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1467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由基座和上盖连接构成;簧片,呈U型,由两弹性臂和连接两弹性臂的连接臂构成,两弹性臂平面与连接臂平面垂直,连接臂与基座内壁相贴合并固定;支架固定在连接在连接臂上;电磁线圈固定在临近连接臂的位置,并与FPC板电连接,FPC板上具有适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焊点;配重块与电磁线圈相对设置,且其两侧端分别与两弹性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以及固定在配重块靠近电磁线圈的一端的永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性振动马达噪音小,性能稳定可靠,且对装配精度要求降低,能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成本更省,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属于振动马达结构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转子马达大都是圆柱形的,而线性振动马达相当于把原先的圆柱体变成了一个平面体,就仿佛在手机屏幕背后装上了无数根弹簧,我们按下手机屏幕的时候,就会第一时间得到反馈,线性振动马达最大的功能就是改善人体的触觉感,并使得整个产品更轻薄,反应速度快、敏感度高,现今智能手机和平板等电子产品广泛采用线性振动马达来提供振动触觉。现有市场上的线性振动马达中,为了限制配重块的摆动方向,通常会在壳体内设置导轨为配重块提供导向。这种结构存在的不足是:装配要求较高,且线性振动马达在运行时,配重块会与导轨间会发生摩擦,不仅会磨损零部件,而且还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这样会导致产品的性能不稳定,并且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对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可靠稳定的线性振动马达。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由基座和上盖连接构成;簧片,呈U型,由两弹性臂和连接两弹性臂的连接臂构成,所述两弹性臂平面与所述连接臂平面垂直,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基座内壁相贴合并固定;支架,固定在连接在所述连接臂上,用以加强所述连接臂的强度;电磁线圈,固定在临近所述支架的位置,并与FPC板电连接,所述FPC板上具有适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焊点;配重块,与所述电磁线圈相对设置,且其两侧端分别与所述两弹性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以及固定在所述配重块靠近所述电磁线圈的一端的永磁铁,所述永磁铁的磁场与所述电磁线圈的交变磁场相互作用带动所述配重块摆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铁芯,所述电磁线圈套设在所述铁芯上,以增强所述电磁线圈的磁场强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通过固定部件与所述配重块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上还设有适于定位所述铁芯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为成型在所述支架上的适于与所述铁芯配合的定位槽或适于限位所述铁芯的定位柱。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技术的线性振动马达中,无需设置导轨,避免了零部件间的摩擦,减小了噪音,同时避免因零部件磨损而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并有效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同时本技术中的线性振动马达,对装配精度要求降低,且能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成本更省。(2)本技术中,增设了铁芯,并将电磁线圈套在所述铁芯上以增强交变磁场,进而增强配重块的摆动幅度。【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线性振动马达(去掉上盖)的正向视图;图2为实施例2中线性振动马达(去掉上盖)的正向视图;图3为图2所示线性振动马达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中,所述簧片与所述支架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所述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基座;2-簧片;21_弹性臂;22_连接臂;3-支架;31_定位柱;4-电磁线圈;5-FPC板;6_配重块;7_永磁铁;8_铁芯;9_固定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中两种线性振动马达的具体结构做以说明:实施例1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其包括壳体、簧片2、支架3、配重块6、电磁线圈4以及永磁铁7 ;所述壳体由基座I和上盖(图中未示出)连接构成;所述簧片2呈U型,由两弹性臂21和连接两弹性臂21的连接臂22构成,所述两弹性臂21平面与所述连接臂22平面垂直,所述连接臂22与所述基座I内壁相贴合并固定;所述支架3,固定在连接在所述连接臂22上,用以加强所述连接臂22的强度;所述电磁线圈4固定在临近所述支架3的位置,并与FPC板5电连接,所述FPC板5上具有适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焊点;所述配重块6,与所述电磁线圈4相对设置,且其两侧端分别与所述两弹性臂2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永磁铁7固定在所述配重块6靠近所述电磁线圈4的一端,所述永磁铁7的磁场与所述电磁线圈4的交变磁场相互作用带动所述配重块6摆动。本技术的线性振动马达中,无需设置导轨,避免了零部件间的摩擦,减小了噪音,同时避免因零部件磨损而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并有效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同时本技术中的线性振动马达,对装配精度要求降低,且能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成本更省。在实践操作中,所述电磁线圈4的数量可设置为一到两个,所述永磁铁7的数量为一到三个,具体视情况选定合适数量,如出于成本,性能等方面考虑。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臂21的自由端通过固定部件9与所述配重块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件9呈U型,其卡在所述弹性臂21上,并通过其上卡扣与所述配重块6上卡槽卡接。进一步,所述支架3上还设有适于定位所述铁芯8的定位结构;这样设置以利于铁芯8安装到位,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为成型在所述支架3上的适于限位所述铁芯8的定位柱31,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定位结构可以是成型在所述支架3上的适于与所述铁芯8配合的定位槽。实施例2参看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线性振动马达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3上的铁芯8,所述电磁线圈4套设在所述铁芯8上,以增强所述电磁线圈4的磁场强度。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铁芯8,并将电磁线圈4套在所述铁芯8上以增强交变磁场强度,进而增强配重块6的摆动幅度。在实践操作中,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配重块6的振动幅度,可以在所述配重块6上另一端(即远离所述支架3的一端)增设永磁铁,并在该永磁体对应位置增设电磁线圈(可增设铁芯),这样在所述配重块6相对两端会形成相互的电磁作用力,以驱动所述配重块6大幅摆动。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由基座(I)和上盖连接构成; 簧片(2),呈U型,由两弹性臂(21)和连接两弹性臂(21)的连接臂(22)构成,所述两弹性臂(21)平面与所述连接臂(22)平面垂直,所述连接臂(22)与所述基座(I)内壁相贴合并固定; 支架(3 ),固定在连接在所述连接臂(22 )上,用以加强所述连接臂(22 )的强度; 电磁线圈(4 ),固定在临近所述支架(3 )的位置,并与FPC板(5 )电连接,所述FPC板(5 )上具有适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焊点; 配重块(6),与所述电磁线圈(4)相对设置,且其两侧端分别与所述两弹性臂(2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以及固定在所述配重块(6)靠近所述电磁线圈(4) 一端的永磁铁(7),所述永磁铁(7)的磁场与所述电磁线圈(4)的交变磁场相互作用带动所述配重块(6)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3)上的铁芯(8),所述电磁线圈(4)套设在所述铁芯(8)上,以增强所述电磁线圈(4)的磁场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21)的自由端通过固定部件(9)与所述配重块(6)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由基座(1)和上盖连接构成;簧片(2),呈U型,由两弹性臂(21)和连接两弹性臂(21)的连接臂(22)构成,所述两弹性臂(21)平面与所述连接臂(22)平面垂直,所述连接臂(22)与所述基座(1)内壁相贴合并固定;支架(3),固定在连接在所述连接臂(22)上,用以加强所述连接臂(22)的强度;电磁线圈(4),固定在临近所述支架(3)的位置,并与FPC板(5)电连接,所述FPC板(5)上具有适于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的焊点;配重块(6),与所述电磁线圈(4)相对设置,且其两侧端分别与所述两弹性臂(2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以及固定在所述配重块(6)靠近所述电磁线圈(4)一端的永磁铁(7),所述永磁铁(7)的磁场与所述电磁线圈(4)的交变磁场相互作用带动所述配重块(6)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新赵朝旭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浩展电子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