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6368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6 1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可以由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生产具有适于免漆应用的外观的气囊盖,具体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通过在交联剂的存在下动态热处理以下各项而获得:以重量计25%至以重量计50%的指定的多相聚合材料(A),以重量计15%至以重量计40%的指定的丙烯-乙烯共聚物(B),以重量计15%至以重量计35%的指定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C),和以重量计15%至以重量计35%的指定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D)获得,条件是上述(A)、(B)、(C)和(D)的总量被看作是以重量计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
技术介绍
用于车辆的气囊装置安装在方向盘中、乘客坐椅前面的仪表板中、司机座椅和乘 客座椅膝盖下、在侧柱中等。需要气囊装置的气囊盖具有硬挺度以适于各个应用,比如用于 司机座椅和乘客座椅,高的抗张强度或抗撕裂强度从而使得气囊盖不在撕裂线(即,形成 以使气囊盖在气囊膨胀时断裂的薄壁件)之外的部分断裂,和良好的耐低温冲击性从而经 受在寒冷气候中使用。 作为这种气囊盖,已经提出由包含丙烯树脂和乙烯-α-烯烃共聚物弹性体的聚 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制成的注射成型制品。例如,US2012/0259057A1公开了由包含 通过多级聚合制备的丙烯聚合材料、乙烯-α -烯烃-非共轭二烯共聚物弹性体和矿物油系 软化剂的弹性体树脂组合物制成的气囊盖。JP-A-2013-35888公开了由包含通过多级聚合 制备的丙烯聚合材料、乙烯-α -烯烃共聚物和丙烯-乙烯共聚物的弹性体树脂组合物制成 的气囊盖。 近年来,安装在可见部位比如方向盘的气囊盖在用于免漆的研宄中并且需要其耐 低温冲击性好和外观好。此外,还需要良好的脱模以在注射成型时缩短制模周期。然而,上 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在由其制成的气囊盖的撕裂线部分的外观不好,还达不到可以免漆 的程度,并且在脱模性方面也是不够的。 专利技术概述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可以由所述热塑性弹性体 组合物制备具有适于免漆应用的外观和良好脱模性的气囊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如下过程获得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在交联剂的存在下, 动态热处理以重量计25%至以重量计50%的下文定义的多相聚合材料(A),以重量计15% 至以重量计40%的下文定义的丙烯-乙烯共聚物(B),以重量计15%至以重量计35%的 乙烯-α -烯烃共聚物(C),所述乙烯-α -烯烃共聚物(C)具有不低于0. 850g/cm3但低于 0. 860g/cm3的密度和在190°C在21. 18N的负荷下测量的0. 7g/10min至10g/min的恪体流 动速率的,和以重量计15%至以重量计35%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D),所述乙烯-α-烯 径共聚物(D)具有不低于0. 850g/cm3但低于0. 865g/cm3的密度和在190°C在21. 18Ν的负 荷下测量的不小于〇. 〇lg/l〇min但小于0. 7g/min的恪体流动速率,条件是(A),(B),(C)和 (D)的总量被看作是以重量计100% ;其中 所述多相聚合材料(A)是通过多级聚合获得的聚合材料并且由以重量计70%至 以重量计90 %的丙烯均聚物(I)和以重量计10 %至以重量计30 %的共聚物(II)构成, 所述共聚物(II)通过将选自由丙烯和具有4个以上碳原子的α-烯烃组成的组中的至 少任一种单体与乙烯聚合而获得,条件是整个多相聚合材料(A)的重量被看作是以重量 计100%,其中衍生自乙烯的单体单元含量为以重量计22%至以重量计80%,其中共聚物 (Π )的重量被看作是以重量计100%。 所述丙烯-乙烯共聚物(B)是具有以重量计80%至以重量计98%的衍生自丙烯 的单体单元含量和以重量计2 %至以重量计20 %的衍生自乙烯的单体单元含量的丙烯-乙 烯共聚物,条件是整个丙烯-乙烯共聚物(B)的重量被看作是以重量计100%,并且 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具有在230°C在21. 18Ν的负荷下测量的lg/10min至 100g/min的熔体流动速率。 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由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可 以制备具有适于免漆应用的外观和良好脱模性的气囊盖。【附图说明】 图1是描述在实施例中用于外观评价的模制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在下文也被称为树脂组合物)通过在交联剂 的存在下动态热处理包含指定的多相聚合材料(A),指定的丙稀-乙稀共聚物(B),指定的 乙烯-α -烯烃共聚物(C),和指定的乙烯-α -烯烃共聚物(D)的组合物而获得的热塑性弹 性体组合物。下文将分别描述所述组分。 