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倾倒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9555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4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倾倒式结构,包括:下基座,其具有柱状的下基座本体,下基座通过底部的紧固螺栓沿竖向固定于基础上;上基座,其底部与下基座的顶部通过中间转轴铰接,中间转轴沿下基座与上基座结合处的外圆周的切线方向设置,上基座的底部与下基座的顶部之间还通过均匀分布的螺栓连接,上基座顶端与柱体固定连接;以及驱动机构,其一端与下基座的下部连接,另一端与上基座的上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安装于常规的基础之上,同时便于平时对杆体顶部设备的维修保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易于柱体快速安装的辅助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倾倒式结构
技术介绍
工程作业中往往要遇到柱子安装的问题,比如钢柱的安装,往往需要按以下步骤进行,基础放线,绑扎,吊装,校正,最后固定。尤其是在吊装过程中,柱子起吊前,为使吊起的柱保持下垂,便于就位,需要确定绑扎点位置。为防止柱边缘的锐利棱角,在吊装时损伤吊绳,需用旧车橡胶带隔开,套在棱角吊绳处。不但使绑扎牢固,还需易于拆除。为避免吊起的柱子自由摆动,还要在柱子上绑牵制溜绳以调整方向。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就绪后,需要先进行试吊以检查索具是否牢固、吊车是否稳定。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指挥吊车缓慢升降,整个安装过程不仅要借助起吊机,而且安装费时费力,十分不便。而对于一些特殊地形的施工,吊装机械不便进入,柱子的安装更是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倾倒式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柱子在特殊区域不便于吊装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可倾倒式结构,包括:下基座,下基座具有柱状的下基座本体,下基座通过底部的紧固螺栓沿竖向固定于基础上;上基座,上基座的底部与下基座的顶部通过中间转轴铰接,中间转轴沿下基座与上基座结合处的外周的切线方向设置,上基座的底部与下基座的顶部之间还通过沿外周均匀分布的螺栓可拆卸地连接,上基座顶端与柱体固定连接;以及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一端与下基座的下部连接,另一端与上基座的上部连接。下基座具有从下基座本体的下部沿竖向且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下耳板,上基座本体具有沿竖向且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上耳板,驱动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下耳板与第二上耳板连接。第一下耳板上远离下基座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下耳板孔,第二上耳板上设置有第二上耳板通孔,驱动机构的上转轴插入第二上耳板孔内固定,驱动机构的下转轴插入第一下耳板孔内固定。下基座具有从下基座本体的上部沿竖向且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上耳板,第一上耳板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上耳板孔,上基座具有从上基座的下部沿竖向且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下耳板,第二下耳板上具有与第一上耳板孔对应的通孔,中间转轴穿过第一上耳板孔和通孔以使上基座与下基座铰接。下基座还包括从下基座本体的底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环形的第一下凸缘,第一下凸缘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螺栓孔,紧固螺栓穿过螺栓孔而将下基座固定于基础上。下基座还包括从下基座本体的顶部沿径向向外延伸而形成的环形的第一上凸缘,第一上凸缘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螺栓孔,上基座具有从上基座底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环形的第二下凸缘,第二下凸缘具有与第一上凸缘对应的螺栓孔,螺栓插入螺栓孔内固定。螺栓为防盗螺栓。驱动机构为液压千斤顶。本技术的各部件之间通过销轴或螺栓进行连接,通过驱动机构使杆体能够方便快捷地安装于常规的基础之上,同时便于平时对杆体顶部设备的维修保养。另外,下基座和上基座的筋板布置更合理,受力形式好,可减少对基座应力集中的影响;杆体和上基座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有助于基座的标准化;中间连接螺栓采用防盗螺栓连接,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可倾倒式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图1的可倾倒式结构的下基座和基础的正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图1的可倾倒式结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是根据图1的安装完成的可倾倒式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由图1可知,本技术的可倾倒式结构包括:下基座10、上基座20以及驱动机构40。