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39283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1 17:58
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密闭性能的笼形阀。笼形阀(1)具有阀主体(10)、上盖(20)、笼(30)以及阀塞(40)。这里,在笼(30)的上部阀座(32)上,形成有起到自密封的功能的环状薄壁部(34c)。另外,在阀塞(40)的下部就位部(42)上,形成有起到自密封的功能的环状薄壁部(43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配管内的流体流量进行调整的笼形阀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对配管内的流体流量进行调整的阀,已知有一种笼形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这种笼形阀具有:阀主体,该阀主体具有流入道及流出道;筒状的笼;以及塞子,该塞子能够在该笼内部进行进退,该笼形阀通过该塞子进退使形成于笼的流体通过用窗进行开闭,从而对在连接于笼形阀的配管内流通的流体流量进行控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特开平8-2708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这种笼形阀近年来被期望用于切断阀。该切断阀在发生地震或火灾等灾害的场合的紧急情况时将配管内的流体的流通予以切断。因此,对于用于切断阀的阀来说,要求高度密封性能和可靠性。此外,从节能、省力化的要求看,还希望能用较小的力将较高的压力予以切断的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的笼形阀。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笼形阀的特征在于,具有:主体,该主体具有流体的流入道及流出道;筒状的笼,该笼固定于该主体的内部,具有与流入道及流出道中的至少一方连通的窗;阀塞,该阀塞在该笼内沿笼的轴线滑动,对窗进行开闭;以及自密封构造,该自密封构造设于笼及阀塞中的至少一方,当阀塞处于将窗予以全闭的位置时承受流体的压力,提高笼与阀塞之间的密闭性,自密封构造是对笼的内周壁面或阀塞的外周壁面进行加工而形成的。在上述笼形阀中,也可以做成这样的结构,阀塞形成为有顶筒状,且具有:设于顶部侧的外周壁的第I就位部;以及设于底部侧的外周壁的第2就位部,笼具有:第I阀座,该第I阀座形成于窗的第I就位部侧的内周壁,且能够装拆地与该第I就位部抵接;以及第2阀座,该第2阀座形成于窗的第2就位部侧的内周壁,且能够装拆地与该第2就位部抵接,自密封构造在流体从流入道通过笼的窗而流入笼内并从笼的底部侧向流出道流出的情况下,形成于阀塞的第2就位部,或形成于阀塞的第2就位部及笼的第I阀座。另外,在上述笼形阀中,也可以做成这样的结构,阀塞形成为有顶筒状,且具有:设于顶部侧的外周壁的第I就位部;以及设于底部侧的外侧壁的第2就位部,笼具有:第I阀座,该第I阀座形成于窗的第I就位部侧的内周壁,且能够装拆地与该第I就位部抵接;以及第2阀座,该第2阀座形成于窗的第2就位部侧的内周壁,且能够装拆地与该第2就位部抵接,自密封构造在流体从流入道通过笼的底部侧而流入笼内并从笼的窗向流出道流出的情况下,形成于笼的第2阀座,或形成于笼的第2阀座及阀塞的第I就位部。在上述笼形阀中,自密封构造也可以包括:第I环状槽及第2环状槽,该第I环状槽及第2环状槽沿笼的周向而平行地形成在笼的内周壁面上;以及第I环状薄壁部,该第I环状薄壁部形成于第I环状槽与第2环状槽之间,承受流体的压力而变形。在此,第I环状槽及第2环状槽的底部的与第I环状薄壁部的边界也可以被倒圆角。另外,在上述笼形阀中,自密封构造也可以包括:第3环状槽及第4环状槽,该第3环状槽及第4环状槽沿阀塞的周向而平行地形成在阀塞的外周壁面上;以及第2环状薄壁部,该第2环状薄壁部形成于第3环状槽与第4环状槽之间,承受流体的压力而变形。在此,第3环状槽及第4环状槽的底部的与第2环状薄壁部的边界也可以被倒圆角。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由于自密封构造是对笼的内周壁面或阀塞的外周壁面进行加工而形成的,该自密封构造设于笼及阀塞的至少一方,当阀塞处于将窗予以闭合的位置时,承受流体的压力,来提高笼与阀塞之间的密闭性,因此,不会使笼形阀的零件个数增加,是一种廉价的结构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密闭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笼形阀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笼形阀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笼形阀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笼形阀的变形例的剖视图。