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器结构,包含设置有供给装置本体、吸震模块及气体产生模块的气体供给装置。供给装置本体为中空壳体结构,具有容置空间,供给装置本体一面具有第一通孔。吸震模块设置在容置空间,由供给装置本体的所述面内壁依序堆迭包含基底层;流道层,邻近中心的内部具有通道,流道层一侧具有通道开口,通道开口连通通道与容置空间;承载层,一面的中心处朝另一面凹陷形成承载部,并贯穿另一面以形成承载开口。气体产生模块一面具有进气口,并且一侧具有排出口,气体产生模块对应进气口的部分本体可活动地容置在承载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吸震模块,吸收气体产生模块运作所产生的震动,达到解决所述震动容易产生噪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涉及一种包含呼吸器
,还具体地说,是有涉及一种在气体供给装置中设置多层吸震结构的呼吸器结构。
技术介绍
“打鼾”是因上呼吸道阻塞所造成的,成因例如肥胖、高龄组织退化、上呼吸道狭窄者等,这类患者睡觉时会因为咽喉部的肌肉松弛造成呼吸道塌陷,使得空气无法顺利进入肺部,造成血氧浓度过低,此时脑部会感受到缺氧而命令身体用力呼吸,因而造成短暂的苏醒,无法顺利进入熟睡期,有时一个晚上可以发生数十次,甚至百次,此即罹患所谓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它会导致患者整晚就处在睡睡醒醒的状态下,无法享受优良的睡眠品质,间接造成白天可能出现起床时头痛、容易嗜睡或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焦虑、个性改变、性欲下降等,而晚上则有打鼾、频尿等情形,并容易引发心血管相关疾病。通常上述“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疗方式,若状况轻微者可透过运动、减重、侧睡、睡前避免喝酒或服用安眠药、戴止鼾器(牙套)等加以改善,但若状况严重时,就必须以手术治疗、或非侵入性的正压呼吸器为主,其中所述正压呼吸器搭配面罩使用,可高达九成以上治疗成效,它是利用睡觉时戴上面罩,通过呼吸器产生的压力来撑住松软的呼吸道,以维持呼吸道的通畅。目前的呼吸器包含了气体供给装置及加湿装置,气体供给装置在产生气体后,将气体传输至加湿装置,再经由加湿装置供给给使用者吸取。然而,传统的气体供给装置因内部防震结构不够完善,导致气体供给装置内部鼓风机在运作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使得使用者无法安稳的入睡。并且,传统加湿装置的结构设置也不完善,容易产生加湿装置内部液体逆流至气体供给装置中。再者,两装置的结合与拆卸结构易过于复杂,使得使用者操作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艺的问题,本技术之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呼吸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失。根据本技术之一目的,提出一种呼吸器结构,包含气体供给装置。气体供给装置包含供给装置本体、吸震模块及气体产生模块。供给装置本体为中空壳体结构,具有容置空间,供给装置本体的一面具有第一通孔,供给装置本体的一侧具有第二通孔。吸震模块设置在容置空间,吸震模块由对应于供给装置本体的第一通孔的所述一面内壁依序堆迭包含:基底层;流道层,邻近中心的内部具有至少一通道,并且流道层的一侧具有通道开口,通道开口连通至少一通道与容置空间;承载层,一面的中心处朝另一面凹陷形成承载部,并贯穿另一面以形成承载开口。气体产生模块一面具有进气口,气体产生模块的一侧具有排出口,气体产生模块对应进气口的部分本体可活动地容置在承载部,并且进气口对应穿设在承载开口,排出口一端邻近在第二通孔。其中,气体经由第一通孔、容置空间及通道开口流至至少一通道中,气体产生模块通过进气口吸取至少一通道中的气体,以产生气流,并利用排出口经由第二通孔排出气流至供给装置本体外部。其中,承载层可包含第一承载基材及第二承载基材。第一承载基材邻近在流道层,并具有承载开口。第二承载基材设置在第一承载基材背对流道层的一面,第二承载基材的中心处具有承载部。其中,所述第一承载基材的外周缘可大于所述第二承载基材的外周缘。其中,所述第一承载基材的厚度可小于所述第二承载基材的厚度。其中,气体供给装置优选还可包含多个定位模块及吸震遮盖模块。多个定位模块为杆状结构,各定位模块的一端连接于供给装置本体的所述面内壁,并环绕在吸震模块。吸震遮盖模块为壳体结构,吸震遮盖模块的周缘可拆卸地连接在多个定位模块的另一端,吸震遮盖模块的一面向内凹陷形成遮盖部,遮盖部具有减震层,并且吸震遮盖模块藉由减震层包覆气体产生模块的部分外缘。其中,气体供给装置优选还可包含气体传输模块,为中空结构,气体传输模块设置在第二通孔,气体传输模块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排出口的所述端,气体传输模块的另一端外露在供给装置本体的外部,并且在气体产生模块产生气流并利用排出口排出气流时,气流则经由气体传输模块流至供给装置本体外部。其中,呼吸器结构优选还可包含加湿装置,包含收纳装置本体及导流模块。收纳装置本体为中空壳体结构,并具有收纳空间,以容置液体,收纳装置本体的一侧具有第一通口,收纳装置本体的一面具有第二通口,并且液体的预设液面高度低于第二通口。