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系统及LED电源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152426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变压器、第一开关元件、稳压模块、光耦合器及电源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引脚、反馈引脚、控制引脚,电源引脚用于接收输入电压,反馈引脚接收光耦合器输出的隔离后的反馈电压信号,控制引脚与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相连,用于根据反馈电压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周期,从而控制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的电压的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LED光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供电系统及LED光源利用变压器转换输入电压,利用稳压模块及光耦合模块稳定且隔离反馈电压信号,抗干扰能力好、体积小、实现了宽输入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供电
,且特别是关于一种供电系统及LED电源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1de,LED)由于其节能、安全、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而被广泛的应用。图1为现有的LED电源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LED电源用于提供电压给LED串,LED电源包括TPS40210芯片,场效应管。其中,场效应管包括第一通路端、控制端及第二通路端。TPS40211芯片包括第一引脚RC、第二引脚SS、第三引脚DIS/EN、第四引脚C0MP、第五引脚FB、第六引脚GND、第七引脚ISNS、第八引脚⑶RV、第九引脚BP、第十引脚VDD。其中,第一引脚RC通过电阻与电压输入端VIN相连,且通过电容接地。第二引脚SS通过电容接地、第四引脚COMP通过电容及电阻与电压输出端VOUT相连,第五引脚FB通过分压电阻与电压输出端VOUT相连,第六引脚GND接地,第七引脚ISNS通过电阻与场效应管的第一通路端相连,第八引脚GDRV通过电阻与场效应管的控制端相连,第十引脚VDD与电压输入端VIN相连。场效应管的第二通路端通过二极管与电压输出端VOUT相连。TPS40210芯片根据第五引脚FB接收的反馈信号的电压的大小控制场效应管的导通频率,从而控制输出端VOUT的输出的电压大小。但现有技术的LED电源抗干扰能力差,且输入电压范围小。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好、体积小、宽输入电压的供电系统。本技术提出一种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包括变压器、第一开关元件、稳压模块、光耦合器及电源管理模块。所述变压器包括一次侧绕组、二次侧绕组,所述变压器二次侧绕组与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包括第一通路端、控制端及第二通路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通路端通过所述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与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通路端接地所述稳压模块包括阳极、阴极及参考极,所述阴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所述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阳极接地,所述参考极通过分压电阻与所述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光親合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光親合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光親合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阴极相连,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引脚、反馈引脚、控制引脚,所述电源引脚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所述反馈引脚与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控制引脚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相连。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供电系统的LED电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供电系统及LED电源利用变压器转换输入电压,利用稳压模块及光耦合模块稳定且隔离反馈电压信号,抗干扰能力好、体积小、实现了宽输入电压。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端,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端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铝基板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供电系统包括变压器TR1、第一开关元件Q1、稳压模块D4、光耦合器U2及电源管理模块Ul0其中,变压器TRl包括一次侧绕组、二次侧绕组,变压器TRl 二次侧绕组与电压输出端Vout相连。第一开关元件Ql包括第一通路端、控制端及第二通路端,第一开关元件Ql的第一通路端通过变压器TRl的一次侧绕组与电压输入端Vin相连,第一开关元件Ql的第二通路端接地稳压模块D4包括阳极、阴极及参考极,阴极通过限流电阻与电压输出端Vout相连,阳极接地,参考极通过分压电阻与电压输出端Vout相连。光耦合器U2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光親合器U2的第一输入端与电压输出端Vout相连,光親合器U2的第二输入端与稳压模块D4的阴极相连,光親合器U2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电源管理模块Ul包括电源引脚、反馈引脚、控制引脚,电源引脚用于接收输入电压,反馈引脚与光耦合器U2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控制引脚与第一开关元件Ql的控制端相连。其中,电源管理模块可以为TPS40210芯片。稳压模块可以为TL431芯片。第一开关元件Ql可以为场效应管,第一开关元件Ql的第一通路端为漏极,第一开关元件Ql的控制端为栅极,第一开关元件Ql的第二通路端为源极。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地,电源管理模块Ul的第一引脚通过第二电阻R2与电压输入端Vin相连,电源管理模块Ul的第一引脚通过第八电容C8、第七电容C7及第二电阻R2与电压输入端Vin相连,电源管理模块Ul的第四引脚通过第十电容ClO与电源管理模块Ul的第五引脚相连,第十电容ClO与串联的第九电容C9、第十一电阻Rll并联。电源管理模块Ul的第五引脚即反馈引脚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与光耦合器U2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电源管理模块Ul的第六引脚接地。具体地,电源管理模块Ul的第七引脚通过第八电阻R8及第九电阻R9接地。第十电阻RlO与第九电阻并联。电源管理模块Ul的第八引脚即控制引脚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一开关元件Ql的控制端相连。第五电阻R5位于第一开关元件Ql的控制端与第二通路端之间。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一开关元件Ql的控制端相连,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电源管理模块Ul的第八引脚即控制引脚相连。电源管理模块Ul的第九引脚通过第十一电容Cll接地,第十三电容C13位于电源管理模块Ul的第七引脚与地之间。电源管理模块Ul的第十引脚即电源引脚与电压输入端Vin相连。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与电压输出端Vin相连,另一端接地。具体地,第二电容C2位于电压输入端Vin与地之间。第三电阻R3与第三电容C3并联。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开关元件Ql的第一通路端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电压输入端Vin相连。变压器TRl的二次侧绕组通过第一二极管Dl与电压输出端Vout相连,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与变压器RTl相连,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与电压输出端Vout相连。串联的第一电阻Rl与第一电容Cl与第一二极管Dl并联。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及第六电容C6并联于电压输出端Vout与地之间。稳压模块D4包括阳极、阴极及参考极,稳压模块D4的阴极通过第十三电阻R13及第六电阻R6组成的限流电阻与电压输出端Vout相连,稳压模块D4的阳极接地,稳压模块D4的参考极通过分压电阻即第七电阻R7与电压输出端Vout相连。第十五电阻R15连接于第七电阻R7与地之间。串联的第十四电阻与第十五电容C15位于稳压模块D4的阴极与第七电阻R7和第十五电阻R15的公共端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供电系统的LED电源。本技术提供的供电系统及LED电源利用变压器TRl转换输入电压Vin,利用稳压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一次侧绕组、二次侧绕组,所述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与电压输出端相连;第一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包括第一通路端、控制端及第二通路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通路端通过所述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与电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通路端接地;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包括阳极、阴极及参考极,所述阴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所述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阳极接地,所述参考极通过分压电阻与所述电压输出端相连;光耦合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的阴极相连,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接地;以及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引脚、反馈引脚、控制引脚,所述电源引脚用于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所述反馈引脚与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控制引脚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治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捷扬讯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