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薄壁沉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281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14:32
一种基坑薄壁沉井结构,至少包括地面、沉井面、粘土层、细砂层、混凝土层、中砂层、灰岩层、地桩和沉井;所述沉井面设置在地面下方,并且沉井面上下表面分别于地面和黏土层上表面紧密连接;所述细砂层设置在黏土层和中砂层之间,并且在沉井底部细砂层与中砂层交界处灌注混凝土;所述沉井和细砂层侧壁交界处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地桩穿过混凝土层和中砂层与灰岩层紧密连接,并且地桩上端支撑沉井内部结构;所述中砂层设置在灰岩层上表面,并且与灰岩层上表面紧密连接;该结构简单,连接紧密,防渗效果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施工方便快速,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沉井施工应用
,尤其是一种基坑薄壁沉井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薄壁沉井是井筒状的结构物,它是以井内挖土,依靠自身重力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到设计标高,然后经过混凝土封底并填塞井孔,使其成为桥梁墩台或其它结构物的基础,一般在施工大型桥墩的基坑,污水泵站,大型设备基础,人防掩蔽所,盾构拼装井,地下车道与车站水工基础施工围护装置时使用,是稳定基坑的一种施工临时挡墙结构,现在建筑存在许多不足,基坑薄壁承受压力小,防渗效果差,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坑薄壁沉井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紧密,防渗效果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施工方便快速的基坑薄壁沉井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薄壁沉井结构,至少包括地面、沉井面、粘土层、细砂层、混凝土层、中砂层、灰岩层、地粧和沉井;所述沉井面设置在地面下方,并且沉井面上下表面分别于地面和黏土层上表面紧密连接;所述细砂层设置在黏土层和中砂层之间,并且在沉井底部细砂层与中砂层交界处灌注混凝土 ;所述沉井和细砂层侧壁交界处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地粧穿过混凝土层和中砂层与灰岩层紧密连接,并且地粧上端支撑沉井内部结构;所述中砂层设置在灰岩层上表面,并且与灰岩层上表面紧密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地粧均匀设置在沉井底部;所述沉井面与地面之间为梯形结构,增加了基坑的稳定性以及使地基更加结实,使沉井侧壁摩擦力小,使基坑的连接紧密,防渗效果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土模结构示意图;其中:1、地面,2、沉井面,3、粘土层,4、细砂层,5、混凝土层,6、中砂层,7、灰岩层,9、地粧,10、?几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地面1、沉井面2、粘土层3、细砂层4、混凝土层5、中砂层6、灰岩层7、地粧(8)和沉井9 ;所述沉井面2设置在地面I下方,并且沉井面2上下表面分别于地面I和黏土层3上表面紧密连接;所述细砂层4设置在黏土层3和中砂层6之间,并且在沉井9底部细砂层4与中砂层6交界处灌注混凝土 ;所述沉井9和细砂层4侧壁交界处设置有混凝土层5 ;所述地粧8穿过混凝土层5和中砂层6与灰岩层7紧密连接,并且地粧8上端支撑沉井9内部结构;所述中砂层6设置在灰岩层7上表面,并且与灰岩层7上表面紧密连接。作为本技术的施工原理:所述薄壁沉井第一节浇筑完成后,将所有模板拆除干净,拉杆螺栓从根部切割干净用水泥砂浆粉平压光,井壁预埋钢筋向上理顺,清除薄壁沉井内砂浆垫层及所有杂物,以预防杂物阻碍薄壁沉井下沉;沉井内出土方法,在刃脚处混凝土和上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薄壁沉井下沉出土,薄壁沉井内地下水位以上土方采用人工开挖。薄壁沉井地下水位以下土方采用一台臂长的长臂挖掘机和一台小型抽砂船抽吸出土的方法,开挖时挖掘机位于薄壁沉井的四周开挖。薄壁沉井内长臂挖掘机能挖到的部位采用挖掘机挖掘出土,长臂挖掘机挖不到的部位用抽砂船抽吸水下的泥砂。第一节下沉到设计位置后,再进行第二节薄壁沉井浇筑施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基坑薄壁沉井结构,至少包括地面(1)、沉井面(2)、粘土层(3)、细砂层(4)、混凝土层(5)、中砂层¢)、灰岩层(7)、地粧(8)和沉井(9);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面(2)设置在地面(I)下方,并且沉井面(2)上下表面分别于地面(I)和黏土层(3)上表面紧密连接;所述细砂层⑷设置在黏土层⑶和中砂层(6)之间,并且在沉井(9)底部细砂层(4)与中砂层(6)交界处灌注混凝土 ;所述沉井(9)和细砂层(4)侧壁交界处设置有混凝土层(5);所述地粧⑶穿过混凝土层(5)和中砂层(6)与灰岩层(7)紧密连接,并且地粧(8)上端支撑沉井(9)内部结构;所述中砂层(6)设置在灰岩层(7)上表面,并且与灰岩层(7)上表面紧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薄壁沉井结构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粧(8)均匀设置在沉井(9)底部。【专利摘要】一种基坑薄壁沉井结构,至少包括地面、沉井面、粘土层、细砂层、混凝土层、中砂层、灰岩层、地桩和沉井;所述沉井面设置在地面下方,并且沉井面上下表面分别于地面和黏土层上表面紧密连接;所述细砂层设置在黏土层和中砂层之间,并且在沉井底部细砂层与中砂层交界处灌注混凝土;所述沉井和细砂层侧壁交界处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地桩穿过混凝土层和中砂层与灰岩层紧密连接,并且地桩上端支撑沉井内部结构;所述中砂层设置在灰岩层上表面,并且与灰岩层上表面紧密连接;该结构简单,连接紧密,防渗效果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施工方便快速,易于推广使用。【IPC分类】E02D17/04【公开号】CN204676557【申请号】CN201420872689【专利技术人】陈春来, 周东升, 陈昱轮, 李根华, 陈林烽, 王飞, 杨肇健, 余剑英, 朱萍 【申请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浙江总队, 杭州久豪建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4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坑薄壁沉井结构,至少包括地面(1)、沉井面(2)、粘土层(3)、细砂层(4)、混凝土层(5)、中砂层(6)、灰岩层(7)、地桩(8)和沉井(9);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面(2)设置在地面(1)下方,并且沉井面(2)上下表面分别于地面(1)和黏土层(3)上表面紧密连接;所述细砂层(4)设置在黏土层(3)和中砂层(6)之间,并且在沉井(9)底部细砂层(4)与中砂层(6)交界处灌注混凝土;所述沉井(9)和细砂层(4)侧壁交界处设置有混凝土层(5);所述地桩(8)穿过混凝土层(5)和中砂层(6)与灰岩层(7)紧密连接,并且地桩(8)上端支撑沉井(9)内部结构;所述中砂层(6)设置在灰岩层(7)上表面,并且与灰岩层(7)上表面紧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来周东升陈昱轮李根华陈林烽王飞杨肇健余剑英朱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浙江总队杭州久豪建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