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音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240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音响,包括音响壳,音响壳设置有收容空间、喇叭口和转动孔;扬声器,扬声器固定于喇叭口;音频控制模块,音频控制模块固定于收容空间内,并且音频控制模块与扬声器连接;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位于收容空间内,并且转动杆的另一端从转动孔穿出;转动装置,转动装置固定于收容空间内,并且转动装置与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转动装置用于驱动转动杆360度转动;人体红外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固定于转动杆的另一端;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固定于收容空间内,并且微处理器分别与音频控制模块、转动装置和人体红外传感器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感应智能音响四周是否存在听众,若没有存在听众则自动停止播放音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音频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音响
技术介绍
音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电器之一。当音响接上电源,并且外部设备,例如手机、电脑、MP3等等,向其输送音频数据时,音响能够根据音频数据进行发声。但是,传统的音响大多数都是通过物理按键方式进行控制,例如:音响上设置有开关按键,开关按键用于控制音响开启或者关闭,音量按键,音量按键用于控制音响的声音大小。而物理按键的控制方式需要听众手动控制,非常不方便。另外,若听众突遇急事外出办事,忘记关闭音响,则音响一直处于播放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音响,能够360度旋转人体红外传感器,使人体红外传感器感应智能音响四周是否存在听众,若没有存在听众则自动停止播放音频。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音响,包括音响壳,所述音响壳设置有收容空间、喇叭口和转动孔,其中,所述转动孔位于所述音响壳的顶部,并且所述喇叭口和转动孔均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固定于所述喇叭口 ;音频控制模块,所述音频控制模块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且所述音频控制模块与所述扬声器连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且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从所述转动孔穿出;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且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所述转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360度转动;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固定于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固定于收容空间内,并且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音频控制模块、转动装置和人体红外传感器连接。其中,所述智能音响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且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升降装置上。其中,所述音响壳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相适配;所述转动孔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部。其中,所述智能音响还包括麦克风和语音识别模块;所述麦克风固定于所述音响壳上,并且所述麦克风与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连接;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且所述语音识别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其中,所述智能音响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且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通信适配器或者蓝牙通信适配器,。其中,所述智能音响还包括接口模块;所述接口模块固定于所述音响壳上,并且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其中,所述接口模块包括USB接口和串口。其中,所述智能音响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且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其中,所述喇叭口位于所述音响壳的侧壁;所述扬声器固定于所述喇叭口的固定方式为螺栓固定或者胶水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音频控制模块固定于音响壳内,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音响壳内并且固定于转动装置上,人体红外传感器固定于转动杆的另一端,微处理器控制转动装置驱动转动杆360度转动,从而带动人体红外传感器360度传动,实现人体红外传感器360度感应智能音响四周是否存在听众,在人体红外传感器没有感应到听众时,微处理器控制音频控制模块停止播放音频,实现智能音响的智能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音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智能音响实施方式中部分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智能音响实施方式中人体红外传感器收容于凹槽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和图2,智能音响20包括音响壳21、扬声器22、音频控制模块23、转动杆24、转动装置25、人体红外传感器26和微处理器27。音响壳21设置有收容空间(未标示)、喇叭口 211和转动孔(未标示),其中,转动孔位于音响壳21的顶部,并且喇叭口 211和转动孔均与收容空间连通。扬声器22固定于喇叭口 211。音频控制模块23固定于收容空间内,并且音频控制模块23与扬声器22连接。音频控制模块23用于控制扬声器22发声。转动杆24的一端位于收容空间内,并且转动杆24的另一端从转动孔穿出。转动装置25固定于收容空间内,并且转动装置25与转动杆24的一端固定,转动装置25用于驱动转动杆360度转动。人体红外传感器26固定于转动杆24的另一端。微处理器27固定于收容空间内,并且微处理器27分别与音频控制模块23、转动装置25和人体红外传感器26连接。微处理器27控制转动装置驱动转动杆360度转动,转动杆24带动人体红外传感器360转动,从实现人体红外传感器360度感应智能音响四周是否存在听众,当人体红外传感器26没有感应到听众时,微处理器27控制音频控制模块23关闭播放音频,实现智能音响的智能控制。进一步的,智能音响20包括升降装置28。升降装置28固定于收容空间内,并且升降装置28与微处理器27连接,转动装置25固定于升降装置28上,升降装置28用抬升或者降低转动装置25。当然,智能音响20可包括智能模式和常规模式,智能模式是指开启人体红外传感器26,微处理器27根据人体红外传感器26的感应数据控制音频控制模块23启动或者关闭,常规模式是指关闭人体红外传感器26,不进行智能控制的模式。当智能音响20开启智能模式时,升降装置28抬升转动装置25,转动装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音响,其特征在于,包括:音响壳,所述音响壳设置有收容空间、喇叭口和转动孔,其中,所述转动孔位于所述音响壳的顶部,并且所述喇叭口和转动孔均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固定于所述喇叭口;音频控制模块,所述音频控制模块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且所述音频控制模块与所述扬声器连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且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从所述转动孔穿出;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且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所述转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360度转动;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固定于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固定于收容空间内,并且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音频控制模块、转动装置和人体红外传感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捷扬讯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