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油性能良好的转向系统油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出油口和回油口,在罐体内部设有滤网,所述罐体的口部设有罐盖,所述罐盖上设有标尺,所述标尺上开设有与油罐外大气相通的排气孔,所述罐盖下方设有第一防油层,所述第一防油层上设有开口,所述标尺从第一防油层的开口穿过,所述罐体在第一防油层下方还设有至少一层防油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即使转向系统储油罐内油液振动较大,也不会冲击至油罐盖排气孔处,从而实现既密封,又排气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罐,尤其涉及汽车转向系统油罐。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按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其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就轮式汽车而言,实现汽车转向的方法是,驾驶员通过一套专设的机构,使汽车转向桥(一般是前桥)上的车轮(转向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角度。在汽车直线行驶时,往往转向轮也会受到路面侧向干扰力的作用,自动偏转而改变行驶方向。此时,驾驶员也可以利用这套机构使转向轮向相反方向偏转,从而使汽车恢复原来的行驶方向。这一套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即称为汽车转向系统(俗称汽车转向系)。动力转向系统是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转向所需能量,只有一小部分由驾驶员提供,而大部分是由发动机通过动力转向装置提供的。但在动力转向装置失效时,一般还应当能由驾驶员独立承担汽车转向任务。因此,动力转向系是在机械转向系的基础上加设一套动力转向装置而形成的。其中,动力转向系统分电子转向系统,电液转向系统,液压转向系统等。储油罐是给电液转向系统,液压转向系统等系统储存油液的装置。其作用主要是提供转向系统所需的油液。主要性能指标是要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油性,吸油和回油通畅,要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和排气作用。现有结构油罐在本身振幅较小时能满足密封和排气效果,因汽车在路况较差的路面上行驶中,汽车振幅较大,会导致储油罐内油液振幅较大,造成油液振幅大使油液大量冲击防油盖,因油液存在粘度,导致油液大量粘附排气孔,致使堵塞排气孔。又因转向系统运转时存在热量,导致油罐内热外冷,内压高于外压,从而使油液从排气孔漏出,造成储油罐漏油现象,无法达到应有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防油性能良好的转向系统油罐,防止油液大量粘附排气孔,避免排气孔堵塞。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油性能良好的转向系统油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出油口和回油口,在罐体内部设有滤网,所述罐体的口部设有罐盖,所述罐盖上设有标尺,所述标尺上开设有与油罐外大气相通的排气孔,所述罐盖下方设有第一防油层,所述第一防油层上设有开口,所述标尺从第一防油层的开口穿过,所述罐体在第一防油层下方还设有至少一层防油层。优选的,所述至少一层防油层包括第二防油层,所述第二防油层位于回油口与油液上液面之间。优选的,所述至少一层防油层还包括第三防油层,所述第三防油层位于油液最高液面以上,同时高于第二防油层。优选的,所述第三防油层与第一防油层之间设有间隙。优选的,所述防油层或者为金属结构,或者为橡胶结构,或者为金属与橡胶结合的复合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三防油层的中心设有开孔,所述第二防油层的中心及环绕中心均设有通孔。优选的,在第一防油层开口上方罩设有防油盖,所述防油盖与标尺之间密封。优选的,所述防油盖在贴近第一防油层边缘处设有小孔,所述小孔用于油液回油和通气。优选的,所述防油盖与标尺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防油盖或者由金属外圈和橡胶内圈组合形成,或者采用纯尼龙结构,或者采用纯金属结构。本技术在原有的第一防油层开口上方罩设有防油盖,防油盖可以防止因油液振动较大,阻止防油层未能遮挡住的油液直接冲击油罐盖,同时防油盖在贴近防油层边缘处设计小孔,用于油液回油和通气作用。