下基座10呈柱状且下基座10通过底部的紧固螺栓15沿竖向固定于基础60上。下基座10的顶端与上基座20的底端对齐且可通过防盗螺栓70固定连接。中间转轴I沿下基座10或者上基座20的外圆周的切线方向设置,下基座10与上基座20在中间转轴I处铰接。上基座20顶端焊接有竖向延伸的柱体30。驱动机构40分别与下基座10的底部以及上基座20的上部连接,本技术中驱动机构40为液压千斤顶。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下基座10包括:下基座本体16、第一下耳板11、第一上耳板12、第一上凸缘13以及第一下凸缘14,下基座本体16的底部和顶部均沿径向向外延伸以分别形成环形的第一下凸缘14和第一上凸缘13,第一下凸缘14和第一上凸缘13上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螺栓孔,紧固螺栓15穿过第一下凸缘14上的螺栓孔而将下基座10固定于基础60之上。下基座本体16的下部具有沿竖向且沿径向向外延伸的不规则的第一下耳板11,第一下耳板11与第一下凸缘14垂直。第一下耳板11远离下基座本体16的一端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下耳板孔111。下基座本体16的上部具有沿竖向且沿径向向外延伸的不规则的第一上耳板12,第一上耳板12与第一上凸缘13垂直,第一上耳板12的顶部延伸越过第一上凸缘13。第一上耳板12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上耳板孔121,第一上耳板孔121与第一上凸缘13以及下基座本体16的顶端齐平。第一上耳板12与第一下耳板11对应,从而使得上基座20与下基座10铰接后可以在驱动机构40的作用下顺利地旋转。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安装过程示意图,由图3可知,上基座20的底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第二下凸缘23,第二下凸缘23上设置有与第一上凸缘13对应的螺栓孔。上基座20的下部具有沿竖向且沿径向向外延伸的不规则的第二下耳板22,第二下耳板22上具有与第一上耳板孔121 —致的通孔,中间转轴I穿过第一上耳板孔121和该通孔将上基座20与下基座10铰接在一起,从而使上基座20可在驱动机构40的作用下围绕中间转轴I转动。上基座20的上部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不规则的第二上耳板21,第二上耳板21上设置有第二上耳板通孔。结合图1和图3所示,在安装时,首先将杆体30焊接于上基座20顶部。然后将下基座10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基础60上,拧紧紧固螺栓15。然后将中间转轴I固定于上基座20的通孔和下基座10的第一上耳板孔121内,从而将上基座20连接至下基座10。进一步,分别通过插入上转轴2和下转轴3而将驱动机构40固定于上基座20的第二上耳板21和下基座10的第一下耳板11之间,需要注意的是,中间转轴1、上转轴2和下转轴3固定后需用开口销插入转轴的端部以防止转轴脱落。上述准备工作完毕后,启动驱动机构40,使上基座20围绕中间转轴I缓慢旋转,待上基座20和杆体30旋转至竖直位置后关闭驱动系统40。此时,第二下凸缘23与第一上凸缘13的螺栓孔对齐,将防盗螺栓70插入螺栓孔内并紧固,最后拆除驱动机构40即完成安装,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可倾倒式结构的外观简洁,美观;能够实现在常规基础上安装,更方便;杆体和上基座通过焊接固定,有助于基座的标准化;中间连接螺栓采用防盗螺栓连接,更加安全。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技术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技术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技术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
技术实现思路
。【主权项】1.一种可倾倒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倾倒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倾倒式结构包括:下基座,所述下基座具有柱状的下基座本体,所述下基座通过底部的紧固螺栓沿竖向固定于基础上;上基座,所述上基座的底部与所述下基座的顶部通过中间转轴铰接,所述中间转轴沿所述下基座与所述上基座结合处的外周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上基座的底部与所述下基座的顶部之间还通过沿外周均匀分布的螺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上基座顶端与柱体固定连接;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下基座的下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基座的上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红浪蒋伟孙希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伯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