架,在池体的上部,棚架的下面设置进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庆付
申请(专利权)人:兴安县富秀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