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181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其包括壳体、驱动轴、旋转斜板、连杆机构、活塞、转换机构、致动器以及控制机构。该壳体包括吸入室、排放室、旋转斜板室以及缸膛对。该控制机构控制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分隔本体、可动体以及控制压力室。吸入室和旋转斜板室中的至少一者为低压室。控制机构包括控制通道和控制阀,该控制通道连接控制压力室、低压室以及排放室,该控制阀调节控制通道的开度。控制通道部分地形成在驱动轴中。当控制压力室的压力增大时,可动体增大旋转斜板的倾斜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52-131204描述了常规的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在下文中简称为压缩机)。该压缩机具有壳体,该壳体包括吸入室、排放室、旋转斜板室以及多个缸膛。可旋转的驱动轴被支承在壳体中。旋转斜板式室中设置有能够与驱动轴一起旋转的旋转斜板。连杆机构位于驱动轴与旋转斜板之间以允许改变旋转斜板的倾斜角。该倾斜角指的是相对于与驱动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角度。每个缸膛容置有活塞。该活塞在缸膛中往复运动并且在缸膛中限定了压缩室。转换机构将旋转斜板的旋转转换成活塞在每个缸膛中的往复运动。活塞往复运动时的行程取决于旋转斜板的倾斜角。旋转斜板的倾斜角由致动器改变,致动器由控制机构控制。致动器能够与驱动轴一体地在旋转斜板室中旋转。更具体地,致动器包括固定至驱动轴的分隔本体。该分隔本体容置有可动体,该可动体能够相对于分隔本体沿着旋转轴线移动。在分隔本体与可动体之间限定有控制压力室以通过控制压力室的压力使可动体移动。与控制压力室连通的连通通道延伸通过驱动轴。连通通道与排放室之间设置有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构造成改变控制压力室的压力并且使可动体相对于分隔本体沿着旋转轴线移动。可动体包括与铰链球相接触的后端。位于旋转斜板的中央部处的铰链球将旋转斜板枢转地联接至驱动轴。在铰链球的后端处设置有沿使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增大的方向迫压铰链球的弹簧。连杆机构包括铰链球和位于分隔本体与旋转斜板之间的臂。弹簧从后方迫压铰链球并且保持该铰链球与可动体相接触。沿与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销插入至臂的前端。也沿与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销插入至臂的后端。旋转斜板由臂和两个销支承以枢转连接至分隔本体。在压缩机中,压力调节阀打开以将排放室与压力调节室连接使得控制压力室的压力变得高于旋转斜板室的压力。这使可动体朝向后方移动并且抵抗弹簧的迫压力朝向后方推动铰链球。因而,旋转斜板枢转以减小其倾斜角并且缩短活塞的行程。这减小了驱动轴的每旋转一周的压缩机排量。当压力调节阀关闭并且使排放室与压力调节室断开连接时,控制压力室的压力变低并且大约与旋转斜板室的压力相同。这使可动体朝向前方移动,并且铰链球由于弹簧的迫压力而跟随可动体。因而,旋转斜板以与当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减小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枢转。这样增大了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并且延长了活塞的行程。在以上描述的常规的压缩机中,致动器适于降低控制压力室的压力以及增大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因而,难以迅速地增大压缩机排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迅速地增大压缩机排量的压缩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为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该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包括壳体、驱动轴、旋转斜板、连杆机构、多个活塞、转换机构、致动器以及控制机构。该壳体包括吸入室、排放室、旋转斜板室以及多个缸膛。该驱动轴以旋转的方式由壳体支承。该旋转斜板能够在旋转斜板室中与驱动轴一起旋转。连杆机构设置在驱动轴与旋转斜板之间。该连杆机构允许改变旋转斜板的相对于与驱动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多个活塞分别以往复运动的方式容置在缸膛中。当旋转斜板旋转时,转换机构使每个活塞在缸膛中以根据旋转斜板的倾斜角的行程进行往复运动。该致动器能够改变旋转斜板的倾斜角。控制机构控制致动器。该致动器适于能够与驱动轴一体地旋转。致动器包括分隔本体、可动体以及控制压力室,该分隔本体在旋转斜板室中松配合至驱动轴,该可动体联接至旋转斜板并且能够相对于分隔本体沿着旋转轴线移动,该控制压力室由分隔本体和可动体限定并且通过控制压力室的压力使可动体移动。吸入室和旋转斜板室中的至少一者限定了低压室。控制机构包括控制通道和控制阀。控制通道连接控制压力室、低压室和排放室。控制阀能够调节控制通道的开度。控制通道至少部分地形成在驱动轴中。可动体适于在控制压力室的压力增大时增大倾斜角。在结合了通过示例的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的附图的下列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通过参照当前优选实施方式以及附图的以下描述可最佳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图1为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在排量为最大时的截面图;图2为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的控制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在排量为最小时的截面图;图4为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的控制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在排量为最大时的截面图;以及图6为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在排量为最小时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分别安装在车辆中以形成车辆空调的制冷回路。