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242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第二二极管、第一~第六三极管、第一~第四MOS管、第一~第十电容、第一~第十电阻、15V电压输入端、5V电压输入端、PWM信号输入端、48V电压输入端、输出端。单片机接收霍尔传感器等的信号,经过内部计算,在一个周期内输出固定的PWM信号来控制上MOS管和下MOS管的开通与关断来控制电机的旋转。PWM信号控制驱动电路相关器件的通断,以此来控制功率MOS管的开关工作。其中,自举电容的充放电功能可以很好地提高开关控制的精度。并且,运用MOS管并联的方法可以增加驱动电路的带载量,满足不同功率需求的无刷直流电机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无刷直流电动机已在各个领域取得日益广泛的应用,产量巨大,是电机的主要发展方向,现已成功应用于军事、航空、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和电动自行车等多个领域。对于现有的无刷直流电机的MOS管驱动电路,其采用的控制策略多会出现开关MOS管门极驱动电流过大,从而导致损耗过高且驱动电路功率偏小等缺陷,因此,需要一种新的MOS管驱动电路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对电机更好的控制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通过合理配置功率MOS管的门极驱动电压,降低其开关损耗,延长使用寿命,并通过多管共同工作的模式,增加了驱动电路的功率。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第一 ~第二二极管、第一 ~第六三极管、第一 ~第四MOS管、第一 ~第十电容、第一 ~第十电阻;15V电压输入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5V电压输入端经第一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PWM信号输入端经第二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六电阻的一端、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经第五电阻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 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三电容的一端相连,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一 MOS管的源极、第二 MOS管的源极、第三MOS管的漏极、第四MOS管的漏极、输出端相连,第一 MOS管的漏极、第二 MOS管的漏极共同与48V电压输入端、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五电容的一端相连,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5V电压输入端还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经第九电阻与第十电阻的一端、PWM信号输入端相连,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第三MOS管的栅极、第四MOS管的栅极、第六电容的一端相连,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三MOS管的源极、第四MOS管的源极、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七电容的一端、第八电容的一端、第九电容的一端、第十电容的一端相连,第七~第十电容的另一端均与48V电压输入端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型号为414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三电容为自举电容。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型号为805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 ~第四MOS管的型号均为T0-220。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通过合理配置功率MOS管的门极驱动电压,降低其开关损耗,延长了使用寿命。2、本技术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通过多管共同工作的模式,增加了驱动电路的功率。3、本技术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电路简单实用,稳定性好,降低了故障率。4、本技术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成本低廉,易于维护,市场应用广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的整体架构图。图2是本技术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的原理框图。其中:D1~D2为第一 ~第二二极管、G1~G6为第一 ~第六三极管、V1~V4为第一 ~第四MOS管、Cl-ClO为第一 ~第十电容、Rl-RlO为第一 ~第十电阻、C为输出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包括上MOS管驱动电路、下MOS管驱动电路与电流采样电路。上MOS管驱动电路,+15V电压信号与电容Cl的一端、二极管Dl的阳极、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G2的集电极相连,+5V电压信号与电阻Rl —端相连,电阻Rl另一端与三极管Gl的基极相连,三极管Gl的发射极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接PWM控制信号,三极管Gl的集电极与电阻R4的一端、三极管G3的基极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l的阴极、三极管G3的集电极、电容C2的一端相连,三极管G3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G4的基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G4的集电极、MOS管Vl的栅极、MOS管V2的栅极、电容C3的一端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G4的发射极、电阻R7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MOS管Vl的源极、MOS管V2的源极、MOS管V3的漏极、MOS管V4的漏极、输出C相连,MOS管Vl的漏极、MOS管V2的漏极共同与+48V电压信号、电容C4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相连,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下MOS管驱动电路,+5V电压信号与三极管G5的基极相连,三极管G5的集电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三极管G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G5的发射极与电阻R9的一端相连,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阻RlO的一端、PWM控制信号相连,电阻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MOS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第二二极管、第一~第六三极管、第一~第四MOS管、第一~第十电容、第一~第十电阻;15V电压输入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5V电压输入端经第一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PWM信号输入端经第二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电容的一端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六电阻的一端、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经第五电阻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三电容的一端相连,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七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一MOS管的源极、第二MOS管的源极、第三MOS管的漏极、第四MOS管的漏极、输出端相连,第一MOS管的漏极、第二MOS管的漏极共同与48V电压输入端、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五电容的一端相连,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5V电压输入端还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经第九电阻与第十电阻的一端、PWM信号输入端相连,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第三MOS管的栅极、第四MOS管的栅极、第六电容的一端相连,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三MOS管的源极、第四MOS管的源极、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第七电容的一端、第八电容的一端、第九电容的一端、第十电容的一端相连,第七~第十电容的另一端均与48V电压输入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俊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