另外,为了防止油液大量粘附排气孔,避免排气孔堵塞,在回油口与油液上液面之间设置第二防油层,第二防油层的中心及环绕中心均设有通孔,既保证了第二防油层上下方油液的连通,又能防止储油罐上下油液的关联流动,从而减少油液振幅,避免油液振幅大,使油液大量冲击防油盖。最后,在油液最高液面以上,第二防油层上侧设有第三防油层,第三防油层与原有的第一防油层一起防止油液振动,而大量冲击防油盖。综上,本技术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即使转向系统储油罐内油液振动较大,也不会冲击至油罐盖排气孔处,从而实现既密封,又排气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图;图2是第二防油层处俯视图;图3是第三防油层处俯视图;图4是防油盖径向剖面结构图;图5是防油盖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主要用于汽车液压转向系统的储油罐,适用于路况较差,或者整车因布局原因导致油罐振幅较大的环境。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防油性能良好的转向系统油罐,包括罐体1,罐体I为金属结构,所述罐体I上设有出油口 11和回油口 12,在罐体I内部设有滤网13,罐体I的口部设有罐盖2,所述罐盖2上设有标尺3,所述标尺3上开设有与油罐外大气相通的排气孔31。其中,罐盖2包括罩设于罐体口部的罐套21、设于罐套21顶部开口的口盖23,罐套21为金属结构,罐套21与罐体口部之间通过第一密封橡胶圈16密封,口盖23与罐套21顶部开口间通过第二密封橡胶圈22密封。在罐盖下方设有第一防油层24,具体来说,第一防油层24设于罐套21下方,第一防油层上设有开口,所述标尺3从第一防油层的开口穿过。这是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该第一防油层24可以减少冲击防油盖油液的量。在第一防油层24开口上方罩设有防油盖25,所述防油盖25与标尺3之间密封,防油盖25上下侧环绕标尺3分别设有上密封垫圈26和下密封垫圈27。防油盖25的设置可以防止油液直接冲击油罐盖导致油液大量粘附排气孔,从而堵塞排气孔。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防油盖25在贴近第一防油层边缘处设有小孔253,该小孔用于油液回油和通气。防油盖25或者由橡胶外圈251和金属内圈252组合形成,以便于与第一防油层的密封,提高密封效果。当然防油盖25不限于上述结构,其或者可以采用纯尼龙结构,或者采用纯金属结构。而防油盖与标尺可以为一体结构,以便于装配。另外,如图1至图3所示,罐体在第一防油层24下方还设有至少一层防油层。具体的,所述至少一层防油层包括第二防油层14,所述第二防油层14位于回油口 12与油液上液面之间。第二防油层14主要作用:能防止储油罐上下油液的关联流动,防止第二防油层14下面的油液回油效果影响上层油液,从而减少油液振幅。第二防油层的中心及环绕中心均设有通孔141,环绕中心设置的通孔要在径向上与回油口 12错开,通过通孔141保证了第二防油层上下方油液的连通,通孔要在径向上与回油口 12错开是为了避免回油效果的影响。上述提到的至少一层防油层还包括第三防油层15,所述第三防油层15位于油液最高液面以下,同时高于第二防油层14,第三防油层15的中心设有开孔151,标尺3从第三防油层15的中心的开孔151穿过。而且第三防油层15与第一防油层24之间设有间隙。原有的第一防油层24可以减少冲击防油盖油液的量,而第三防油层15可以防止油液振动,直接冲击防油盖,因此,第三防油层15与第一防油层24 —起防止油液振动,而大量冲击防油至ΠΠ O上述提到的防油层或者为金属结构,或者为橡胶结构,或者为金属与橡胶结合的复合结构。【主权项】1.一种防油性能良好的转向系统油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出油口和回油口,在罐体内部设有滤网,所述罐体的口部设有罐盖,所述罐盖上设有标尺,所述标尺上开设有与油罐外大气相通的排气孔,所述罐盖下方设有第一防油层,所述第一防油层上设有开口,所述标尺从第一防油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油性能良好的转向系统油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出油口和回油口,在罐体内部设有滤网,所述罐体的口部设有罐盖,所述罐盖上设有标尺,所述标尺上开设有与油罐外大气相通的排气孔,所述罐盖下方设有第一防油层,所述第一防油层上设有开口,所述标尺从第一防油层的开口穿过,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在第一防油层下方还设有至少一层防油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小江,孙忠林,李文飞,张军成,陈仲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安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