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准确的鉴定进出口海鱼中的异尖线虫幼虫的方法。
技术介绍
异尖线虫病(Anisakiasis)是由于人食入寄生在海鱼体内的异尖线虫科某些种的活的第三期幼虫而引起的疾病,可表现为急腹症症状及过敏性症状。该病呈世界性分布,给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也是我国禁止入境的二类寄生虫病。全球的人体感染病例已达3万多例并呈上升趋势。我国对此病报道极少,一方面和我国由异尖线虫引起过敏的情况较少有关,另一方面与我国居民大多不喜生食食物习惯有关,但随着吃海鲜、生鱼片等饮食时尚的兴起和渔业、旅游业的发展,异尖线虫病可能出现在我国生食海鱼的人群中。在日本、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以及太平洋地区等20多个国家有异尖线虫幼虫寄生与人体消化道各部位的报道,其中日本已报道人体病例14000余例。主要是这些国家居民喜吃腌海鱼或喜吃生拌海鱼片、鱼肝、鱼子或乌贼作佐酒佳肴,由此获得感染,使该病成为一种海洋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尽管迄今尚未见有病例报告,但在国内市售海鱼中,发现鲐鱼、小黄鱼、带鱼等小型鱼体肌肉或器官组织内的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高达100%;从东海和黄海获得的30种鱼和两种软体动物发现带幼虫率为84%,可见我国人群感染异尖线虫病的潜在危险性很大。由于异尖线虫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该虫一直是我国出入境口岸检疫的传染病、寄生虫病病原。近年来,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鉴定进出口海鱼中的异尖线虫幼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获得虫体样本:剖检进出境海鱼内脏表面和消化道而获得异尖线虫幼虫虫种,放入75%的酒精保存备用;b)样品总DNA的制备:将步骤a)得到的酒精中保存的异尖线虫幼虫用蒸馏水洗净后剪碎,加入500μL消化液,55℃作用12‑20h,苯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DNA,测定浓度后置‑20℃保存;c)rDNA‑ITS区PCR扩增:以步骤b)得到的DNA为扩增模板,用针对异尖线虫rDNA保守区的引物:NC5:5’‑GTAGGTGAACCTGCGGAAGGATCATT‑3’(SEQ ID NO.1)和NC2:5’‑TTAGTTTCTTTTCCTCCGCT‑3’(SEQ ID NO.2)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为898‑956bp;d)PCR产物酶切分析:根据已在GenBank注册的异尖科线虫ITS序列,经DNASTAR软件分析,将步骤c)得到PCR产物用Hinf Ι和Hha Ι限制性内切酶进行RFLP分析,得到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鉴定进出口海鱼中的异尖线虫幼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获得虫体样本:剖检进出境海鱼内脏表面和消化道而获得异尖线虫幼虫虫种,放入75%的
酒精保存备用;
b)样品总DNA的制备:将步骤a)得到的酒精中保存的异尖线虫幼虫用蒸馏水洗净后剪碎,
加入500μL消化液,55℃作用12-20h,苯酚氯仿抽提,乙醇沉淀DNA,测定浓度后置-20
℃保存;
c)rDNA-ITS区PCR扩增:以步骤b)得到的DNA为扩增模板,用针对异尖线虫rDNA保
守区的引物:
NC5:5’-GTAGGTGAACCTGCGGAAGGATCATT-3’(SEQ ID NO.1)和
NC2:5’-TTAGTTTCTTTTCCTCCGCT-3’(SEQ ID NO.2)
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为898-956bp;
d)PCR产物酶切分析:根据已在GenBank注册的异尖科线虫ITS序列,经DNASTAR软件
分析,将步骤c)得到PCR产物用Hinf Ι和Hha Ι限制性内切酶进行RFLP分析,得到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鉴定进出口海鱼中的异尖线虫幼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b)中的消化液配方如下:5M NaCl 12.5μL;0.1MTris-HCl(pH=8.0)50μL;0.1M EDTA(pH=8.0)
125μL;10%SDS 100μL;20mg/ml蛋白酶K2.5μL,蒸馏水210μ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鉴定进出口海鱼中的异尖线虫幼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孝军,白颉,周圆,陈璐敏,单长林,吴博,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