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手持式塔机物联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的重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49498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塔机的检测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适于手持式塔机物联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的重量检测装置,包括底盘,底盘上固定有环形包围壁板,底盘上还设有左前安装柱、右前安装柱、左后安装柱和右后安装柱,环形包围壁板包围的区域内设有重量传感器且其前后两端分别为检测端,环形包围壁板的内壁上设有垂直于重量传感器的前、后端并与重量传感器的前、后端相抵靠的前、后测试端件,重量传感器左端或右端作为数据输出端并连接有数据输出线,环形包围壁板外壁的左侧和右侧固定有左安装臂以及右安装臂,左安装臂和右安装臂上均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的安装孔,结构稳定、精度高、可控性强又便于观察、记录、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塔机的检测控制装置
,具体为适于手持式塔机物联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的重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塔机的起重量的检测、控制主要是采用起重量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是利用内部的金属环体在受到力的作用后变形而推动其内部的微动开关,一般就设有四个微动开关,就只能得到四种不同的限制载荷,微动开关是连接到外部的控制电路可以制动塔机起吊作业,这种现有的设备检测的精度不高,载荷限制的范围有限,不够直观,控制容易出现偏差或者错误,而且不能很好地观察整个起吊升降过程中增减载荷或者速度变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重量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精度高、可控性强又便于观察、记录、分析的适于手持式塔机物联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的重量检测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适于手持式塔机物联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的重量检测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固定有环形包围壁板,所述底盘上还设有靠环形包围壁板的内壁出固定有呈矩形状分布排列的四个安装柱且分别为左前安装柱、右前安装柱、左后安装柱和右后安装柱,所述环形包围壁板包围的区域内设有矩形状的重量传感器且其前后两端分别为检测端,所述重量传感器的前端正对左前安装柱和右前安装柱之间的区域且其后端正对左后安装柱和右后安装柱之间的区域,所述环形包围壁板的内壁上设有垂直于重量传感器的前端并与重量传感器的前端相抵靠的前测试端件以及垂直于重量传感器的后端并与重量传感器的后端相抵靠的后测试端件,所述重量传感器左端或右端作为数据输出端并连接有数据输出线,所述环形包围壁板的上部设有可安装在四个所述安装柱上的盒盖,所述盒盖上设有供数据输出线出入的通口,所述环形包围壁板外壁的左侧和右侧固定有分别和塔机钢丝绳滑轮安装连接的左安装臂以及和塔机机架安装连接的右安装臂,所述左安装臂和右安装臂上均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的安装孔。上述技术方案中,整个结构牢固稳定,可以进行高精度的塔机钢丝绳所吊的载荷的重量的检测,起吊过程中载荷的重量通过钢丝绳、滑轮可以引起环形包围壁板微变形,然后有前、后测试端件作用到重量传感器进行检测,重量传感器通过数据输出线传送到外部的数据设备,本结构最适合于连接到手持式塔机物联智能监控管理(RFID)系统,将数据传输到该系统中,由该系统进行数据的观察、记录、分析等处理,可以通过图像直观地反映出来,而且通过该系统的监控,配合本结构,精度更高,可控性更强,手持式塔机物联智能监控管理(RFID)系统可以同时连接塔机的控制电路,根据检测的载荷的变化可以进行停开等作业,方便管理,使得塔机的操作更加安全可靠。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底盘的前后两端固定有平衡翼板。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优化受力分布,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可控性。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前测试端件和后测试端件均包括固定在环形包围壁板的内壁上的螺杆以及与重量传感器前端或者后端相抵靠的抵靠螺母。根据不同设备的要求进行安装调节,提高检测精度和可控性,便于安装实现。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前测试端件或后测试端件上的螺杆位于抵靠螺母和环形包围壁板的内壁之间的部位上还设有平衡螺母。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检测的精度和可控性。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重量传感器的左侧和右侧与环形包围壁板的内壁之间均连接有限位缓冲弹簧。