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植物源化合物增效组合物,它由香茅醛和甲基庚酮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香茅醛和甲基庚酮进行复配混用,该组合对水稻稻瘟病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都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可达70%左右,防治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农药的用量,不仅减小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成本,解决滥施农药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易行,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科技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植物源化合物增效组合 物。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年由于稻瘟病的危害给水稻的生产造成了十 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的水稻种植区由于稻瘟病的发生面积大,病情严重,有时几乎是绝 收,给水稻种植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生产实践中,防治水稻稻瘟病一般都是选 用单一或复配化学农药。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化学农药的重复、不合理使用,导致稻瘟病菌对 当前的许多化学防治药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抗药性的产生会在生产上造成防治 次数和农药用量的成倍增加,防治费用也相应提高,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为严重。因此,如何 解决稻瘟病菌的抗药性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其中研制出一种高效、安全和环 保型的新型农药制剂是一大关注的解决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植物源化合物增效组合物,它高效 的、安全,对环境友好,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植物源化合物增效组合物,它由香茅醛 和甲基庚酮组成。 所述的香茅醛和甲基庚酮的质量比为1:1。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将本专利技术的产品进行条件试验。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供试病原菌 水稻稻瘟病病菌ZB15 grisea)采自田间自然发病水稻植株上的病菌,经 本实验室分离、纯化、鉴定后保存备用。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香茅醛、甲基庚酮(贵州大学作物保护研宄所自制,含量均大于90%。) 1. 2试验方法 1.2.1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 参照慕立义的研宄方法,将供试活性化合物分别稀释成系列浓度梯度的母液,按一定 比例加入到融化好的PDA培养基中,混合后倒入灭菌的培养皿中,制成系列浓度梯度的含 朽1檬醛培养基平板。供试的稻瘟病菌株,先在PDA培养基上,置于28°C下培养7-10 d,菌落 长至培养皿边缘时,用直径为5 mm的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取菌饼,然后将菌饼移到上述含 药的培养基平板中央。以不加药的平板培养基为对照。每平板接种1块,每处理3次重复, 28°C全黑暗培养。待对照菌丝长至培养皿直径的三分之二时,用"十"字交叉法测定各处理 的菌落生长直径,每皿用十字交叉测量四次直径,计算菌丝生长速率抑制率及EC5(I值。 孢子萌发抑制法 a.采用米糠培养基产孢的方法:称取20 g米糠加入到约800 mL水中,煮沸约10 min, 然后加入10 g蔗糖和10-15 g琼脂,琼脂融化后,定容1000 mL,再加热煮沸。将培养基分 装在三角瓶中,灭菌后倒入直径90 mm的培养皿中,30-40 mL/皿,不加盖,使培养基表面水 分风干(培养基表面有冷凝水会影响稻瘟病的生长)。取培养好的菌丝块,分多点接种到培 养基平板上,置于28°C恒温培养箱中大约10 d,菌丝长满全皿进行产孢培养,将少许无菌水 倒入培养皿中,用灭菌过的毛笔轻轻刷洗培养基表面,刷洗力度适中,太轻气生菌丝未被洗 掉,产孢量少,刷的太重,平板表面的菌丝容易受伤,影响产孢量。然后置于365 nm黑光灯 下12:12(L:D)、T: 28°C左右培养,48 h后,培养基表面即产生大量孢子,表现为一层青灰色 的新鲜霉层,倒入少量无菌水,用毛笔轻轻刷洗霉层表面,过滤、镜检,调配成所需浓度的孢 子悬浮液。 b.测定:将供试药剂配成系列浓度的稀释液,各取0.5 mL药液至10 mL的试管 中,再加入4.5 mL孢子悬浮液,混匀,配成含活性化合物系列浓度的孢子悬浮液,以不含药 孢子悬浮液作空白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于28°C恒温黑暗培养20-24 h后,摇匀,用滴管 各吸取少量孢子悬浮液置于洁净的凹型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20 X 10倍显微镜下观察 孢子萌发情况,每个处理随机检查孢子200个左右,凡孢子芽管大于孢子的短半径时即算 萌发,否则不算萌发,对照萌发率95%以上,计算孢子萌发抑制率及EC 5(I值。 共度系数(CTC)值计算 采用孙云沛法求出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实际毒力指数及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并据此作出综合评价,CTC>120表示增效作用,80〈CTC < 120表示相加作用,CTC < 80表示 拮抗作用。 共毒系数CTC值计算公式如下:式中Ax-药剂A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Bx-药剂B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结果与分析 根据农药生物测定技术中,两种成分混用的联合作用计算法,算出各种混合比例的共 毒系数,性化合物香茅醛与甲基庚酮按不同比例组合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毒力测定结 果如表1所示,香茅醛与甲基庚酮不同配比对稻瘟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差 异。香茅醛与甲基庚酮配比为10:1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表现为拮抗作用;配比为1:10、 1:8、1:6、6 :1、8:1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表现为相加作用;而配比为1:4、1:2、1:1、2:1、 4:1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以配比为1:1的共毒系数最高,达到了 163. 15, EC5。值为61. 69 y g/mL,增效作用最明显。 活性化合物香茅醛与甲基庚酮按不同比例组合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毒力测 定结果如表2所示,香茅醛与甲基庚酮不同配比对稻瘟病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存在着明显 的差异。香茅醛与甲基庚酮配比为1:1〇、1:8、1:6、1:4、4:1、6:1、8 :1、10:1时,对孢子萌发 的抑制表现为相加作用;而配比为1: 2、1:1、2:1时,对孢子萌发的抑制表现为增效作用。其 中以配比为2:1的共毒系数最高,达到了 150. 35,增效作用最明显;配比为1:1时,增效作 用也较明显,CTC达到了 141. 99, EC5Q值为50. 24 y g/mL。小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植物源化合物增效配方,它由香茅醛与甲基庚 酮按1:1的质量比组成。这个配方在室内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i值分别为 61.69 1^/1^和50.24 1^/11^,共毒系数(:1'(:值分别达到了163.15和141.99,从这个数 据可看出此配方不仅用量少而且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都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故 可以本配方为基础,研制出一种新型、天然和环保型的防治水稻稻瘟病菌的植物源农药。由 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香茅醛和甲基庚酮进行复配混用, 该组合对水稻稻瘟病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都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可达 70%左右,防治效果显著,可用于天然产物农药开发、生产和应用,为开发和研制出一种新型 农药提供一定基础,能有效降低农药的用量,不仅减小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成本,解决滥施 农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简单易行,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更具体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不限于这些实施 例,实施例中所述的份数均以重量计。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称取96%香茅醛原药10份和98%甲基庚酮原药10份,加入乳化 剂农乳0202C 10份,0X-7513 20份,助溶剂15份,稳定剂0. 5份,水补足,剪切1小时,即 得20%香茅醛?甲基庚酮微乳剂(ME)。用以上所得的20%香茅醛?甲基庚酮M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植物源化合物增效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香茅醛和甲基庚酮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李荣玉,吴小毛,卢春,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