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的流体冷却系统和装设有这种系统的飞行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1171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飞行器(30)的流体冷却系统,包括所述流体穿过的空气热交换器(40),所述空气热交换器(40)包含空气(52)的引导装置和空气排出装置(54),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热交换器(40)安装在外罩内,所述外罩位于襟翼(36)导轨流线型外壳(34)中,襟翼(36)连接于所述飞行器(30)的一个机翼(32),在空气热交换器(40)中的所述空气的引导装置(52)连接于空气入口装置(42),空气入口装置(42)穿过流线型外壳(34)的外覆盖层(46),而这个空气热交换器的所述空气排出装置(54)连接于空气出口装置(44),空气出口装置(44)开口于所述外覆盖层(46)的外面,以便飞行器(30)外部的空气穿过所述空气热交换器(40)以冷却所述流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飞行器的流体的系统,特别是在这个飞行器上循环的液压流体,所述液压流体用于供应一个或多个液压作动器。本专利技术也涉及装设有这样的冷却流体的系统的飞行器,特别是在这个飞行器上循环的液压流体。现有技术在飞行器上,通常有向一个或多个液压作动器供应液压流体的一个或多个液压流体回路,所述液压作动器例如是液压马达或伺服控制器或活塞等等。在下面的说明书中,供应了液压流体的或“消耗”了来自液压流体的能量的这样一种液压作动器,将被称为“消耗装置”,或简单地称为“消耗器”。图1显示用标号2标注的传统的液压流体回路。如本身已知的,它包含液压流体储箱10,一个或多个液压泵12,以及导管14、16、18和20。将简要地描述这样一种回路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在所述回路向单个消耗器22供输的情况下,它应被理解为向若干个消耗器22供输的回路是根据相似原理工作的。液压泵12是高压泵,它通过称为流体抽吸管14的第一管泵送或抽入来自储箱10的液压流体。然后在高压下所述液压流体利用称为流体供输管16的第二管被送至消耗器22。被所述消耗器22消耗的能量通过液压流体压力的降低来显示,在消耗器22出口液压流体处于低压力,在称为流体回流管18的第三管中,液压流体通过第三管被送回至液压流体储箱10。所述液压流体回路通常含有称为泄液管20的附加管子,它连接于液压泵。这个附加管子能发送来自液压泵12并对应于这个泵12的内漏的部分液压流体直接返回至储箱10。通常,由于存在这些内漏,估计对于各泵的可利用总功率损失了约10%-15%,而且这个功率部分被转化为热量。这导致对穿过泄液管20通向液压流体储箱10的液压流体的加热。液压流体消耗器也能加热所述液压流体,通常其(加热)程度低于所述泵。液压流体的这种加热对液压回路的工作具有有害的影响。事实上,这个加热导致液压流体的降解,因此导致其性能的下降。特别是,流体的加热可引致所述流体的酸度的上升,它可导致破坏所述液压流体的消耗器机构。这个加热也可引致破坏液压回路中各接头,因此导致液压回路上的外漏。因此需要使循环通过这种液压回路的液压流体保持低于某个温度,这种液压回路向一个或多个消耗器供输(液压流体),所述某个温度称为所述液压流体的稳定温度。第一个解决方案在于利用液压回路的自然容量,由位于各管道周围的外界空气通过自然对流或通过强制对流来消散热量。这个第一解决方案对于液压功率要求足够低的飞行器是可以满足的,所述足够低的功率用于通过流体供输管道消散这种热量完全地或接近完全地消散了液压流体的加热。各供应管越长,消散就更加有效。但是对于相对所装设的液压功率紧凑的飞行器,即与可用的液压功率相比具有短供应管子的飞行器来说,热量的所述自然消散仍然是不够的。改进液压流体的冷却的第二个解决方案在于为液压回路加装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布置在飞行器上的燃料箱的里边。液压流体通过这个热交换器,然后它被冷却,并且它的热量被传递至盛在燃料箱中的燃料,所述燃料箱容纳所述热交换器。这第二个解决方案能应用于旧飞行器上,但自行新的安全规则生效它不再被接受,该新的安全规则规定把传递至燃料的任何热量减至最小。规则所要求的第一个条件主张限制在每个燃料箱中产生燃料蒸汽。如果燃料的温度保持低于其燃点温度TF就可达到上述要求,规则所要求的第二个条件规定燃料在发动机入口的温度TM不超某个最大值。