减少外部干扰的作用力,提高检测精度和可控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整个结构牢固稳定,可以进行高精度的塔机钢丝绳所吊的载荷的重量的检测,结构稳定、精度高、可控性强又便于观察、记录、分析,非常适合于连接到手持式塔机物联智能监控管理(RFID)系统,可以进行对塔机进行更加安全、可靠、方便的管理,更加人性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盒盖未安装盖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盒盖未安装盖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盘,2、环形包围壁板,31、左前安装柱,32、右前安装柱,33、左后安装柱,34、右后安装柱,4、重量传感器,51、前测试端件,52、后测试端件,6、数据输出线,7、盒盖,60、通口,81、左安装臂,82、右安装臂,83、安装孔,9、平衡翼板,50、螺杆,501、抵靠螺母,502、平衡螺母,22、限位缓冲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如图1所示,适于手持式塔机物联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的重量检测装置,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I上固定有环形包围壁板2,所述底盘I上还设有靠环形包围壁板2的内壁出固定有呈矩形状分布排列的四个安装柱且分别为左前安装柱31、右前安装柱32、左后安装柱33和右后安装柱34,所述环形包围壁板2包围的区域内设有矩形状的重量传感器4且其前后两端分别为检测端,所述重量传感器4的前端正对左前安装柱31和右前安装柱32之间的区域且其后端正对左后安装柱33和右后安装柱34之间的区域,所述环形包围壁板2的内壁上设有垂直于重量传感器4的前端并与重量传感器4的前端相抵靠的前测试端件51以及垂直于重量传感器4的后端并与重量传感器4的后端相抵靠的后测试端件52,所述重量传感器4左端或右端作为数据输出端并连接有数据输出线6,所述环形包围壁板2的上部设有可安装在四个所述安装柱上的盒盖7,所述盒盖7上设有供数据输出线6出入的通口 60,所述环形包围壁板2外壁的左侧和右侧固定有分别和塔机钢丝绳滑轮安装连接的左安装臂81以及和塔机机架安装连接的右安装臂82,所述左安装臂81和右安装臂82上均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的安装孔83。底盘I的前后两端固定有平衡翼板9。前测试端件51和后测试端件52均包括固定在环形包围壁板2的内壁上的螺杆50以及与重量传感器4前端或者后端相抵靠的抵靠螺母501。前测试端件51或后测试端件52上的螺杆50位于抵靠螺母501和环形包围壁板2的内壁之间的部位上还设有平衡螺母502。实施例2,如图2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重量传感器4的左侧和右侧与环形包围壁板2的内壁之间均连接有限位缓冲弹簧22。【主权项】1.适于手持式塔机物联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的重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I)上固定有环形包围壁板(2),所述底盘(I)上还设有靠环形包围壁板(2 )的内壁出固定有呈矩形状分布排列的四个安装柱且分别为左前安装柱(31)、右前安装柱(32)、左后安装柱(33)和右后安装柱(34),所述环形包围壁板(2)包围的区域内设有矩形状的重量传感器(4)且其前后两端分别为检测端,所述重量传感器(4)的前端正对左前安装柱(31)和右前安装柱(32)之间的区域且其后端正对左后安装柱(33)和右后安装柱(34)之间的区域,所述环形包围壁板(2)的内壁上设有垂直于重量传感器(4)的前端并与重量传感器(4)的前端相抵靠的前测试端件(51)以及垂直于重量传感器(4)的后端并与重量传感器(4)的后端相抵靠的后测试端件(52),所述重量传感器(4)左端或右端作为数据输出端并连接有数据输出线(6),所述环形包围壁板(2)的上部设有可安装在四个所述安装柱上的盒盖(7),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适于手持式塔机物联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的重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1)上固定有环形包围壁板(2),所述底盘(1)上还设有靠环形包围壁板(2)的内壁出固定有呈矩形状分布排列的四个安装柱且分别为左前安装柱(31)、右前安装柱(32)、左后安装柱(33)和右后安装柱(34),所述环形包围壁板(2)包围的区域内设有矩形状的重量传感器(4)且其前后两端分别为检测端,所述重量传感器(4)的前端正对左前安装柱(31)和右前安装柱(32)之间的区域且其后端正对左后安装柱(33)和右后安装柱(34)之间的区域,所述环形包围壁板(2)的内壁上设有垂直于重量传感器(4)的前端并与重量传感器(4)的前端相抵靠的前测试端件(51)以及垂直于重量传感器(4)的后端并与重量传感器(4)的后端相抵靠的后测试端件(52),所述重量传感器(4)左端或右端作为数据输出端并连接有数据输出线(6),所述环形包围壁板(2)的上部设有可安装在四个所述安装柱上的盒盖(7),所述盒盖(7)上设有供数据输出线(6)出入的通口(60),所述环形包围壁板(2)外壁的左侧和右侧固定有分别和塔机钢丝绳滑轮安装连接的左安装臂(81)以及和塔机机架安装连接的右安装臂(82),所述左安装臂(81)和右安装臂(82)上均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的安装孔(8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淑雯曹国平安康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创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