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洪达专利>正文

水稻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3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稻插秧机,属农业机械的技术领域,由机架、发动机、变速箱、秧盘总成、秧枪、取秧器、传动机构、行走地轮和浮脚所组成。通过一直角支架将秧枪和取秧器安装在机架上,秧枪安装在直角的立边,取秧器安装在直角的卧边。秧枪由压缩室、枪筒和扳机连动机构组成,取秧器的分秧爪从秧盘上自下而上取秧苗,放置于枪筒的枪膛内,秧枪击发将秧苗射插在稻田里。插秧机安装一排多组秧枪和取秧器,实现宽幅多行作业。(*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插秧机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技术革命。当前的水稻插秧机有几种样式,如日本生产的久保田牌插秧机,洋马牌插秧机和国产的插秧机,都是采用机械插秧爪式插秧方式,取秧方式是机械插秧爪从叶尖向根部方向取秧。这种取秧容易击伤秧苗,损伤率高,从而在育秧环节就得适当加大密度,对秧苗长势又有影响。这种机械插秧爪的插秧方式,适宜松散土质,对于黑龙江的黑粘土质,尤其遇水成泥,再加上柴草叶片根须缠绕,将插秧爪糊住,插不下苗,形成漏空、带苗,如果插在较深的凹坑内也会产生漂秧现象。目前,除了抛秧和播秧机以外,还没有一种适合黑龙江这种土质的插秧机,所以,每年水稻插秧季节很短,全靠人力,投入用工量大,加大了生产成本,还常常因顾不到工而遗误农时。本技术设计一种气动射击形式的插秧机,没有插秧爪,插秧部分不接触地面,从而避免了粘土糊爪现象,确保株数,提高作业质量;同时还改变了取秧方式,使取秧爪自下向上取秧,然后分离,这样解决的取秧击伤秧苗的问题。为叙述方便,首先引出附图:图1和图2分别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图3和图4分别是秧枪和取秧器的主视图和左视图。本技术由机架6、发动机10、变速箱9、秧盘总成5、秧枪1、取秧器3、传动机构4、行走地轮8和浮脚7所组成。机架6的前部安装着发动机10和变速箱9,机架6中部上面安装着秧盘总成5,机架6的后部安装着秧枪1和取秧器3,机架的尾端设有扶手2,机架6的下面安装着浮脚7,机架6的两侧安装着行走地轮8,发动机10通过变速箱9将动力分别传给秧盘总成5、秧枪1、取秧器3以及行走地轮8,31和41分别是驱地轮8和40的链轮。秧盘总成5由秧盘、螺旋轴和链轮组成,秧盘上设有取秧口,链轮带动螺旋轴使秧盘在水平面上横向做往复运动,秧盘横向移动到极限位置时停止一次,秧盘上的输秧带纵向前进一档,秧盘再反向横向移动,确保秧盘连续送秧。-->秧枪1和取秧器3相配合工作,取秧器3从秧盘上取出秧苗,放入秧枪枪膛,秧枪射击,秧苗落地栽插在稻田内。秧枪1和取秧器3通过一直角支架安装在机架6上,秧枪1直立安装在直角支架的立边22上,取秧器3水平安装在直角支架的卧边21上,两个扇形齿轮30和32分别与秧枪1和取秧器3上的齿条啮合,两扇形齿轮同轴33安装,由发动机提供动力,秧枪和取秧器3的齿条回程均由弹簧拉动。扇形齿轮的结构是在整个圆周上局部带齿,其余部分无齿,无齿部分的圆周半径小于带齿部分的齿根,从而实现有齿部分啮合,无齿部分空程。秧枪1由气体压缩部分11、12、13,枪筒部分15、16和扳机连动部分27、23等组成,气体压缩部分由压缩室13、柱塞12、弹簧11组成,枪筒部分由枪筒15、枪筒盖16和枪筒盖推动板17组成,扳机连动部分包括扳机23、扳机锁钩26、扳机连动板27组成。压缩室13和枪筒15固定安装在直角支架的立边22上,压缩室13与枪筒15的枪膛14相通,枪膛为长槽。枪筒盖连动板17和扳机连动板27相连并都与直角机架立边22燕尾滑动配合,枪筒盖连动板17上的齿条由扇形齿轮驱动,推动枪筒盖覆盖枪筒长槽,扳机连动板27推动扳机23和扳机锁钩26以及扳机23所钩的柱塞12并与其组成连动整体,撞块28与板机锁钩26的凸部对应配合撞犯扳机23,弹簧推动柱塞12压缩空气,枪膛空气射流产生击发。枪筒部分还可有另一种形式,枪筒断面为圆形,枪筒一侧开有长槽形枪膛,检筒盖为一圆管,依靠枪筒盖连动板套在枪膛上,与枪筒两端外缘的圆管封闭,也就是封闭了枪膛。