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UACJ专利>正文

铝合金包覆材以及安装有该包覆材成型而得的管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3867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1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成型时能获得外表面耐腐蚀性优异的热交换器用管的铝合金包覆材,其是芯材的一面包覆内皮材,另一面包覆牺牲阳极材的三层结构的铝合金包覆材,其中,芯材是由0.6~2.0%的Mn、0.03~1.0%的Cu、余量为铝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构成的Al-Mn-Cu合金,牺牲阳极材是由0.5~6.0%的Zn、0.03~0.3%的Cu、余量为铝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构成的Al-Zn-Cu合金,内皮材是由0.6~2.0%的Mn、0.2~1.5%的Cu、余量为铝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构成的Al-Mn-Cu合金,芯材、内皮材以及牺牲阳极材的Cu量%满足(牺牲阳极材的Cu%)≤(芯材的Cu%)≤(内皮材的Cu%)的关系。也可以是由芯材和牺牲阳极材构成的两层结构的铝合金包覆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包覆材,具体而言涉及管成型时,能够得到外表面耐腐蚀性优 异的热交换器用管的铝合金包覆材、以及安装有该包覆材成型而得的管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通过钎焊连接而得以一体化的铝制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通路管,适 合使用由铝合金挤压管或者铝合金板材弯曲而成的管。在这些制冷剂通路管中,为了提高 外表面(大气侧)的耐腐蚀性,在构成制冷剂通路管的外表面一侧,对挤压管进行Zn热喷 镀,对由板材弯曲而成的管包覆Al-Zn类合金,由此实现以借助Zn扩散层而得的牺牲阳极 效果为目标的设计。 近年来,尤其对汽车用热交换器的构成材料提出了的薄壁化、高耐腐蚀化的要求, 还提出了通过牺牲阳极材中Zn含量的降低所带来的牺牲阳极层的腐蚀速度降低、或牺牲 阳极层厚度增大的要求。但是,在已知的挤压管中,从热喷镀效率的方面来看,Zn热喷镀量 的降低是困难的,即使在由板材弯曲而成的管中,如果芯材含有的Cu的扩散影响导致牺牲 阳极材的电位变高,Zn量降低,则无法确保用于获得牺牲阳极效果的充分的电位差,从而降 低牺牲阳极材的Zn含量是困难的,另外,基于制造成本的观点,为了牺牲阳极层厚度的增 大而增加包覆率也是困难的。 虽然也提出有这样的钎焊板:对里侧的焊材中添加比芯材更多的Cu,钎焊后,对 以使电位从外表面侧向里侧变高的方式而被施加电位梯度的钎焊板、外表面侧的焊材添加 Zn,同时对里侧的焊材添加 Cu,通过以特定的添加比率的Zn、Cu而形成的Zn和Cu的浓度 梯度,使电位从钎焊板的外表面向内面方向变高。但借助从焊材扩散出来的Cu形成电位高 的层较薄,且电位高的层和芯材之间的电位差也小,因此腐蚀会导致芯材几乎消耗光,在将 要产生贯通孔的状态下,抑制贯通孔产生的效果不充分。 已知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46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271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470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由铝合金板材弯曲而成的管,进行了构成管的铝合 金包覆材的结构、包覆材各层的合金组成和耐腐蚀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讨,其结果 发现,在用构成管的铝合金包覆材的成分所形成的芯材和牺牲阳极材的两层结构中、或者 在芯材的一面包覆牺牲阳极材而另一面配置比芯材的电位高的内皮材而成的三层结构中, 当使牺牲阳极材含有微量Cu时,牺牲阳极材的腐蚀速度得到抑制,牺牲阳极材可长时间留 存,且可抑制贯通孔的产生,提高了外表面(大气侧)的耐腐蚀性。尤其在三层结构中,由于 芯材对内皮材起到牺牲阳极效果,从而相对于内皮材,牺牲阳极材和芯材构成牺牲阳极层, 其结果,牺牲阳极层的厚度增大,可更长时间地抑制贯通孔的产生。 本专利技术是根据上述观点且进一步反复试验、研讨而成的结果,其目的在于,提供管 成型时能够得到外表面耐腐蚀性优异的热交换器用管的铝合金包覆材、以及安装有该包覆 材成型而得的管的热交换器。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铝合金包覆材,其是芯材的一面包覆牺牲阳极 材而成的铝合金包覆材,其中,芯材是由0. 6~2. 0%的Μη、0. 03~1. 0%的Cu、余量为铝 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构成的Al-Mn-Cu合金,牺牲阳极材是由0. 5~6. 0%的Ζη、0. 03~ 0. 3%的Cu、余量为铝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构成的Al-Zn-Cu合金,芯材以及牺牲阳极材 的Cu含量满足(牺牲阳极材的Cu含量% )<(芯材的Cu含量% )的关系。在以下的说 明中,合金%全以质量%表示。 