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外接功能模块的控制电路、外接功能模块及终端设备,外接功能模块的控制电路包括:设置在外接功能模块的第一控制电路和设置在终端设备的第二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外接功能模块处理器;第一GPIO电路;第一接入检测电路;第一连接器,设置有用于外接功能模块的接入检测和数据通讯的第一管脚;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连接器,设置有与第一管脚相匹配的第三管脚;第二接入检测电路接;第二GPIO电路;终端设备处理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接功能模块接入到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无法使用一个管脚同时实现接入检测和通讯控制的问题,增加外接模块接入的灵活性,减少空间的占用,进一步地,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接功能模块的控制电路、外接功能模块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电视、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被广泛使用,人们在使用终端设备时,除使用其自身的功能外,还可以通过接入不同功能模块,对终端设备的功能进行扩展,以实现丰富终端设备的功能。现有技术中当非标准接口的功能模块接入到终端设备后,终端设备可以检测到该外接功能模块接入的状态,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与该外接模块进行数据通讯,以及对该功能模块进行供电。具体实现时,终端设备需要使用多个不同的功能管脚才能完成上述的不同功能,例如,在终端设备的连接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用于检测的检测管脚、用于通讯控制的控制管脚以及用于充电的充电管脚,在功能模块接入后,检测管脚、控制管脚以及充电管脚分别与外接功能模块对应的管脚连接后,才能实现各自功能。然而,在特定情况下,对于接口管脚数量有限制,例如,在使用HDMI TYPE A等标准接口设计模块,仅有一个预留接口可以使用,这种情况下,无法使用一个管脚同时实现上述的检测功能和通讯控制功會K。针对现有技术中外接功能模块接入到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无法使用一个管脚同时实现接入检测和通讯控制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接功能模块的控制电路、外接功能模块及终端设备,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外接功能模块接入到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无法使用一个管脚同时实现接入检测和通讯控制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外接功能模块的控制电路,包括:设置在外接功能模块的第一控制电路和设置在终端设备的第二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外接功能模块处理器;第一 GP1电路,所述第一 GP1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外接功能模块处理器连接;第一接入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接入检测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 GP1电路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外接功能模块的接入检测和数据通讯的第一管脚,所述第一管脚与所述第一 GP1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管脚相匹配的第三管脚;第二接入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接入检测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脚连接;第二 GP1电路,所述第二 GP1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脚连接;终端设备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入检测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 GP1电路的第二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入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电阻,所述检测电阻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 GP1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管脚连接,所述检测电阻第二端与地信号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入检测电路包括:上拉电阻,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脚连接,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检测电压连接;ADC电路,所述ADC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ADC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终端设备处理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上设置有用于供电的第二管脚;所述第二连接器上设置有用于供电的第四管脚,所述第四管脚与所述第二管脚相匹配;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模块,与所述第四管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外接功能模块,包括:外接功能模块处理器;第一 GP1电路,所述第一 GP1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外接功能模块处理器连接;第一接入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接入检测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 GP1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外接功能模块的接入检测和数据通讯的第一管脚,所述第一管脚与所述第一 GP1电路的第二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入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电阻,所述检测电阻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外接功能模块处理器和所述第一管脚连接,所述检测电阻第二端与地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上设置有用于供电的第二管脚。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上设置有第三管脚,用于在终端设备接入外接功能模块时,进行所述外接功能模块的接入检测和数据通讯;第二接入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接入检测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脚连接;第二 GP1电路,所述第二 GP1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脚连接;终端设备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入检测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 GP1电路的第二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入检测电路包括:上拉电阻,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脚连接,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检测电压连接;ADC电路,所述ADC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ADC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终端设备处理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器上设置有用于供电的第四管脚;终端设备的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模块,与所述第四管脚连接。在本技术中将终端设备连接器位置上用于检测外接功能模块接入的管脚和用于与外接功能模块进行通讯控制的管脚设置为同一个,相适应的,外接功能模块连接器上用于检测外接功能模块接入的管脚和用于与外接功能模块进行通讯控制的管脚也设置为同一个,当外接功能模块接入到终端设备时,预先将用于通信控制的第二 GP1电路设为高阻态,通过外接功能模块侧第一接入检测电路与终端设备侧第二接入检测电路配合使用,即可实现对外接功能模块的接入检测,之后,通过控制第二接入检测电路关闭检测功能,利用外接功能模块侧的第一 GP1电路和终端设备侧的第二 GP1电路实现外接功能模块与终端设备的通讯控制功能。在实现上述过程中,只需使用一个管脚即可实现外接功能模块的接入检测及通讯控制,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接功能模块接入到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无法使用一个管脚同时实现接入检测和通讯控制的问题,增加外接模块接入的灵活性,减少空间的占用,进一步地,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外接功能模块的控制电路的一种可选的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外接功能模块的控制电路的另一种可选的结构图;以及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外接功能模块的控制电路具体应用场景的一种可选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提供了一种外接功能模块的控制电路,包括设置在外接功能模块的第一控制电路和设置在终端设备的第二控制电路,具体地,图1示出该外接功能模块的控制电路的一种可选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外接功能模块处理器10 ;第一 GP10(Gene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接功能模块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外接功能模块的第一控制电路和设置在终端设备的第二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外接功能模块处理器;第一GPIO电路,所述第一GPIO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外接功能模块处理器连接;第一接入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接入检测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GPIO电路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外接功能模块的接入检测和数据通讯的第一管脚,所述第一管脚与所述第一GPIO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管脚相匹配的第三管脚;第二接入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接入检测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脚连接;第二GPIO电路,所述第二GPIO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脚连接;终端设备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入检测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GPIO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