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3,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包括壳体1、驱动轴3、旋转斜板5、连杆机构7、活塞9、前滑瓦11a、后滑瓦11b、致动器13以及图2中示出的控制机构15。前滑瓦11a和后滑瓦11b中的每一者均具有半球形形状。每个活塞9设置有成一对的前滑瓦11a和后滑瓦11b。如图1中所示,壳体1包括位于压缩机的前部处的前壳体构件17、位于压缩机的后部处的后壳体构件19以及位于前壳体构件17与后壳体构件19之间的第一缸体21和第二缸体23。前壳体构件17包括朝向前方突出的凸台17a。在凸台17a中围绕驱动轴3设置有密封装置25。另外,前壳体构件17包括第一吸入室27a和第一排放室29a。第一吸入室27a位于前壳体构件17的径向内部中,并且第一排放室29a位于前壳体构件17的径向外部中。后壳体构件19包括控制机构15。后壳体构件19包括第二吸入室27b、第二排放室29b以及压力调节室31。第二吸入室27b位于后壳体构件19的径向内部中,并且第二排放室29b位于后壳体构件19的径向外部中。压力调节室31位于后壳体构件19的径向中央部分中。排放通道(未示出)连接第一排放室29a和第二排放室29b。排放通道包括与压缩机的外侧连通的排放口。在第一缸体21与第二缸体23中限定有旋转斜板室33。旋转斜板室33位于壳体1的中央部分中。第一缸体21包括沿周向方向以相等角度间隔设置并且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缸膛21a。此外,第一缸体21包括第一轴孔21b。驱动轴3延伸通过第一轴孔21b。第一缸体21还包括位于第一轴孔21b的后侧的第一凹部21c。第一凹部21c与第一轴孔21b连通并且与第一轴孔21b同轴。另外,第一凹部21c与旋转斜板室33连通并且包括台阶状的壁表面。第一凹部21c的前部中设置有第一止推轴承35a。第一缸体21包括使旋转斜板室33与第一吸入室27a连通的第一吸入通道37a。以与第一缸体21相同的方式,第二缸体23包括第二缸膛23a。另外,第二缸膛23包括第二轴孔23b。驱动轴3延伸通过第二轴孔23b。第二轴孔23b与压力调节室31连通。第二缸体23还包括位于第二轴孔23c的前侧的第二凹部23c。第二凹部23c与第二轴孔23b连通并且与第二轴孔23b同轴。此外,第二凹部23c与旋转斜板室33连通并且包括台阶状的壁表面。在第二凹部23c的后部中设置有第二止推轴承35b。第二缸体23包括使旋转斜板室33与第二吸入室27b连通的第二吸入通道37b。旋转斜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吸入室、排放室、旋转斜板室以及多个缸膛;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以旋转的方式由所述壳体支承;旋转斜板,所述旋转斜板能够与所述驱动轴一起在所述旋转斜板室中旋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旋转斜板之间,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允许改变所述旋转斜板的相对于与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多个活塞,所述多个活塞分别以往复运动的方式容置在所述缸膛中;转换机构,当所述旋转斜板旋转时,所述转换机构使每个活塞在所述缸膛中以根据所述旋转斜板的所述倾斜角的行程进行往复运动;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能够改变所述旋转斜板的所述倾斜角;以及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致动器;其中,所述致动器适于能够与所述驱动轴一体地旋转;所述致动器包括分隔本体、可动体以及控制压力室,所述分隔本体在所述旋转斜板室中松配合至所述驱动轴,所述可动体联接至所述旋转斜板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分隔本体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移动,所述控制压力室由所述分隔本体和所述可动体限定并且通过所述控制压力室的压力使所述可动体移动;所述吸入室和所述旋转斜板室中的至少一者限定低压室;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通道,所述控制通道连接所述控制压力室、所述低压室以及所述排放室,以及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能够调节所述控制通道的开度;所述控制通道至少部分地形成在所述驱动轴中;以及所述可动体适于在所述控制压力室的压力增大时增大所述倾斜角。...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3.28 JP 2014-0701811.一种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吸入室、排放室、旋转斜板室以及多个缸膛;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以旋转的方式由所述壳体支承;旋转斜板,所述旋转斜板能够与所述驱动轴一起在所述旋转斜板室中旋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旋转斜板之间,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允许改变所述旋转斜板的相对于与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多个活塞,所述多个活塞分别以往复运动的方式容置在所述缸膛中;转换机构,当所述旋转斜板旋转时,所述转换机构使每个活塞在所述缸膛中以根据所述旋转斜板的所述倾斜角的行程进行往复运动;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能够改变所述旋转斜板的所述倾斜角;以及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致动器;其中,所述致动器适于能够与所述驱动轴一体地旋转;所述致动器包括分隔本体、可动体以及控制压力室,所述分隔本体在所述旋转斜板室中松配合至所述驱动轴,所述可动体联接至所述旋转斜板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分隔本体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移动,所述控制压力室由所述分隔本体和所述可动体限定并且通过所述控制压力室的压力使所述可动体移动;所述吸入室和所述旋转斜板室中的至少一者限定低压室;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通道,所述控制通道连接所述控制压力室、所述低压室以及所述排放室,以及控制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真也铃木隆容本田和也西井圭山崎佑介太田雅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