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渣装置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6183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6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落渣装置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所述落渣装置包括排渣管(1)、输运管(2)和进渣管(3),所述排渣管(1)的上端口与锅炉的排渣口连通且所述排渣管(1)的下端口与所述输运管(2)的上端口连通,所述进渣管(3)的上端口与所述输运管(2)的下端口连通且所述进渣管(3)的下端口与冷渣器的进渣口连通,其中,所述落渣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输运管(2)连通且能够在所述输运管(2)的上方形成低压区的引风组件。通过引风组件在输运管的上方形成低压区,减少底渣下行流动时携带进入冷渣器的气体量,避免由于这些气体的润滑、流化作用而产生流渣现象。同时,进入低压区的气体在引风组件中是单相流动,风量、风速容易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落渣装置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排渣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落渣装置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技术介绍
我国劣质燃料储量丰富,而循环流化床锅炉对于煤种适应性广,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可以实现劣质燃料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利用。劣质燃料的共同特点是热值低、灰分含量高,因此,燃用这些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飞灰流量很大,底渣流量也非常大。为了控制床压以及床层厚度,防止渣块沉积、保证良好的流化条件、稳定燃烧、避免灰渣结焦,这些底渣必须适时的排走。另一方面,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的传热、传质、燃烧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炉内物料循环,因此,炉内必须保证拥有足够数量的物料来构筑物料循环,所以底渣的排放能力也不是越大越好,因而实现可控制的炉渣排放变得非常重要。如图1所示,目前国内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所用落渣装置主要由排渣管、输运管和进渣管组成。在实际运行时,冷渣器若采用滚筒冷渣器(现主流的冷渣器形式),则排渣率由滚筒的输运出力决定,炉渣在落渣装置中的流率则通过炉渣在进渣管出口处的堆积来自动控制。然而,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低床存量低能耗运行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循环流化床锅炉内床料质量变得更高,给煤粒度变得更细,底渣的粒度也相应的更细,从而使得细粒径颗粒在底渣中所占份额变得更大。在此种背景下,由于底渣由炉膛经落渣装置下行的过程中会携带部分气体跟随它们一起下行,最终进入冷渣器。这部分气体在冷渣器中会对颗粒的输运起到流化、润滑作用,从而使得颗粒无法在冷渣器进口形成有效的堆积,其在冷渣器内的流动亦不再由滚筒内的肋片控制,故而滚筒将失去对排渣的控制,这便是流渣现象。当冷渣器出现流渣现象时,底渣流率将失去控制,大量炉内物料在短时间内进入冷渣器,破坏冷渣、排渣装置,并使炉内物料减少、床温下降,严重时可能导致停炉。目前控制流渣的方法往往是关小落渣装置入口开度,例如通过图1中的阀门8进行开度调整,然而此种方法往往带来堵渣问题,排渣很容易因为管路开度过小而中断。堵渣发生后通常都需要通过人工捅渣来恢复排渣,这将带来高昂的人工成本,所以此种做法并不是解决冷渣器流渣问题的理想方法。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落渣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冷渣器流渣问题的落渣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落渣装置,该落渣装置包括排渣管、输运管和进渣管,所述排渣管的上端口与锅炉的排渣口连通且所述排渣管的下端口与所述输运管的上端口连通,所述进渣管的上端口与所述输运管的下端口连通且所述进渣管的下端口与冷渣器的进渣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渣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输运管连通且能够在所述输运管的上方形成低压区的引风组件。优选地,所述排渣管和进渣管倾斜设置,所述输运管竖直设置。优选地,所述引风组件包括引风机和引风旁路,所述引风旁路的一端端口与所述引风机连接且所述引风旁路的另一端端口与所述输运管的上端口连通。优选地,所述引风旁路竖直设置。优选地,所述引风组件还包括气固分离器,所述气固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引风旁路的上端口连通,所述气固分离器的出口通过引风风道与所述引风机连接。优选地,所述气固分离器形成为腔室,所述气固分离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引风旁路的横截面尺寸。优选地,所述引风旁路和所述气固分离器均为圆筒状,所述气固分离器的内径D大于所述引风旁路的内径d。优选地,所述引风旁路的长度为h,且h>2d。优选地,所述气固分离器的高度为H,且H≥d。