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462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并上下间隔开的换热风道组件和净化风道组件,壳体上开设有分别与由换热风道组件形成的换热风道连通的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以及分别与由净化风道组件形成的净化风道连通的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净化风道组件包括位于净化风道内的净化模块和送风装置,净化风道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沿着净化风道组件的纵向相背延伸的支撑臂,净化风道组件的纵向侧边和支撑臂分别与壳体锁紧固定而将净化风道组件悬置在壳体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换热功能和净化功能相对独立,整体固定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性高,为制冷配管提供了充足的布置空间,有利于安装操作,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为使空调器在实现制冷制热功能的同时具有空气净化功能,通常在空调器的换热风道内设置净化模块。然而,在空调器运行时,外部空气需依次经过换热器和净化模块后再送出,受制于净化模块的空气流通能力,不仅对换热效果造成影响,而且限制了净化功能,使用时整体表现为出风量小和运行噪音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因其换热器和净化模块共用同一风道而影响换热功能和净化功能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上下间隔开的换热风道组件和净化风道组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分别与由所述换热风道组件形成的换热风道连通的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以及分别与由所述净化风道组件形成的净化风道连通的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净化风道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净化风道内的净化模块和送风装置,所述净化风道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沿着所述净化风道组件的纵向相背延伸的支撑臂,所述净化风道组件的纵向侧边和所述支撑臂分别与所述壳体锁紧固定而将所述净化风道组件悬置在所述壳体内。优选地,所述净化模块靠近所述净化进风口设置。优选地,所述净化模块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荷电装置、除尘装置以及活性炭净化 目.ο优选地,所述净化风道组件还包括相结合而限定出所述净化风道的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支撑臂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或所述第二蜗壳的上下两端上,分别是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优选地,所述上支撑臂包括整体沿着所述净化风道组件的纵向向上延伸的上支撑臂本体和自所述上支撑臂本体的末端往垂直于所述上支撑臂本体的方向延伸的上连接部;所述下支撑臂包括整体沿着所述净化风道组件的纵向向下延伸的下支撑臂本体和自所述下支撑臂本体的末端往垂直于所述下支撑臂本体的方向延伸的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分别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壳体锁紧固定的安装孔。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后壳、与所述换热风道组件的位置对应的出风框、与所述后壳结合而将所述出风框和所述净化风道组件封盖的前面板以及位于所述后壳的底端的底盘,所述换热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后壳上,所述换热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出风框的左右两侧,所述出风框上设置有与所述上连接部的安装孔对应的通孔,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与所述下连接部的安装孔对应的通孔。优选地,所述上支撑臂和所述下支撑臂均为端面敞开设置的中空结构。优选地,所述上连接部上背对所述上支撑臂敞口的一面向内凹陷而形成一上凹位,所述下连接部上背对所述下支撑臂敞口的一面向内凹陷而形成一下凹位,所述下连接部的安装孔位于所述下凹位上。优选地,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环绕其安装孔设置的加强筋。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将换热风道组件和净化风道组件上下间隔开,以使换热功能和净化功能相对独立,从而不会对换热效果和净化效果造成影响,并且两者可以分别独立运行,从而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充分体现了一机多用的设计概念;此外,净化风道组件通过支撑臂的支撑而悬置在壳体内,整体固定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性高,为处于上方的换热风道组件的制冷配管提供了充足的布置空间,有利于拆装操作,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述部分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所示部分B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中所示部分C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2中所示部分D的局部放大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参见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设置在壳体100内并上下间隔开的换热风道组件200和净化风道组件300,壳体100上开设有分别与由换热风道组件200形成的换热风道连通的换热进风口111和换热出风口 121、以及分别与由净化风道组件300形成的净化风道连通的净化进风口(图未示)和净化出风口 141。其中,换热风道组件200包括用于限定出换热风道的蜗壳、位于换热风道内的换热器、风轮以及驱动风轮转动的电机,在风轮的驱动下,空气从换热进风口 111进入,经过换热器的换热后再通过换热风道的引导而从换热出风口 121送出,从而实现制冷制热功能。较佳地,换热风道内的风轮为贯流风轮,一方面有利于节省壳体100的内部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增大送风面积并降低噪音。具体应用时,贯流风轮竖向布置,比如配置双贯流风轮,以进一步增大送风面积和提高出风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换热风道组件200的主要构成和工作原理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赘述。净化风道组件300包括位于净化风道内的净化模块(图未示)和送风装置(图未示),净化模块用于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净化,以获得洁净的空气,为此可将净化模块设置在净化风道的进风侧或出风侧,但将净化模块设置在净化风道的进风侧可带来更多附加技术效果,比如净化模块靠近净化进风口设置,当本实施例的净化模块具有除尘功能时,由此可保证进入净化风道内的空气是洁净的,从而减少净化风道的积尘,有利于保持净化风道的清洁,进而降低风阻。送风装置包括风轮和驱动该风轮转动的电机,在较佳实施例中,送风装置的风轮亦为竖向布置的贯流风轮,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正常使用时,在送风装置的驱动下,净化风道内形成负压,从净化进风口流入壳体100内的空气经过净化风道被净化模块净化后,再从净化出风口流出,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净化。由此,通过将换热风道组件200和净化风道组件300上下间隔开,以使换热功能和净化功能相对独立,从而不会对换热效果和净化效果造成影响,并且两者可以分别独立运行,从而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充分体现了一机多用的设计概念。此外,净化风道组件30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沿着净化风道组件300的纵向相背延伸的支撑臂(对应于图2分别是上支撑臂310和下支撑臂320),净化风道组件300的纵向侧边和支撑臂分别与壳体100锁紧固定而将净化风道组件300悬置在壳体100内。本实施例中,净化风道组件300与壳体100之间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当然也可以结合卡扣等便于拆装的结构锁紧固定,组合方式较多,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由此,净化风道组件300通过支撑臂的支撑而悬置在壳体100内,整体固定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性高,为处于上方的换热风道组件200的制冷配管提供了充足的布置空间,有利于拆装操作,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本实施例中,净化模块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荷电装置、除尘装置以及活性炭净化装置,具体使用时,按照净化风道内空气的流动方向依次是荷电装置、除尘装置以及活性炭净化装置,其中荷电装置设置有若干电极,通过电极之间产生的高压电晕电场使空气中的浮尘颗粒荷电;除尘装置能产生高压静电场,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将浮尘颗粒吸附;活性炭净化装置设置有可与流动空气充分接触的活性炭,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有机化合物等除去,同时还可除臭和除异味。由此,空气先经过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上下间隔开的换热风道组件和净化风道组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分别与由所述换热风道组件形成的换热风道连通的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以及分别与由所述净化风道组件形成的净化风道连通的净化进风口和净化出风口,所述净化风道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净化风道内的净化模块和送风装置,所述净化风道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沿着所述净化风道组件的纵向相背延伸的支撑臂,所述净化风道组件的纵向侧边和所述支撑臂分别与所述壳体锁紧固定而将所述净化风道组件悬置在所述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超王武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