符号说明I…笼形阀,10…阀主体,20...上盖,21...阀轴,30...笼,31...窗,32...上部阀座,33…下部阀座,34...自密封构造,34a、36a…第I环状槽,34b、36b…第2环状槽,34c、36c...第I薄壁部,34d、36d…连接部,36…自密封构造,40…阀塞,40a…平衡孔,41…上部就位部,42…下部就位部,43…自密封构造,43a、44a…第3环状槽,43b、44b…第4环状槽,43c、44c…第2薄壁部,43d、44d…连接部,44...自密封构造,50...密封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笼形阀I具有:阀主体10 ;以及用螺栓等与该阀主体10的上端开口部接合的上盖20。另外,在下面叙述中,在正对图1的纸面的状态下,将该纸面的上设为“上”,将下设为“下”来进行说明。在阀主体10的内部,由隔壁11隔开而形成两个流路12、13。该流路12、13用凸缘部与未图示的管道接合,流体从图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流入流路12内。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12是流入道,流路13是流出道。在开口于阀主体10的隔壁11上的阀座口嵌入有形成为圆筒状的笼30的下端外周缘部。该笼30的上端部由阀主体10和上盖20夹持。在笼30的侧壁上开口有与流路12连接、且将流路12和流路13予以连通的多个流体通过用的窗31。在笼30的内周壁的窗31的上下分别形成有上部阀座32及下部阀座33。阀轴21能够上下移动地轴支承于上盖20上。该阀轴21的上端部与未图示的使该阀轴21向上下方向移动的驱动部连结,阀轴21的下端部固定有阀塞40。在笼30内插入有阀塞40,该阀塞40在笼30内沿笼30的轴线滑动地被支承。阀塞40形成为向下方开口的有顶圆筒状。在该阀塞40上形成有:能够与形成于笼30的上部阀座32抵接的上部就位部41 ;以及能够与形成于笼30的下部阀座33抵接的下部就位部42。另外,在阀塞40的顶部,形成有用于使笼30上下的内压均匀化的平衡孔40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笼30的上部阀座32及阀塞40的下部就位部42,通过对笼30的内周壁面及阀塞40的外周壁面进行加工而形成有自密封构造34、43,该自密封构造34、43在阀塞40处于将笼30的窗31予以全闭的位置时,承受流体的压力来提高笼30与阀塞40之间的密闭性。具体来说,自密封构造34形成在笼30的内周壁的大致中央部,包括:与笼30的轴线同心的第I环状槽34a ;形成在该第I环状槽34a的下方、且与笼30的轴线同心的第2环状槽34b ;以及形成在第I环状槽34a与第2环状槽34b之间、承受流体的压力而变形的第I环状薄壁部34c。该第I环状薄壁部34c起到自密封的功能,在其端部形成有上部阀座32。这里,第I环状槽34a和第2环状槽34b沿笼30的周向而互相平行地形成。另外,位于第I环状槽34a及第2环状槽34b的底部(根部)与第I薄壁部34c之间的边界的连接部34d被倒圆角(截面大致为圆弧状)。另外,自密封构造43形成在阀塞40的外周壁的下端部,包括:与阀塞40的轴线同心的第3环状槽43a ;形成在该第3环状槽43a的下方、且与阀塞40的轴线同心的第4环状槽43b ;以及形成在第3环状槽43a与第4环状槽43b之间、承受流体的压力而变形的第2环状薄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笼形阀,其特征在于,具有:主体,该主体具有流体的流入道及流出道;筒状的笼,该笼固定于该主体的内部,具有与所述流入道及所述流出道中的至少一方连通的窗;阀塞,该阀塞在该笼内沿所述笼的轴线滑动,对所述窗进行开闭;以及自密封构造,该自密封构造设于所述笼及所述阀塞中的至少一方,当所述阀塞处于将所述窗予以全闭的位置时承受流体的压力,提高所述笼与所述阀塞之间的密闭性,所述自密封构造是对所述笼的内周壁面或所述阀塞的外周壁面进行加工而形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典史中村宪一
申请(专利权)人: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