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其包括上述的落渣装置。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引风组件在输运管的上方形成低压区,减少底渣下行流动时携带进入冷渣器的气体量,避免由于这些气体的润滑、流化作用而产生流渣现象。同时,进入低压区的气体在引风组件中是单相流动,风量、风速容易控制,相比于调节落渣装置的开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工作更加可靠。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改变原有落渣管路的流通面积,故不影响落渣装置的正常输运能力,从而不会引起堵渣现象。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的落渣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落渣装置的示意图。其中,1排渣管2输运管3进渣管4引风旁管5气固分离器6引风风道7引风机8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和“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落渣装置,该落渣装置包括排渣管1、输运管2和进渣管3,排渣管1的上端口与锅炉的排渣口连通且排渣管1的下端口与输运管2的上端口连通,进渣管3的上端口与输运管2的下端口连通且进渣管3的下端口与冷渣器的进渣口连通,其中,落渣装置还包括与输运管2连通且能够在输运管2的上方形成低压区的引风组件。通过引风组件在输运管2的上方形成低压区,减少底渣下行流动时携带进入冷渣器的气体量,避免由于这些气体的润滑、流化作用而产生流渣现象。同时,进入低压区的气体在引风组件中是单相流动,风量、风速容易控制,相比于调节落渣装置的开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工作更加可靠。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改变原有落渣管路的流通面积,故不影响落渣装置的正常输运能力,从而不会引起堵渣现象。具体地,排渣管1、输运管2和进渣管3均为圆筒状(当然方管也是可行的),且如图2所示,排渣管1和进渣管3倾斜设置,输运管2竖直设置,从而使得从锅炉的排渣口排出的底渣能够顺利地进入冷渣器进行冷却。其中,引风组件包括引风机7和引风旁路4,所述引风旁路4的一端端口与引风机7连接且引风旁路4的另一端端口与输运管2的上端口连通,从而在输运管2的上方形成低压区,底渣在排渣管1内下行时所携带的气体在压差的作用下将进入引风旁路4,而使底渣在输运管2中的下行所能携带的气体量也将大为减少。随后,底渣将由进渣管3进入冷渣器,由于仅伴随有少量的携带气体,不足以在冷渣器中形成自流。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引风旁路4竖直设置,以在输运管2的正上方形成低压区,从而达到更好的引风及气固分离效果。进一步地,引风组件还包括气固分离器5,气固分离器5的入口与引风旁路4的上端口连通,气固分离器5的出口通过引风风道6与引风机7连接。其中,气固分离器5形成为腔室,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气固分离器5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引风旁路4的横截面尺寸,此处的横截面具体指与气体流动方向垂直的截面。底渣中的部分细颗粒可能会被引风携带进入引风旁路4,然后进入气固分离器5。在气固分离器5中,气体流速迅速降低,气体对颗粒的携带能力随之降低,细颗粒将在此区域沉积、汇聚,并以颗粒团的形式重新下行,回到输运管2,并最终进入冷渣器。引风经过气固分离器5后,在引风风道6中重新加速,最终进入引风机7。通过气固分离器5的减速作用,降低引风对颗粒的携带能力,防止细颗粒阻塞引风风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落渣装置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技术保护点】
落渣装置,所述落渣装置包括排渣管(1)、输运管(2)和进渣管(3),所述排渣管(1)的上端口与锅炉的排渣口连通且所述排渣管(1)的下端口与所述输运管(2)的上端口连通,所述进渣管(3)的上端口与所述输运管(2)的下端口连通且所述进渣管(3)的下端口与冷渣器的进渣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渣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输运管(2)连通且能够在所述输运管(2)的上方形成低压区的引风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落渣装置,所述落渣装置包括排渣管(1)、输运管(2)和进渣管(3),所述排渣管(1)的上端口与锅炉的排渣口连通且所述排渣管(1)的下端口与所述输运管(2)的上端口连通,所述进渣管(3)的上端口与所述输运管(2)的下端口连通且所述进渣管(3)的下端口与冷渣器的进渣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渣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输运管(2)连通且能够在所述输运管(2)的上方形成低压区的引风组件,所述排渣管(1)和进渣管(3)倾斜设置,所述输运管(2)竖直设置,所述引风组件包括引风机(7)和引风旁路(4),所述引风旁路(4)的一端端口与所述引风机(7)连接且所述引风旁路(4)的另一端端口与所述输运管(2)的上端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旁路(4)竖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培庆刘小奇白杨赵勇纲汪佩宁吕俊复刘青张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