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龄球自动回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15703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龄球自动回球系统,该系统采用一组自平衡弹簧,以升球器的中段为支点,升球器可以围绕支点微幅摇摆,在导入端和导出端由弹簧对球施加正压力,在中段主要由皮带的张力对球施加正压力,并通过导轨利用皮带和球及导轨和球的摩擦力将球提升,增加势能,最后沿下坡下滑,从而实现重力回球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推送机构上安装有检测升球装置内是否有球的传感器,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动力机构运转的控制器;可以有效的减少系统的空转,在没有球落下时,系统可以停止,节省了动力。整个系统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具体实施时机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龄球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保龄球设备的自动回球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保龄球设备自动回球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PBL (重力回球)回球系统:一种是水平加速回球系统。这两种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都存在如下的缺陷:PBL(重力回球)回球系统: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在重油状态下重镑球容易打滑而影响功能的实现。水平加速回球系统:由于其具有一套加速装置,故机构复杂,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再者,该系统中具有高速运行的飞轮,加速时在初始状态会与球之间产生滑动摩擦,所以容易伤球;而要求快速回球的功能要求恰恰是为专业选手(或者打专用球的选手)准备的,伤球缺陷是致命伤,所以现在很难流行和推广。由此可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工作稳定可靠的快速自动回球系统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保龄球回球系统存在的上述可靠性差、结构复杂以及易伤球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保龄球自动回球系统。该系统基于重力回球原理,有效解决在重油状态下重镑球容易打滑,影响系统可靠性的问题,同时摒弃了加速装置,有效降低系统的复杂度,且避免对球造成损伤。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保龄球自动回球系统,包括:一升球装置,所述升球装置包括升球轨道和升球器,所述升球轨道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布置,所述升球器与升球轨道对应配合形成容纳保龄球通过的升球通道,并且在所述升球通道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容纳保龄球导出和导入升球通道的导出端和导入端;所述升球通道中的所述升球器与所述升球轨道共同压紧由所述导入端进入所述升球通道的保龄球以便所述升球器与保龄球之间的摩擦力以及保龄球与升球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共同驱动保龄球沿所述升球轨道提升至所述导出端,以增加保龄球的势能,最后保龄球自由下滑加速回球至一投射区;一回球轨道,所述回球轨道的高端与所述升球装置的所述导出端相连,其低端连接所述投射区;一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与所述升球装置中的导入端配合,当检测到有保龄球进入到导入端时,将保龄球从升球装置中的导入端提升推送至升球装置中的升球通道中;以及一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驱动连接推送机构和升球装置中的升球器;推送机构上安装有检测升球装置内是否有球的重力自动离合器;重力自动离合器连接有控制动力机构运转的控制器;升球器上的升球皮带与球贴紧的面上设有弧形的和球的表面配合的凹槽。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动力机构主要包括电机、减速器以及传送带,所述电机驱动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上的输出皮带轮通过传送带驱动连接带驱动部件。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回球系统还包括一弹性压紧机构,所述升球器上设置有摆动支点,所述弹性压紧机构控制所述升球器在提升保龄球时绕摆动支点摆动,以控制所述升球器在整个提升过程中对保龄球的压力。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弹性压紧机构包括一压紧弹簧、一传动杠杆和一可调节支撑杆,所述压紧弹簧上具有压紧调节螺钉,其动作端与传动杠杆一端相接,所述传动杠杆通过转销作为支点,其另一端与可调节支撑杆的一端相接,所述可调节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升球器配合相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推送机构包括一拉升离合器、一拉杆机构和一托球板组件,所述托球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升球装置的所述导入端用来检测以及托起进入所述导入端的保龄球,所述拉升离合器通过所述拉杆机构连接于所述托球板组件,当所述托球板组件感测到保龄球,则通过所述拉杆机构使所述拉升离合器结合,所述拉升离合器工作通过所述拉杆机构驱动所述托球板组件提升推送保龄球;在保龄球推送后,所述拉升离合器脱开,整个所述推送机构处于待命状态。