〈多相聚合材料(A) > 所述多相聚合材料(A)(在下文也被称为组分(A))是通过多级聚合获得的混合 物,由丙烯均聚物(I)和共聚物(II)构成(所述共聚物(II)通过将选自由丙烯和具有4 个以上碳原子的α -烯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任一种单体与乙烯聚合获得),并且具有这样 的结构:其中共聚物(Π )分散在丙烯均聚物(I)的基体中。至于组分(A)中丙烯均聚物 (I)和共聚物(II)的含量,鉴于获得的模制品的耐低温冲击性和外观考虑,相对于以重量 计100%的整个组分(A)的重量,丙烯均聚物(I)的含量为以重量计70%至以重量计90%, 并且共聚物(II)的含量为以重量计10%至以重量计30%。优选地,丙烯均聚物(I)的含 量为以重量计75%至以重量计90%并且共聚物(II)的含量为以重量计10%至以重量计 25%〇 共聚物(II)中具有4个以上碳原子的α-烯烃的实例包括具有4至20个碳原子, 优选4至10个碳原子的α -烯烃。这种α -烯烃的具体实例包括1- 丁烯,1-戊烯,1-己 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I- 十一烯,1-十二烯,1-十三烯,1-十四烯,1-十五 稀,1_十六稀,1_十七稀,1 _十A稀,1_十九稀,1_二十稀,甲基-卜丁稀,3-甲基-1-戊 條,4_甲基-1-戊條,2_乙基-1-己條,和2, 2,4_二甲基-1-戊條。这些当中,1-丁條, 1-己烯,或1-辛烯的使用是优选的。这些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鉴于获得的模制品的耐低温冲击性,相对于以重量计100%的共聚物(II),共聚 物(II)中衍生自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优选以重量计22%至以重量计80%,更优选以重 量计25%至以重量计70%,甚至更优选以重量计27%至以重量计60%。衍生自乙稀的单 体单元含量可以通过红外光谱确定。 共聚物(II)的具体实例包括丙烯-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 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 丁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己烯共聚物, 和丙烯-乙烯-1-辛烯共聚物;优选使用丙烯-乙烯共聚物或丙烯-乙烯-1- 丁烯共聚物。 这些可以是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 考虑到所要获得的模制品的外观和断裂抗张伸长率,在230°C在21. 18N的负荷下 根据JIS K7210测量的组分(A)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10g/10分钟至300g/10分钟,更优选 20g/10分钟至100g/10分钟。 考虑到所获得的模制品的外观和耐低温冲击性,组分(A)在20°C溶于二甲苯的组 分的特性粘度(在四氢化萘中在135°C测量)优选为I. 5dl/g至7dl/g。在20°C 不溶于二甲苯中的组分的比例(相对特性粘度的/) (在四氢化萘中在135°c测量)优选为从1.5至9。作为特性粘度,根据在"Kobunshi Yoeki(Polymer Solution),Kobunshi Jikkengaku(Polymer Experiment Study)第 11 卷" 第491页(由Kyoritsu Shuppan有限公司,1982发表)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通过在交联剂的存在下动态热处理以下各项而获得:以重量计25%至以重量计50%的下文定义的多相聚合材料(A),以重量计15%至以重量计40%的下文定义的丙烯‑乙烯共聚物(B),以重量计15%至以重量计35%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C),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C)具有不低于0.850g/cm3但低于0.860g/cm3的密度和在190℃在21.18N的负荷下测量的0.7g/10min到10g/min的熔体流动速率,和以重量计15%至以重量计35%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D),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D)具有不低于0.850g/cm3但低于0.865g/cm3的密度和在190℃在21.18N的负荷下测量的不小于0.01g/10min但小于0.7g/min的熔体流动速率,条件是(A)、(B)、(C)和(D)的总量被看作是以重量计100%;其中所述多相聚合材料(A)是通过多级聚合获得的聚合材料并且由以重量计70%至以重量计90%的丙烯均聚物(I)和以重量计10%至以重量计30%的共聚物(II)组成,所述共聚物(II)通过将选自由丙烯和具有4个以上碳原子的α‑烯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任一种单体与乙烯聚合而获得的,条件是整个多相聚合材料(A)的重量被看作是以重量计100%,其中衍生自乙烯的单体单元含量是以重量计22%至以重量计80%,其中共聚物(II)的重量被看作是以重量计100%,所述丙烯‑乙烯共聚物(B)是具有以重量计80%至以重量计98%的衍生自丙烯的单体单元含量和以重量计2%至以重量计20%的衍生自乙烯的单体单元含量的丙烯‑乙烯共聚物,条件是整个丙烯‑乙烯共聚物(B)的重量被看作是以重量计100%,并且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具有在230℃在21.18N的负荷下测量的1g/10min至100g/min的熔体流动速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永和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