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主导航水藻清理装置,包括推料轮、船体、控制装置、摄像头、气囊、推进器和水藻收集腔,所述船体的外围设有气囊,所述船体的左侧下部两侧设有推进器,所述船体的右端设有减震板,所述船体的中部下侧设有推料轮,所述推料轮的外圈于船体的底部设有滤网,所述滤网由水平段、挡料段、输送段和过料段四段衔接而成,所述滤网的两侧倾斜设有辅助送料板,所述船体的左侧上部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设有摄像头,所述控制装置位于船体的左侧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水藻进行自动导航清理,效率高,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清洁船,具体是一种自主导航水藻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藻类通常是指一群在水中以浮游方式生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微生物,其种类繁多,均含叶绿素。一般讲,往往是水体污染相对不太严重时,有可能发生藻类生长,形成水华,当水体中的溶解氧一旦得到部分提高,加上温度合适,光照合适,藻类生长的条件就成熟了,因为原来水体中存在的低等生物抗污染能力强、繁殖快、不易消亡,流入水体中及原有水体中的富含磷、氮等营养源给了这些藻类等低等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生物能量。淡水中藻类去除方法一般包括有:混凝除藻、直接过滤除藻、沉淀或过滤除藻、预氧化除藻、渗渠除藻、微滤机法等,但是这些除藻的方法操作都较为复杂,需要人工操作,不能实现自动化,且在大型水域使用时不便利,限制了其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主导航水藻清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主导航水藻清理装置,包括减震板、推料轮、船体、控制装置、摄像头、气囊、推进器、水藻收集腔、滤网和辅助送料板,所述船体的外围设有气囊,所述船体的左侧下部两侧设有推进器,所述船体的右端设有减震板,所述船体的中部下侧设有推料轮,所述推料轮上均匀设有四个叶片,所述推料轮的外圈于船体的底部设有滤网,所述滤网由四段衔接而成,分别为水平段、挡料段、输送段和过料段,所述水平段导通设于船体的底部,其上设有水藻收集腔,所述挡料段平滑连接于水平段的右侧,且挡料段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所述输送段平滑连接于挡料段的右端,且输送段为凹陷的弧形结构,所述过料段与输送段平滑连接,所述水平段、挡料段和输送段均为钢制网状结构,所述过料段为钢制杆状结构,所述滤网的两侧倾斜设有辅助送料板,所述船体的左侧上部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设有摄像头,所述控制装置位于船体的左侧内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视频采集装置、驱动控制装置和中央处理单元。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板为弧形结构,且右端向上翘起。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料轮的叶片均为折板结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平段、挡料段和输送段的网孔直径为0.3cm ?0.5cm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四段式滤网、推料轮和辅助推料板的协调配合,即可以加大清理水藻的面积,又可以避免水藻从船体的两侧滑走,提升了清理效果,推料轮叶片为折板结构,可以更好地推动水藻到水藻收集腔中,通过控制装置、推进器和摄像头的协调作用,可以实现船体的自主导航,摆脱了传统人工导航清理水藻所带来的不便,此外,船体前端的减震板可以很好的保护船体和气囊不受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O【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不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推料轮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自主导航水藻清理装置,包括减震板1、推料轮2、船体3、控制装置4、摄像头5、支杆6、气囊7、推进器8、水藻收集腔9、滤网10和辅助送料板11,所述船体3的外围设有气囊7,通过气囊7支撑整个船体3漂浮于水面上,所述船体3的左侧下部两侧设有推进器8,通过推进器8推动整个船体3行进,且通过船体两侧的推进器8差分配合,实现船体3转向,所述船体3的右端设有向上翘起弧形结构的减震板1,所述减震板I用于保护气囊7不受损坏,且可以疏通船体3前方的障碍物,所述船体3的中部下侧设有推料轮2,所述推料轮2上均匀设有四个叶片,且每个叶片均为折板结构,可以更好的推送水藻,避免水藻从推料轮2的侧面滑出,影响清理作业的效率,所述推料轮2还可以起到辅助推动船体3前进的作用,所述推料轮2的外圈于船体3的底部设有滤网10,所述滤网10由四段衔接而成,分别为水平段101、挡料段102、输送段103和过料段104,所述水平段101导通设于船体3的底部,其上设有水藻收集腔9,所述水藻收集腔9用于收集水藻,且通过水平段101滤出水分,以减小船体3的负重,所述挡料段102平滑连接于水平段101的右侧,且挡料段102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其便于水藻平滑的输送到水藻收集腔9中,且通过弧形凸起可以防止水藻回流,所述输送段103平滑连接于挡料段102的右端,且输送段103为凹陷的弧形结构,其与推料轮2相配合,一方面用来滤出水藻到输送段103,另一方面通过推料轮2的作用将水藻沿着输送段103推送到水藻收集腔9内,所述过料段104与输送段103平滑连接,其用于对输送段103进行支撑,以使其可以抵抗强烈撞击,所述水平段101、挡料段102和输送段103均为钢制网状结构,且网孔直径为0.3?0.5cm,以将水藻阻挡住,且可以滤出水分,减小阻力,所述过料段104为钢制杆状结构,其通过几根钢制杆固定于船体3的底部,以对输送段103进行牢固加强,所述滤网10的两侧倾斜设有辅助送料板11,所述辅助送料板11既可以增加船体3清理水藻的面积,又可以避免水藻从滤网10的两侧流出,以提高清理效果。所述船体3的左侧上部设有支杆6,所述支杆6的顶端设有摄像头5,所述摄像头5获取到的视频图像传输到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处理后,控制推进器8动作,以使船体3转向,对水面的其他水藻进行清理,所述控制装置4位于船体3的左侧内部,所述控制装置4包括视频采集装置、驱动控制装置和中央处理单元,控制装置4接收到视频采集装置的数据,通过中央处理单元进行分析处理,后中央处理单元控制驱动控制装置动作,包括船体3转向和推料轮2动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推料轮2和推进器8的共同作用驱动船体3前进,减震板I可以保护气囊7和清除船体3前方的障碍,通过推料轮2、辅助送料板11和滤网10的配合作用,水藻可以被推到水藻收集腔9中,当中央处理单元判断摄像头5采集到的视频图像为非水藻区域时,控制装置4控制船体3两侧的推进器8差分动作,以对船体3进行转向,到有水藻的区域继续进行清理作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一种自主导航水藻清理装置,包括减震板、推料轮、船体、控制装置、摄像头、气囊、推进器、水藻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主导航水藻清理装置,包括减震板、推料轮、船体、控制装置、摄像头、气囊、推进器、水藻收集腔、滤网和辅助送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的外围设有气囊,所述船体的左侧下部两侧设有推进器,所述船体的右端设有减震板,所述船体的中部下侧设有推料轮,所述推料轮上均匀设有四个叶片,所述推料轮的外圈于船体的底部设有滤网,所述滤网由四段衔接而成,分别为水平段、挡料段、输送段和过料段,所述水平段导通设于船体的底部,其上设有水藻收集腔,所述挡料段平滑连接于水平段的右侧,且挡料段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所述输送段平滑连接于挡料段的右端,且输送段为凹陷的弧形结构,所述过料段与输送段平滑连接,所述水平段、挡料段和输送段均为钢制网状结构,所述过料段为钢制杆状结构,所述滤网的两侧倾斜设有辅助送料板,所述船体的左侧上部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设有摄像头,所述控制装置位于船体的左侧内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视频采集装置、驱动控制装置和中央处理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曼曼,王平,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树叶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