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理教学实验展示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角度仪,底座上方设置有“L”型板,所述“L”型板由纵向板和横向板组成,纵向板上设置有纵向受力板,横向板上设置有横向受力板,“L”型板上支撑有长方体形的重物块,重物块上相邻的两直角面分别与纵向受力板、横向受力板接触,纵向受力板和横向受力板与重物块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受力传感器,受力传感器分别与对应的横向力显示屏和纵向力显示屏连接,纵向力显示屏位于底座左侧面上,横向力显示屏位于底座右侧面上,“L”型板直角处通过铰接轴转动设置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能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学习物体受力分析情况,还能观看物体同向同速的运动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教学用具
,具体是一种物理教学实验展示装置。
技术介绍
力的分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点,教科书上一般采用X、I轴的分解方式进行讲解,教师在授课时也是通过板书将力分解到X、y轴上,进而通过数学运算计算出横向受力情况和纵向受力情况,而针对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实例,需要重新计算,如此,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需要频繁进行板书,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能直观的理解理论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对于物体之间同向同速运动的讲解,一般都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且在对不同物体施加相应外力、实现它们同速运动方面,教师们也较难掌握,难以生动地将这种物理现象展示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学习物体受力分析情况,观看物体同向同速运动现象的物理教学实验展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理教学实验展示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角度仪,底座上方设置有“L”型板,所述“L”型板由纵向板和横向板组成,所述纵向板上设置有纵向受力板,横向板上设置有横向受力板,“L”型板上支撑有长方体形的重物块,所述重物块上相邻的两直角面分别与纵向受力板、横向受力板接触,纵向受力板和横向受力板与重物块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受力传感器,受力传感器分别与对应的横向力显示屏和纵向力显示屏连接,纵向力显示屏位于底座左侧面上,横向力显示屏位于底座右侧面上,“L”型板直角处通过铰接轴转动设置在底座上,铰接轴的中心线与角度仪的原点重合,底座前端设置有台阶,台阶上铰接有一玻璃圆柱筒,所述玻璃圆柱筒上滑动设置有筒套,所述筒套上设置有磁铁圈,玻璃圆柱筒内对应磁铁圈位置处设置有钢球。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中间设置有分别与纵向力显示屏、横向力显示屏连接的控制开关。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下端四周设置有多个橡胶吸盘。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板前端滑动设置有卡紧块,卡紧块上设置有固定锁紧螺栓。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圆柱筒顶端设置有密封筒塞。进一步的,所述角度仪上设置有角度刻度线,玻璃圆柱筒外壁上设置有直线刻度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节好“L”型板的角度,在“L”型板上放置好重物块,重物块的重量由压力传感器实时显示重物块在横向板和纵向板上所受的支撑力,学生能够清楚直观的了解力的分解和合力的计算方法,也能够进一步减少教师讲解物体受力分析时的授课压力;在讲解物体同向同速运动时,将玻璃圆柱筒转起,将筒套滑动到玻璃圆柱筒顶端后将筒套释放,利用磁铁圈和钢球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磁体圈在重力作用下(相当于对磁铁圈施加外力),即可实现磁铁圈和钢球之间的同速、同向运动,直观清晰,便于学生理解。综上,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能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学习物体受力分析情况,还能观看物体同向同速的运动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物理教学实验展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底座,2-控制开关,3-横向力显示屏,4-台阶,5-角度仪,6-横向板,7-横向受力板,8-重物块,9-纵向受力板,10-纵向板,11-卡紧块,12-角度刻度线,13-钢球,14-密封筒塞,15-磁铁圈,16-筒套,17-直线刻度线,18-玻璃圆柱筒,19-橡胶吸盘,20-纵向力显示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物理教学实验展示装置,包括底座I和设置在底座I上的角度仪5,底座I上方设置有“L”型板,所述“L”型板由纵向板10和横向板6组成,所述纵向板10上设置有纵向受力板9,横向板6上设置有横向受力板7,“L”型板上支撑有长方体形的重物块8,所述重物块8上相邻的两直角面分别与纵向受力板9、横向受力板7接触,纵向受力板9和横向受力板7与重物块8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受力传感器,受力传感器分别与对应的横向力显示屏3和纵向力显示屏20连接,纵向力显示屏20位于底座I左侧面上,横向力显示屏3位于底座I右侧面上,“L”型板直角处通过铰接轴转动设置在底座I上,铰接轴的中心线与角度仪5的原点重合,底座I前端设置有台阶4,台阶4上铰接有一玻璃圆柱筒18,所述玻璃圆柱筒18上滑动设置有筒套16,所述筒套16上设置有磁铁圈15,玻璃圆柱筒18内对应磁铁圈15位置处设置有钢球13。实施例中,所述底座I中间设置有分别与纵向力显示屏20、横向力显示屏3连接的控制开关2。实施例中,所述底座I下端四周设置有多个橡胶吸盘19。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板10前端滑动设置有卡紧块11,卡紧块11上设置有固定锁紧螺栓。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圆柱筒18顶端设置有密封筒塞14。实施例中,所述角度仪5上设置有角度刻度线12,玻璃圆柱筒18外壁上设置有直线刻度线1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节好“L”型板的角度,在“L”型板上放置好重物块,重物块的重量由压力传感器实时显示重物块在横向板6和纵向板10上所受的支撑力,学生能够清楚直观的了解力的分解和合力的计算方法,也能够进一步减少教师讲解物体受力分析时的授课压力;在讲解物体同向同速运动时,将玻璃圆柱筒18转起,将筒套16滑动到玻璃圆柱筒18顶端后将筒套16释放,利用磁铁圈15和钢球13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磁体圈15在重力作用下(相当于对磁铁圈施加外力),即可实现磁铁圈15和钢球13之间的同速、同向运动,直观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一种物理教学实验展示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角度仪,其特征在于,底座上方设置有“L”型板,所述“L”型板由纵向板和横向板组成,所述纵向板上设置有纵向受力板,横向板上设置有横向受力板,“L”型板上支撑有长方体形的重物块,所述重物块上相邻的两直角面分别与纵向受力板、横向受力板接触,纵向受力板和横向受力板与重物块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受力传感器,受力传感器分别与对应的横向力显示屏和纵向力显示屏连接,纵向力显示屏位于底座左侧面上,横向力显示屏位于底座右侧面上,“L”型板直角处通过铰接轴转动设置在底座上,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理教学实验展示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角度仪,其特征在于,底座上方设置有“L”型板,所述“L”型板由纵向板和横向板组成,所述纵向板上设置有纵向受力板,横向板上设置有横向受力板,“L”型板上支撑有长方体形的重物块,所述重物块上相邻的两直角面分别与纵向受力板、横向受力板接触,纵向受力板和横向受力板与重物块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受力传感器,受力传感器分别与对应的横向力显示屏和纵向力显示屏连接,纵向力显示屏位于底座左侧面上,横向力显示屏位于底座右侧面上,“L”型板直角处通过铰接轴转动设置在底座上,铰接轴的中心线与角度仪的原点重合,底座前端设置有台阶,台阶上铰接有一玻璃圆柱筒,所述玻璃圆柱筒上滑动设置有筒套,所述筒套上设置有磁铁圈,玻璃圆柱筒内对应磁铁圈位置处设置有钢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明亮,鲁耿彪,
申请(专利权)人:邹明亮,鲁耿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