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2455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5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包括中心封闭装置和周围固定束带;所述中心封闭装置包括可塑性封闭环、透明收纳袋、透气导管、救生开关及真空球囊;可塑性封闭环整体为圆环状且断面为拱形内腔设计结构,底面延续为增宽的内环和外环,内、外环底面为可以与腹部皮肤黏贴的胶封面;透明收纳袋连接在可塑性封闭环的内环一侧,透气导管连接在可塑性封闭环拱形内腔与真空球囊之间,透气导管中间设有可以控制可塑性封闭环与真空球囊之间的气体流通的一键式救生开关;在可塑性封闭环两侧固定有捆绑束带A、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对腹部损伤实现简易快捷、安全有效的现场救治,提高腹部开放性损伤救治效能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学领域内腹部创伤自救用的医疗装置,是一种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
技术介绍
腹部损伤是导致平、战时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腹部战创伤中最为严重、复杂伤情之一就是腹部开放性损伤伴脏器外露,当腹腔脏器外露合并实质或空腔脏器损伤时,伤情将变得异常复杂,如不能有效处置,对于该类伤情的救治后期发生腹腔感染、继发出血、脏器缺血坏死的比例大幅增加。院前就地及时的自救互救是治疗该类疾患的关键,但现有的救治方法仍然停留在容器覆盖、三角巾包扎的传统救治模式。目前的救治模式存在的弊端有:(I)操作不够方便、包扎不易,尤其是在战时不能实现单人单手自救;(2)存在易感染、液体外渗等问题,不利于观察和控制疾病进展。亟需研发一款便携、专用的自救装备,实现简易快捷、安全有效的现场救治,提高腹部开放性损伤救治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以解决对腹部损伤实现简易快捷、安全有效的现场救治,提高腹部开放性损伤救治效能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装置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包括中心封闭装置和周围固定束带;所述中心封闭装置包括可塑性封闭环、透明收纳袋、透气导管、救生开关及真空球囊;可塑性封闭环整体为圆环状且断面为拱形内腔设计结构,底面延续为增宽的内环和外环,其中内环边缘较外环略向外突出;内、外环底面为可以与腹部皮肤黏贴的胶封面;可以收纳脱出内脏的透明收纳袋连接在可塑性封闭环的内环一侧,透气导管连接在可塑性封闭环拱形内腔与真空球囊之间,透气导管中间设有可以控制可塑性封闭环与真空球囊之间的气体流通的一键式救生开关;在可塑性封闭环两侧固定有捆绑束带A、B,位于束带A、束带B两者头端有黏贴带A和黏贴带B。可塑性封闭环为具有弹性和可塑性的透明树脂材料。内外环宽度为1.0cm。透明收纳袋为透明塑料薄膜。本技术的优点如下:a.本技术实现了腹壁损伤暂时关闭及脏器外露救治的新技术,突破院前急救中容器覆盖、三角巾包扎的传统救治模式,操作更方便、简捷。b.中心封闭环弹性可塑,内环高于内环更加贴合生理结构,黏贴胶封内外环,以及周围弹性束带,确保了封闭装置与腹部的稳妥固定和紧密贴合。c.收纳袋为透明材料,将外露脏器封闭在收纳袋内后,还可以作为观察窗对脏器病情变化进行实时观察,指导干预时机选择。d.本技术装置设有不同规格,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适合对不同体型伤员实施救治。e.本技术携带方便,使用方便快捷,简单固定后,单手击发救生开关即可完成操作,适合在野战状态、院前急救等医疗条件简陋的环境下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的中心封闭结构的侧面视图。图4为本技术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的中心封闭结构的底面斜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结构参见图1、2所示。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包括中心封闭装置和周围固定束带。中心封闭装置包括:可塑性封闭环3、透明收纳袋7、透气导管4、救生开关6及真空球囊5。