技术方案2的铝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中,上述芯材进一步含有 1. 5 %以下的Si、0. 7 %以下的Fe中的一种或两种。 技术方案3的铝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中,上述芯材进一步 含有(λ 01~(λ 3%的Ti。 技术方案4的铝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其是芯材的一面包覆内皮材,另一面包 覆牺牲阳极材而成的铝合金包覆材,其中,芯材是由0.6~2.0%的Μη、0. 03~1.0%的 Cu、余量为铝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构成的Al-Mn-Cu合金,内皮材是由0. 6~2. 0%的Mn、 0.2~1.5%的Cu、余量为铝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构成的Al-Mn-Cu合金,牺牲阳极材是由 0. 5~6. 0%的Ζη、0. 03~0. 3%的Cu、余量为铝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构成的Al-Zn-Cu 合金,芯材、内皮材以及牺牲阳极材的Cu含量满足(牺牲阳极材的Cu含量% )<(芯材的 Cu含量% )<(内皮材的Cu含量% )的关系。 技术方案5的铝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中,上述芯材进一步含有 1. 5 %以下的Si、0. 7 %以下的Fe中的一种或两种。 技术方案6的错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或5中,上述芯材进一步 含有(λ 01~(λ 3%的Ti。 技术方案7的铝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6的任一项中,上述内 皮材进一步含有1.5 %以下的Si、0. 7 %以下的Fe中的一种或两种。 技术方案8的铝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7的任一项中,上述内 皮材进一步含有0.01~0.3%的Ti。 技术方案9的铝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8的任一项中,上述牺 牲阳极材进一步含有1. 5%以下的Si、0. 7%以下的Fe、l. 5%以下的Mn中的一种或两种以 上。 技术方案10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以使内皮材构成制冷剂通路侧、使 牺牲阳极材构成大气侧的方式,将技术方案1~9中任一项所述的铝合金包覆材成型为管, 对该管安装铝翅片并钎焊而成。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管成型时外表面的耐腐蚀性优异、可适用于热交换器、尤其可 适用于汽车用热交换器的管的原材料的铝合金包覆材,以及安装有该铝合金包覆材成型而 得的管的热交换器。【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由本专利技术的铝合金包覆材成型而得的热交换器用管的实施例的剖面 图。 图2是示出由本专利技术的铝合金包覆材成型而得的热交换器用管的其他实施例的 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铝合金包覆材,其结构为由芯材和牺牲阳极材构成的两层结 构,或者为芯材的一面配置牺牲阳极材、另一面配置比芯材电位高的内皮材的三层结构,牺 牲阳极材含有Cu,其中,如果以使内皮材构成制冷剂通路侧、牺牲阳极材构成大气侧的方式 来进行管的成型并将其安装于热交换器中,就能抑制牺牲阳极材的腐蚀速度,且牺牲阳极 材带来的牺牲阳极效果可长时间保持,从而能够长时间地抑制贯通孔的产生,实现外表面 (大气侧)的耐腐蚀性的提高。尤其,在三层结构中,由于芯材相对于内皮材起到牺牲阳极 效果,从而相对于内皮材,牺牲阳极材和芯材成为牺牲阳极层,其结果,增加了牺牲阳极层 的厚度,能更长时间地抑制贯通孔的产生。 在两层结构的基本构成中,作为芯材适用由0. 6~2. 0%的Μη、0. 03~1. 0%的 Cu、余量为错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构成的Al-Mn-Cu合金,作为牺牲阳极材适用由0. 5~ 6. 0%的Ζη、0. 03~0. 3%的Cu、余量为铝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铝合金包覆材,其是芯材的一面包覆牺牲阳极材而成的铝合金包覆材,其特征在于,芯材是由0.6~2.0%的Mn、0.03~1.0%的Cu、余量为铝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构成的Al‑Mn‑Cu合金,牺牲阳极材是由0.5~6.0%的Zn、0.03~0.3%的Cu、余量为铝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构成的Al‑Zn‑Cu合金,芯材以及牺牲阳极材的Cu含量满足牺牲阳极材的Cu含量%≤芯材的Cu含量%的关系,其中,合金%是指质量%,以下也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寿和小路知浩藤村涼子山下尚希田中宏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UACJ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