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拉杆机构中包括一调节拉杆,所述调节拉杆用于调节托球板组件的初始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升球器包括一组平皮带轮、两轮叉、T形皮带、涨紧压簧、支承管,所述支承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轮叉支撑连接所述一组平皮带轮,支承管的一端或两端通过涨紧压簧与轮叉配合相接;所述T形皮带安置在所述支承管的两端的所述一组平皮带轮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升球轨道由两根导球柱组成,所述两根导球柱与升球器中的传动部件呈三角形布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导球柱采用橡塑材料形成,其呈圆锥形或腰鼓形,圆锥表面有凹槽。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回球系统还包括一导球板组件,所述导球板组件设置在升球轨道的底端,并与导入端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回球系统还包括一拨球机构,所述拨球机构受控于动力机构,通过球拍与所述导入端配合,防止球瓶进入所述升球装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子中,在保龄球被所述推送机构推送时,所述弹性压紧机构将控制所述升球器绕摆动支点进行一定幅度的摆动;当所述推送机构提升保龄球时,弹性压紧机构控制升球器的下段会背向所述升球轨道摆动,使得导入端张开,便于保龄球导入;接着在所述推送机构将保龄球提升并推送至所述述升球轨道时,弹性压紧机构控制升球器的下段面向述升球轨道,使得所述保龄球被压紧。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保龄球自动回球系统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实施时,相比水平加速回球系统,能大大简化机构,降低成本,并降低球的损伤几率;本技术相比原阻尼缓冲式重力回球系统,由于大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因而提高了回球速度,与快速回球系统的速度也不差上下,故实用性明显。再者,本技术还采用了弹性压紧机构作为压紧球的部件,可以对球有效地施加压紧力而且可调,故有效地解决了重力回球过程中,在重油状态下重镑球容易打滑、存在提升困难的问题。再者,本技术在球的导入端,还增加了托球板的助推高度,改善了导入的可靠性。还有,圆锥形或腰鼓形导球柱的应用,改善了导入的可靠性;高耐磨、高摩擦系数的橡塑材料的使用及圆锥表面的凹槽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摩擦力,有效避免了导入时的空转现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本技术由于在推送机构上安装有检测升球装置内是否有球的传感器,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动力机构运转的控制器;可以有效的减少系统的空转,在没有球落下时,系统可以停止,节省了动力。本技术由于升球器和升球轨道与球贴紧的面上设有弧形的和球的表面配合的凹槽,使球的运行更平稳。【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回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剖视的示意图;图3为图1沿B向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回球系统中升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回球系统中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弹性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和图5,本技术提供的保龄球自动回球系统主要由升球装置100、回球轨道200、推送机构300、动力机构400、弹性压紧机构500、导球板组件600、系统支撑架700、拨球机构800组成。系统支撑架700主要包括两块墙板701和一对机架702,其中两块墙板701对称设置,形成用于安装回球系统中的其它组成部件的安置架,同时,其上设置有容保龄球9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龄球自动回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龄球自动回球系统包括:一升球装置,所述升球装置包括升球轨道和升球器,所述升球轨道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布置,所述升球器与升球轨道对应配合形成容纳保龄球通过的升球通道,并且在所述升球通道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容纳保龄球导出和导入升球通道的导出端和导入端;所述升球通道中的所述升球器与所述升球轨道共同压紧由所述导入端进入所述升球通道的保龄球以便所述升球器与保龄球之间的摩擦力以及保龄球与升球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共同驱动保龄球沿所述升球轨道提升至所述导出端,以增加保龄球的势能,最后保龄球自由下滑加速回球至一投射区;一回球轨道,所述回球轨道的高端与所述升球装置的所述导出端相连,其低端连接所述投射区;一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与所述升球装置中的导入端配合,当检测到有保龄球进入到导入端时,将保龄球从升球装置中的导入端提升推送至升球装置中的升球通道中;以及一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驱动连接推送机构和升球装置中的升球器;推送机构上安装有检测升球装置内是否有球的重力自动离合器;重力自动离合器连接有控制动力机构运转的控制器;升球器上的升球皮带与球贴紧的面上设有弧形的和球的表面配合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