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64438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6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壶盖,所述水壶盖包括底盖、防漏塞和配重杆,所述防漏塞为一腔体,上部和下部开口,其中上部开口直径略小于底盖的外径,中部设有一隔板,隔板中间设有安装孔,环绕安装孔设有出水孔,防漏塞外围设有密封圈;所述配重杆穿过防漏塞的隔板上的安装孔与底盖固定连接,所述配重杆上设有一限位装置,所述防漏塞可沿配重杆在底盖和配重杆的限位装置之间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水壶盖的巧妙设计,使得不论从哪个角度倒水,出水缝隙均随之改变,无需开盖,实现360°全方位自动出水,安全卫生,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居家用饮水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壶盖
技术介绍
水壶是一种日常用品,一般包括壶身和壶盖,壶身用于承装水或者饮料等液体,壶盖与壶身接触处设有出水口,壶内盛放的液体通过出水口流出,但现有的水壶设计中,通常出水口局限于一个方向,且出水口与外界相连通,无法阻止灰尘等进入,或者用壶盖密封出水口,倒水时才打开壶盖,但这样操作复杂,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壶盖,可以实现壶身的任意角度自动出水,无需打开壶盖,且密封防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水壶盖,所述水壶盖包括底盖、防漏塞和配重杆;所述防漏塞为一上下开口的腔体,上部开口直径略小于底盖的外径,腔体的中部设有一隔板,隔板中间设有安装孔,环绕安装孔设有出水孔,防漏塞外围设有密封圈;所述配重杆穿过防漏塞隔板上的安装孔与底盖固定连接,所述配重杆上设有一限位装置,所述防漏塞可沿配重杆在底盖和配重杆的限位装置之间活动。使用时,将水壶盖放置在壶身开口处,通过防漏塞外围的密封圈实现与壶身的密封连接,并保证壶身倒置时,水壶盖无法从壶身脱落。当倾斜倒水时,由于防漏塞是可沿配重杆在底盖和配重杆的限位装置之间活动的,防漏塞也随之倾斜,同时在配重杆的配合作用下,在底盖和防漏塞上部开口之间形成缝隙,从而使壶身内的水先通过隔板上的出水孔,进入底盖和防漏塞围成的空间,然后沿底盖和防漏塞上部开口之间形成缝隙流出,且壶内的浸泡物无法流出。这样无需开盖,实现360全方位自动出水,且安全卫生。优选地,为了更好的控制出水的流速,流量等,可以在所述底盖面向防漏塞的侧面上设有一圆形凸台,这样一方面,凸台和防漏塞之间也形成一缝隙,可以限制水流,使出水水流更收拢;另一方面,水经过出水孔进入后先撞击到凸台,又可以起到减速的作用,避免动作过大时,出水水流过大,水流发散,水花四溅,影响使用。所述防漏塞上部开口可以是圆柱形、喇叭形等,优选的,呈喇叭形,便于水流流出。优选地,所述防漏塞和隔板是一体成型的,这样便于加工,成本较低。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为一凸台。防漏塞主体部分通常是塑料件,外围的密封圈为橡胶件等,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为硅胶密封圈。配重杆主要是为底盖提供一定的重量,对其形状并无特别要求;材质可以是金属、陶瓷等,优选地,所述配重杆为不锈钢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对水壶盖的巧妙设计,使得不论从哪个角度倒水,出水缝隙均随之改变,无需开盖,实现360°全方位自动出水,安全卫生,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水壶盖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水壶盖的底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和图2,一种水壶盖,包括底盖1、防漏塞2和配重杆3,防漏塞2为一上下开口的腔体,上部开口直径略小于底盖I的外径,腔体的中部设有一隔板21,隔板21中间设有安装孔211,环绕安装孔211设有出水孔212,防漏塞2外围设有密封圈22,用于密封壶身出口 ;配重杆3穿过防漏塞隔板21上的安装孔211与底盖I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配重杆3上设有一限位装置31,防漏塞2可沿配重杆3在底盖I和配重杆的限位装置31之间活动。本实施例中,防漏塞2的上部开口呈喇叭形,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圆柱形等。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盖I面向防漏塞的侧面上设有一圆形凸台11,以便更好的控制出水水流。本实施例中,隔板21和防漏塞2是一体形成的,也可以分开加工,然后组装在一起。本实施例中,限位装置31为一凸台,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能阻止防漏塞2向下移动即可。本实施例中,密封圈22为硅胶密封圈,配重杆3为不锈钢件。本技术中配重杆3的形状并没有特别要求,可以是圆柱形的直杆或者如图1所示的异性杆。出水孔212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如图1所示的形状等,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倒水时,倾斜壶身,一方面,在重力和配重杆3的作用下,底盖I和防漏塞2之间在倾斜方向上形成缝隙,一方面壶内的水进入防漏塞2的下部,经过隔板21上的出水孔212,进入底盖I和防漏塞2围成的空间,撞击到凸台11,使水流转向,减速,从而沿底盖I和防漏塞2形成缝隙流出。以上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水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盖包括底盖、防漏塞和配重杆;所述防漏塞为一上下开口的腔体,上部开口直径略小于底盖的外径,腔体的中部设有一隔板,隔板中间设有安装孔,环绕安装孔设有出水孔,防漏塞外围设有密封圈;所述配重杆穿过防漏塞的隔板上的安装孔与底盖固定连接,所述配重杆上设有一限位装置,所述防漏塞可沿配重杆在底盖和配重杆的限位装置之间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面向防漏塞的侧面上设有一圆形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塞上部开口呈喇叭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和防漏塞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为一凸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硅胶密封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杆为不锈钢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壶盖,所述水壶盖包括底盖、防漏塞和配重杆,所述防漏塞为一腔体,上部和下部开口,其中上部开口直径略小于底盖的外径,中部设有一隔板,隔板中间设有安装孔,环绕安装孔设有出水孔,防漏塞外围设有密封圈;所述配重杆穿过防漏塞的隔板上的安装孔与底盖固定连接,所述配重杆上设有一限位装置,所述防漏塞可沿配重杆在底盖和配重杆的限位装置之间活动。本技术通过对水壶盖的巧妙设计,使得不论从哪个角度倒水,出水缝隙均随之改变,无需开盖,实现360°全方位自动出水,安全卫生,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IPC分类】A45F3/16【公开号】CN204670596【申请号】CN201520245574【专利技术人】罗斌 【申请人】肇庆皓明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申请日】2015年4月2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盖包括底盖、防漏塞和配重杆;所述防漏塞为一上下开口的腔体,上部开口直径略小于底盖的外径,腔体的中部设有一隔板,隔板中间设有安装孔,环绕安装孔设有出水孔,防漏塞外围设有密封圈;所述配重杆穿过防漏塞的隔板上的安装孔与底盖固定连接,所述配重杆上设有一限位装置,所述防漏塞可沿配重杆在底盖和配重杆的限位装置之间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斌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皓明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