取秧器由取秧齿条19、取秧连动板20、直角转臂34、运秧平板35、拉杆38和分秧爪18组成,取秧齿条19与取秧扇形齿轮32啮合,并且由燕尾与直角支架的卧边21滑动配合,取秧齿条上固定安装着连动板20,连动板和运秧平板35燕尾滑动配合,在运秧平板35上开有缓冲槽36,连动板20上设有缓冲销37与缓冲槽36相配合,直角转臂34的角位与运秧平板铰接,立边由接杆铰连在连动板20上,卧边设叉口衔持分秧爪18。取秧作业是取秧扇形齿轮推动取秧齿条19,带动连动板20,接杆38牵直角转臂绕铰轴转动,叉口将分秧爪下移收缩,当缓冲销到达缓冲槽的一边时,推动运秧板35,到达取秧口取秧时,连动板反回直角转臂34回转将分秧爪伸出,当缓冲销到达缓冲槽另一边时,带动运秧平板35反回并将秧苗装入枪膛,完成一次取秧过程。-->秧盘、取秧器和秧枪三者的配合关系是,秧盘每横移动一位,取秧器的分秧爪从秧盘取秧口处取出一簇秧苗,送入秧枪的枪膛内,枪膛盖封闭射击插栽。当秧盘横向移动到极点,秧盘上的输送带纵向进一个档位,秧盘反向横向移动。取秧器周而复始分秧送入枪膛,秧枪便连续射插。在一个插秧机的机架上,并排安装着一排秧枪和取秧器,同时工作栽插多行秧苗。在插秧机的机架上安装两个秧枪对准一个插秧穴点交替对射,降低秧枪的工作频率,减少磨损和故障。大面积作业,可改由拖拉机牵引并输出动力,设置多组秧枪,宽幅推进,提高作业效率。小型人力作业,可改由地轮输出动力,少设几组秧枪,方便灵活。本技术采用空中投射插秧,秧枪不接触稻田不会产生糊爪现象,对稻田的平整度要求不严格;分取秧苗采用自下而上从根部分秧,避免了损伤秧苗的现象,确保有效栽插株数。既可采用人力作业,又可实现动力拖动作业,尤其适宜黑龙江的黑粘土质和大面积作业,有利开推广水稻早育稀植的新型栽培模式,解决了人力插秧的个人技术因素所带来的质量问题,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插秧质量,缩短了插秧周期,相应延长了水稻生长期,能够提高水稻产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插秧机,由机架(6)、发动机(10)、变速箱(9)、秧盘总成(5)、秧枪(1)、取秧器(3)、传动机构(4)、行走地轮(8)和浮脚(7)所组成,其特征是机架(6)的前部安装着发动机(10)和变速箱(9),机架(6)的中部安装着秧盘总成(5),机架(6)的后部安装秧枪(1)和取秧器(3),机架的尾端设有扶手(2),机架(6)的下面安装着浮脚(7),机架(6)的两侧安装着行走地轮(8),发动机(10)通过变速箱(9)将动力分别传给秧盘总成(5)、秧枪(1)、取秧器(3)以及行走地轮(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插秧机,由机架(6)、发动机(10)、变速箱(9)、秧盘总成(5)、秧枪(1)、取秧器(3)、传动机构(4)、行走地轮(8)和浮脚(7)所组成,其特征是机架(6)的前部安装着发动机(10)和变速箱(9),机架(6)的中部安装着秧盘总成(5),机架(6)的后部安装秧枪(1)和取秧器(3),机架的尾端设有扶手(2),机架(6)的下面安装着浮脚(7),机架(6)的两侧安装着行走地轮(8),发动机(10)通过变速箱(9)将动力分别传给秧盘总成(5)、秧枪(1)、取秧器(3)以及行走地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是秧枪(1)和取秧器(3)通过一直角支架安装在机架(6)上,秧枪(1)直立安装在直角支架的立边(22)上,取秧器(3)水平安装在直角支架的卧边(21)上,两个扇形齿轮(30、32)分别与秧枪(1)和取秧器(3)上的齿条啮合,两个扇形齿轮同轴(33)安装,秧枪(1)和取秧器(3)的齿条回程均由弹簧拉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是秧枪由压缩部分(11、12、13)、枪筒部分(15、16)和扳机连动部分(27、23)组成,气体压缩部分由压缩室(13)、柱塞(12)、弹簧(11)组成,枪筒部分由枪筒(15)、枪筒盖(16)和枪筒盖连动板(17)组成,扳机连动部分包括扳机(23)、扳机锁钩(26)、扳机连动板(27)组成,压缩室(13)和枪筒(15)固定安装在直角支架的立边(22)上,压缩室(13)与枪筒(1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洪达
申请(专利权)人:孙洪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