因此,这第二个解决方案不再被使用,因为它不能控制燃料的温度,无论是燃料箱内部的温度或是发动机入口的温度,因此所述规定条件没有被遵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精确目的是飞行器的流体冷却系统,它解决了由现有技术的系统提出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个系统包括空气热交换器,要被冷却的流体穿过所述空气热交换器,所述空气热交换器包含空气进入装置和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个空气热交换器被安装在外罩中,所述外罩布置在襟翼导轨流线型外壳中,所述襟翼连接于这个飞行器的一个机翼,引导空气进入空气热交换器中的所述装置连接于空气入口装置,所述空气入口装置穿过流线型外壳的外覆盖层,而这个空气热交换器的所述空气排出装置连接在开口于所述外表面外部的空气排出装置,使得飞行器外部的空气穿过这个空气热交换器以冷却所述流体。这个飞行器的流体冷却装置能使来自冷却所述流体的热量排放入这个飞行器外部的空气。因此,利用了飞行器周围空气的动态流动。在优先实施例中,穿过流线型外壳外表面的所述空气入口装置相当于动态空气入口。术语“动态空气入口”指的是一种能采集由飞行器在空气中移动产生的至少一部分动态压力的空气进气口。有利的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目的的飞行器的流体冷却系统具有至少一个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用于保证在空气热交换器中的最小空气流量。这个通风装置能利用增大通过空气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量来保证及提高所述流体的冷却,特别是当飞行器速度为零(飞行器停在地面)或低于预定值(例如在起飞及着陆各阶段期间)时。根据空气循环的方向,这个通风装置可有利地安装在空气热交换器的上游或这个空气热交换器的下游。本专利技术也涉及装设有这种飞行器的流体冷却系统的飞行器。附图说明在阅读说明及其后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参考各附图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点及优点将变得明显,其中图1描述及图释了供应消耗器的液压回路,以及其工作原理;图2从外部图释了同样装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冷却系统的飞行器;图3是图2飞行器的一个机翼的剖面;图4是放大地图释的飞行器机翼剖面;襟翼导轨流线型外壳,在所述流线型外壳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安装了空气热交换器;图5是类似于图4的视图,它图释了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例,其中冷却系统具有至少一个通风装置;图6是图5中表示的通风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简略表示图;图7是当飞行器泊在地面时,导轨流线型外壳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在近似水平的平面上的剖面,它代表空气输出装置的特定实施例;图8a、8b及8c是动态空气入口的剖面;以及图9是具有颈部的渐扩管的剖面。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飞行器的流体冷却系统30,它的一个实施例表示于图4中,具有被待冷却的所述流体穿过的空气热交换器40。这个空气热交换器40安装在外罩中,所述外罩位于襟翼36导轨的流线型外壳34中,襟翼36连接于这个飞行器的机翼32。连接于飞行器机翼32的襟翼36导轨流线型外壳34在图2中以外部视图表示,而在图3中表示为剖面。如已知晓的,未显示的各作动器能使这些襟翼36相对于飞行器30的机翼32运动使得改变所述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构形。所述各襟翼导轨通常位于机翼32内表面38的下方,并且它们被设置成在所述各作动器的作用下引导所述各襟翼相对于这个机翼的运动。流线型外壳34连接于每个所述各导轨使得这些导轨引致的对飞行器机翼32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可能破坏为最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个实施例,其内装有空气热交换器40的所述外罩被布置在襟翼导轨流线型外壳34内的自由位置上。引导空气52进入空气热交换器40的装置连接于空气入口装置42,空气入口装置42在流线型外壳34的前部穿过流线型外壳34的外覆盖层46。类似地,空气热交换器40的空气排出装置54连接于空气输出装置44,空气输出装置44开口于流线型外壳34的外覆盖层46;根据飞行中的飞行器的前进方向,空气排出装置54在位于所述空气入口装置42后面的这个流线型外壳部分之中。空气入口装置42是动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马尤布
申请(专利权)人:空中巴士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