可塑性封闭环3为具有一定弹性,韧度和可塑性的透明树脂材料,整体为圆环状,横切面为拱形内腔设计,底面延续为增宽的内环3-1和外环3-2,其中内环3-1边缘较外环3-2略向外突出,便于更好的与腹部结构贴合。内外3-1环宽度为1.0cm,底面为胶封面,可以与腹部皮肤黏贴,保证密闭性。透明收纳袋7连接在可塑性封闭环的内环3-1 —侧,为透明塑料薄膜,可以收纳脱出的内脏结构,并观察内部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透气导管4连接可塑性封闭环3与真空球囊5,中间设有一键式救生开关6,可以控制可塑性封闭环3与真空球囊5之间的气体流通。真空球囊5为刚性材质,在产品制作过程中,将其抽成真空状态。可塑性封闭环3与腹壁贴合紧密后,按动救生开关6,可塑性封闭环3内的气体瞬间进入真空球囊5,使可塑性封闭环3内形成负压状态,利于气压差将可塑性封闭环3压在腹壁上。周围拥绑束带包括,束带2、束带8和位于两者头端的黏贴带I和黏贴带9。束带2、8具有弹性,能够方便的将可塑性封闭环捆绑在伤员腹部周围。本技术提供的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主要用于院前急救状态下腹部开放伤并脏器外露伤员的紧急救治,适合于平、战时腹部创伤,尤其适于需要远距离输送的伤员。该装置的使用能够方便快捷的封闭损伤腹壁,防止脏器外露的后续损伤,并可以利用该透明装置对内脏的病情观察进行实时监查,及时明确病情变化,为临床医生制定下一步治疗策略和干预时机的选择提供有效指导。【主权项】1.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封闭装置和周围固定束带;所述中心封闭装置包括可塑性封闭环、透明收纳袋、透气导管、救生开关及真空球囊;可塑性封闭环整体为圆环状且断面为拱形内腔设计结构,底面延续为增宽的内环和外环,其中内环边缘较外环略向外突出;内、外环底面为可以与腹部皮肤黏贴的胶封面;可以收纳脱出内脏的透明收纳袋连接在可塑性封闭环的内环一侧,透气导管连接在可塑性封闭环拱形内腔与真空球囊之间,透气导管中间设有可以控制可塑性封闭环与真空球囊之间的气体流通的一键式救生开关;在可塑性封闭环两侧固定有捆绑束带A、B,位于束带A、束带B两者头端有黏贴带A和黏贴带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塑性封闭环为具有弹性和可塑性的透明树脂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外环宽度为1.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透明收纳袋为透明塑料薄膜。【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包括中心封闭装置和周围固定束带;所述中心封闭装置包括可塑性封闭环、透明收纳袋、透气导管、救生开关及真空球囊;可塑性封闭环整体为圆环状且断面为拱形内腔设计结构,底面延续为增宽的内环和外环,内、外环底面为可以与腹部皮肤黏贴的胶封面;透明收纳袋连接在可塑性封闭环的内环一侧,透气导管连接在可塑性封闭环拱形内腔与真空球囊之间,透气导管中间设有可以控制可塑性封闭环与真空球囊之间的气体流通的一键式救生开关;在可塑性封闭环两侧固定有捆绑束带A、B。本技术可以解决对腹部损伤实现简易快捷、安全有效的现场救治,提高腹部开放性损伤救治效能的技术问题。【IPC分类】A61F13/14【公开号】CN204655277【申请号】CN201520325210【专利技术人】吴晓松, 崔建新, 霍娜, 郗洪庆, 边识博, 王宁, 彭正, 卢灿荣, 卫勃, 陈凛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申请日】2015年5月1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封闭装置和周围固定束带;所述中心封闭装置包括可塑性封闭环、透明收纳袋、透气导管、救生开关及真空球囊;可塑性封闭环整体为圆环状且断面为拱形内腔设计结构,底面延续为增宽的内环和外环,其中内环边缘较外环略向外突出;内、外环底面为可以与腹部皮肤黏贴的胶封面;可以收纳脱出内脏的透明收纳袋连接在可塑性封闭环的内环一侧,透气导管连接在可塑性封闭环拱形内腔与真空球囊之间,透气导管中间设有可以控制可塑性封闭环与真空球囊之间的气体流通的一键式救生开关;在可塑性封闭环两侧固定有捆绑束带A、B,位于束带A、束带B两者头端有黏贴带A和黏贴带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松崔建新霍娜郗洪庆边识博王宁彭正卢灿荣卫勃陈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