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31351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8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机油泵;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机油泵,由于机油泵内的润滑全面性差,易引发机件损坏出现故障;同时现有的各种机油泵的开阀压力不受控制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机油泵,包括泵体、内转子、外转子、泵盖、泵轴、机油泵齿轮和轴套。优点,本机油泵的泵体转子腔底面开有高压平衡腔,起到润滑泵体轴孔,同时产生一个反向力减少转子磨损提高油泵稳定性。本机油泵的泵盖上设有泵盖定位轴,且和泵轴孔同心,定位后不会因为机油泵安装误差影响齿轮的定位精度。本机油泵的泵体上设置安全阀,通过设置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消除因机油泵压力过高引起的发动机油管爆裂和机油泵泵轴偏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油泵,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用的机油泵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发动机排放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机油泵的润滑强度要求越来越高。长期的实践证明,机油泵的运行中,各润滑部位对润滑油的压力、流量、流速三要素,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尽相同,各不同部位可靠合理的供油更为重要。目前,传统机油泵,由于机油泵内的润滑全面性差,易引发机件损坏出现故障;同时现有的各种机油泵的开阀压力不受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机油泵,由于机油泵内的润滑全面性差,易引发机件损坏出现故障;同时现有的各种机油泵的开阀压力不受控制的问题。本技术的设计思想是,提出一种润滑全面的新型机油泵,满足了高品质、大功率润滑系统的各项技术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油泵,本机油泵的泵体转子腔的底面设置有高压平衡腔和润滑油槽;高压平衡腔起到润滑泵体轴孔,同时产生一个反向力减少转子磨损提高油泵稳定性;同时本机油泵的泵体上设置有安全阀,通过设置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消除因机油泵压力过高引起的发动机油管爆裂和机油泵泵轴偏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油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设置有转子腔;所述转子腔的底面设置有高压平衡腔和润滑油槽;所述高压平衡腔与泵体上的泵轴孔相连通;所述泵体上设置有安全阀;相互啮合设置在转子腔内的内转子和外转子;与泵体相连的泵盖;所述泵盖上与转子腔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泵盖的盖体上设置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进油孔一端连通进油腔,另一端连通外部油槽;所述出油孔一端连通出油腔,另一端连通外部集油槽;所述泵盖盖体的外表面外凸设置有一泵盖定位轴,所述泵盖定位轴与泵盖上的泵轴支承孔同心;同时贯穿泵体、内转子和泵盖的泵轴;所述泵轴同时支撑在泵体和泵盖上,且泵轴与内转子相固连。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平衡腔和润滑油槽关于泵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进一步改进,所述泵轴支承孔内设有轴套;所述泵轴通过轴套支撑在泵轴支承孔内。本技术的轴套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粉末冶金材料支撑,本技术采用轴套有效降低泵体和泵轴之间的摩擦系数,有效防止机油泵咬轴。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油泵还包括机油泵齿轮;所述机油泵齿轮通过平键连接泵轴,并通过螺母将机油泵齿轮固定在泵轴上。本技术使用平键连接,传动力矩大,装配方便。使用螺母进行限位固定安全稳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本机油泵的泵体转子腔底面开有高压平衡腔,起到润滑泵体轴孔,同时产生一个反向力减少转子磨损提高油泵稳定性。2、本机油泵的泵盖上设有泵盖定位轴,且和泵轴孔同心,定位后不会因为机油泵安装误差影响齿轮的定位精度。