导流模块为管状结构,并穿设在第一通口,导流模块的一端具有输入口,输入口位于收纳装置本体的外部,并可拆卸地连接气体传输模块的另一端,导流模块的另一端具有输出口,输出口位于收纳空间中,输出口可朝向收纳装置本体的所述面。其中,输入口接收气流时,气流则经由输出口流至收纳空间中,以结合液体所产生的湿气,并且具有湿气的气流经由第二通口流至收纳装置本体外部。其中,收纳装置本体的一面与另一面具有预设夹角,预设夹角可介于20?30度之间。其中,预设夹角可为25度。其中,气体供给装置优选还可包含传导装置,为管状结构,传导装置外侧本体的邻近两端处朝向中心处逐渐凹陷,并且传导装置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气体产生模块的排出口,传导装置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气体传输模块的所述端。其中,传导装置内壁邻近两端处分别向外壁形成扣合部,传导装置通过各扣合部分别扣合在排出口及气体传输模块的所述端,以连通所述排出口及所述气体传输模块的所述端。其中,收纳装置本体的所述一侧的侧面外周缘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对应收纳装置本体的所述一面的部分本体具有贯穿口,呼吸器结构优选还可包含扣卡装置,扣卡装置包含按压组件及接合组件。按压组件一面的内部向外突出形成按压部,按压组件可弹性地设置在延伸部,并且按压部穿设在贯穿口,按压组件的所述一面邻近一侧处向外延伸形成至少一第一扣卡部。接合组件一端向外延伸形成至少一结合部,至少一结合部可拆卸地结合在按压组件的另一面,接合组件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扣卡部。其中,供给装置本体的所述一侧面对应至少一第一扣卡部及多个第二扣卡部分别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及多个第二卡合部,并且扣卡装置通过至少一第一扣合部与多个第二扣卡部可拆卸地扣合在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及多个第二卡合部,以结合气体供给装置与加湿装置。其中,按压部受外力施压而带动至少一第一扣卡部及多个第二扣卡部由第一位置位移至第二位置,并且气体供给装置受远离加湿装置的外力时,气体供给装置则与加湿装置分呙。承上所述,依本技术的呼吸器结构,可具有一个或多个下述优点:(I)此呼吸器结构可通过吸震模块的设置,以吸收气体产生模块运作时所产生的震动,藉此可解决气体产生模块运作时易产生噪音的问题。(2)此呼吸器结构可通过吸震遮盖模块的减震层,以吸收气体产生模块运作时所产生的震动,藉此可解决气体产生模块运作时易产生噪音的问题。(3)此呼吸器结构可通过将导流模块的输出口设计朝向收纳装置本体的所述面,藉此避免收纳装置本体中的液体逆流至气体供给装置中。(4)此呼吸器结构可通过将传导装置结构设计为外侧本体的邻近两端处朝向中心处逐渐凹陷,藉此可降低气体供给装置将气体传输至加湿装置时所产生的噪音。(5)此呼吸器结构可通过扣卡装置的设置,使得气体供给装置能与加湿装置快速结合或拆卸,藉此可提高使用呼吸器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呼吸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呼吸器结构的吸震模块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呼吸器结构的承载层第一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呼吸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气体供给装置,包含:供给装置本体,为中空壳体结构,具有容置空间,所述供给装置本体的一面具有第一通孔,所述供给装置本体的一侧具有第二通孔;吸震模块,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吸震模块由对应于所述供给装置本体的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一面内壁依序堆迭包含:基底层;流道层,邻近中心的内部具有至少一通道,并且所述流道层的一侧具有通道开口,所述通道开口连通所述至少一通道与所述容置空间;以及承载层,一面的中心处朝另一面凹陷形成承载部,并贯穿所述另一面以形成承载开口;以及气体产生模块,一面具有进气口,所述气体产生模块的一侧具有排出口,所述气体产生模块对应所述进气口的部分本体可活动地容置在所述承载部,并且所述进气口对应穿设在所述承载开口,所述排出口的一端邻近在所述第二通孔;其中,气体经由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容置空间及所述通道开口流至所述至少一通道中,所述气体产生模块通过所述进气口吸取所述至少一通道中的气体,以产生气流,并利用所述排出口经由所述第二通孔排出所述气流至所述供给装置本体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琳达,
申请(专利权)人:众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