3、本机油泵的泵体上设置安全阀,通过设置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消除因机油泵压力过高引起的发动机油管爆裂和机油泵泵轴偏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泵体的俯视图。图3是泵盖的第一俯视图。图4是泵盖的第二俯视图。图中:1、泵体,1.1、高压平衡腔,1.2、润滑油槽,1.3、泵轴孔,2、泵盖,4、内转子,5、泵轴,6、进油腔,7、进油孔,8、出油腔,9、出油孔,10、泵轴支承孔,11、主泵进油口,12、平键,13、安全阀,14、泵盖定位轴,15、外转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图4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本实施例以B81型号的机油泵为例,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机油泵的剖视图;本机油泵包括泵体1、内转子4、外转子15、泵盖2、泵轴5、机油泵齿轮和轴套。本实施例机油泵中的泵体1内设置有转子腔;转子腔的底面设置有高压平衡腔1.1和润滑油槽1.2;高压平衡腔1.1与泵体1上的泵轴孔1.3相连通;高压平衡腔1.1和润滑油槽1.2关于泵体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本机油泵的泵体转子腔底面开有高压平衡腔,起到润滑泵体轴孔,同时产生一个反向力减少转子磨损提高油泵稳定性。泵体1上设置有安全阀13;通过设置安全阀13的开启压力,消除因机油泵压力过高引起的发动机油管爆裂和机油泵泵轴偏磨。内转子4和外转子15相互啮合设置在转子腔内。内转子和外转子有偏心距,内转子和外转子上的齿数不同。本实施例中B81型号的机油泵的内转子有4个齿,外转子有5个齿,内外转子做同向不同步的旋转。泵盖2与泵体1之间通过定位销相连。泵盖2上与转子腔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进油腔6和出油腔8;泵盖2的盖体上设置有进油孔7和出油孔9。进油孔7一端连通进油腔6,另一端连通外部油槽;出油孔9一端连通出油腔8,另一端连通外部集油槽。泵盖2盖体的外表面外凸设置有一泵盖定位轴14,泵盖定位轴14与泵盖2上的泵轴支承孔10同心。本机油泵的泵盖2上的泵盖定位轴14和泵轴孔1.3同心,定位后不会因为机油泵安装误差影响齿轮的定位精度。泵轴5同时贯穿泵体1、内转子4和泵盖2,泵轴5同时支撑在泵体1和泵盖2上,且泵轴5与内转子4相固连。轴套(图1中未示出)设在泵轴支承孔10内,泵轴5通过轴套支撑在泵轴支承孔10内。本实施例中的轴套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粉末冶金材料支撑,本实施例采用轴套有效降低泵体1和泵轴5之间的摩擦系数,有效防止机油泵咬轴。机油泵齿轮(图1中未示出)通过平键12连接泵轴5,并通过螺母将机油泵齿轮固定在泵轴5上。本实施例使用平键12连接,传动力矩大,装配方便。使用螺母(图1中未示出)进行限位固定安全稳定。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内设置有转子腔;所述转子腔的底面设置有高压平衡腔(1.1)和润滑油槽(1.2);所述高压平衡腔(1.1)与泵体(1)上的泵轴孔(1.3)相连通;所述泵体(1)上设置有安全阀(13);相互啮合设置在转子腔内的内转子(4)和外转子(15);与泵体(1)相连的泵盖(2);所述泵盖(2)上与转子腔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进油腔(6)和出油腔(8);所述泵盖(2)的盖体上设置有进油孔(7)和出油孔(9);所述进油孔(7)一端连通进油腔(6),另一端连通外部油槽;所述出油孔(9)一端连通出油腔(8),另一端连通外部集油槽;所述泵盖(2)盖体的外表面外凸设置有一泵盖定位轴(14),所述泵盖定位轴(14)与泵盖(2)上的泵轴支承孔(10)同心;同时贯穿泵体(1)、内转子(4)和泵盖(2)的泵轴(5);所述泵轴(5)同时支撑在泵体(1)和泵盖(2)上,且泵轴(5)与内转子(4)相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内设置有转子腔;所述
转子腔的底面设置有高压平衡腔(1.1)和润滑油槽(1.2);所述高压平衡腔(1.1)与泵
体(1)上的泵轴孔(1.3)相连通;所述泵体(1)上设置有安全阀(13);
相互啮合设置在转子腔内的内转子(4)和外转子(15);
与泵体(1)相连的泵盖(2);所述泵盖(2)上与转子腔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进油腔
(6)和出油腔(8);所述泵盖(2)的盖体上设置有进油孔(7)和出油孔(9);所述进
油孔(7)一端连通进油腔(6),另一端连通外部油槽;所述出油孔(9)一端连通出油腔
(8),另一端连通外部集油槽;所述泵盖(2)盖体的外表面外凸设置有一泵盖定位轴(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祥龙童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创新机油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